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NaCl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对254SMO和2205不锈钢抗点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恒电位法和动电位法研究了254SMO不锈钢和2205双相不锈钢在50 g/L,100 g/L和200g/LNa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CPT)和再钝化温度(CPrT),并绘制了两种材料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点蚀电位Epit和再钝化电位Eprot随温度的变化图,发现浓度越大,突变区域变缓变宽,材料CPT下降,耐蚀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电位极化、恒电位下临界点蚀温度(CPT)测量和腐蚀形貌观察方法对比研究了环境因素对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和S32760双相不锈钢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每种材料在30℃人造海水和3.5% NaCl溶液中的极化行为相似,S32760的点蚀电位Eb均在+1 100m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SCE,下同)左右;Z2CND18-12N在两种溶液中均表现为较大的亚稳态波动后点蚀击穿,Eb在+500mV附近。S32760表现出优秀的点蚀抗力,但在60℃时出现较明显的亚稳态波动;Z2CND18-12N在低温3℃下表现出与S32760接近的点蚀抗力,但是温度升高至30℃和60℃时,点蚀抗力显著下降,出现明显的点蚀坑,点蚀抗力不及S32760的。S32760在3.5%NaCl和10% NaCl中的CPT分别为86℃和79℃,Z2CND18-12N的则为23℃和20℃。  相似文献   

3.
F-和Cl-对316不锈钢临界点蚀温度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测量临界点蚀温度 (CPT) 的方法,研究 0.1 mol/L NaCl 溶液中F-浓度对316不锈钢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F-浓度的增加,316不锈钢的CPT降低,开路电位也随之降低.在CPT以下,不锈钢发生亚稳态点蚀;在 CPT 之上,不锈钢发生稳态点蚀.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临界点蚀温度前后点蚀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法,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研究了温度、pH和Cl-浓度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模拟口腔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和Cl-浓度对NiTi的点蚀行为都有较大影响.溶液温度为25℃时点蚀电位最负,随着温度的升高,点蚀电位逐渐升高.溶液中的Cl-浓度很低时(不超过0.1 mol/L)点蚀电位较高,随着Cl-浓度的增加,点蚀电位急剧下降.当溶液的pH为6.0时,点蚀电位最高.  相似文献   

5.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15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和缝隙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30℃的3.5%NaCl溶液中,C15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均高于对比材料316L和1Cr18Ni9Ti不锈钢的;C15不锈钢缝隙试验用试样在施加0.8V(SCE)恒电位条件下不发生腐蚀。  相似文献   

6.
采用FeCl3溶液浸泡试验、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及体式显微镜研究了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溶液温度为25℃时,904L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点蚀性能,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其耐点蚀性能下降,在65℃FeCl3溶液中基体表面产生严重的点蚀坑。在不同温度模拟海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同样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提高,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点蚀电位下降,点蚀敏感性提高;EIS均为单一的容抗弧,温度升高,容抗弧半径减小,材料腐蚀速率增大,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316L不锈钢耐海水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临界点蚀温度(CPT)、环状阳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316L不锈钢的海水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晶粒尺寸不同的两种316L不锈钢的CPT基本相同; 随着海水温度升高, 点蚀电位和再钝化电位均呈线性降低, 但是细晶钢的点蚀性能下降更大, 85℃时粗晶钢比细晶钢的点蚀电位约高60 mV. 与粗晶钢相比, 细晶钢在65℃下形成的钝化膜微缺陷更多, 且点蚀诱导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8.
运用化学浸泡法、动电位法和恒电位法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研究了氮含量对ER2209 MAG焊丝熔敷金属临界点蚀温度(CPT)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含量的增加,熔敷金属腐蚀速率减小,材料耐蚀性增强.由化学法研究的结果可知:ER2209熔敷金属中氮含量应控制在0.14%~0.18%为宜.电化学法测得氮含量为0.10%,0.13%和0.18%的熔敷金属在3.5% NaCl溶液中的CPT分别为37℃,45℃和53℃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205双相不锈钢(2205DSS)在0.5 mol/L和1 mol/L HCl中的点蚀行为,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2205DSS在0.5 mol/L和1 mol/L HCl溶液中浸蚀不同时间后的点蚀形貌;通过动电位扫描曲线测试了2205DSS在两种溶液中的耐点蚀性能。结果表明,2205DSS在0.5 mol/L HCl和在1 mol/L HCl溶液中都具有较好的耐点蚀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应用超声波气蚀技术研究了溴化锂溶液温度对内燃机用Ti-6Al-4V钛合金造成的空蚀作用。研究了钛合金在不同溴化锂溶液温度中发生空蚀的特征,分析了空蚀行为与溶液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蚀初期,合金受溶液温度影响的程度不大;随着溴化锂溶液温度的增加,粗糙度和空蚀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在溶液温度达到50℃时达最大值。当溶液温度升高后,合金点蚀电位与再钝化电位往负方向移动,合金的点蚀电位下降,更易发生点蚀过程。在溶液温度为50℃时,合金钝化膜达到最大破坏程度。溶液温度继续升高,合金自腐蚀电位开始正移,形成了新的稳定钝化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在3.5%Na 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CPT)及电化学腐蚀机理,结合试样点蚀前后的形貌变化,得出S32750不锈钢的临界点蚀温度为71℃。在低于临界点蚀温度时,不锈钢表面能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高于临界点蚀温度时,由于Cl-的活性增加及钝化膜的溶解,不锈钢表面产生点蚀现象,且温度越高,点蚀越剧烈。构建了双相不锈钢S32750临界点蚀温度前后的电化学腐蚀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线性极化曲线、阻抗谱电化学技术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超级13Cr油套管钢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60、80和100℃对应的点蚀电位分别:-0.24、-0.27、-0.36 V,随温度升高,超级13Cr的点蚀电位下降,点蚀的尺寸逐渐增大,到100℃时,由点蚀引发了局部腐蚀,腐蚀速率增大;温度升高导致超级13Cr油套管钢在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电位和恒电位扫描方法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温度、不同极化电位和不同Cl-含量情况下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2205双相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下降,钝化区间变窄;2205双相不锈钢在6%NaCl溶液中的临界点蚀温度约为56 ℃;当Cl-质量分数为6%?24%时,随Cl-含量增大,临界点蚀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动电位极化以及SEM分析对316L不锈钢在不同温度油田污水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点缺陷模型(PDM)解释了不锈钢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点蚀敏感性增加,点蚀电位降低。通过PDM分析了点蚀电位与电势扫描速率平方根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结果。PDM结合竞争性吸附理论和在钝化膜/溶液界面处阳离子空位生成机理成功地解释了本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和电化学阻抗(EIS)技术研究了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非晶合金Zr55Al10Cu30Ni5在3.5%NaCl溶液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能,阳极过程表现出钝化特征,当极化电位很高时,非晶合金出现了点腐蚀。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在阴极极化,开路电位和钝化电位下,非晶合金的Nyquist图由单容抗构成,具有很高的电荷转移电阻,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在点蚀电位附近和点蚀电位区EIS分别有两个时间常数和三个时间常数,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2h后,耐蚀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和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下AM355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在3.5%(质量分数)Na Cl溶液中的点蚀行为。极化曲线的结果表明,时效时间均为4 h时,时效温度为350℃的点蚀电位Eb100最高,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反向扫描过程中,均未出现保护电位Ep,钢表面产生蚀孔后再钝化能力较差。实验结果显示,时效温度会影响合金元素分布,析出相变化与点蚀电位成反比,到一定温度后,点蚀电位与残余奥氏体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测量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不同电位扫描速率下的极化曲线,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结合动电位扫描测量304不锈钢在不同浓度、温度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结果表明,电位扫描速率为0.3~6 mV/s时,其对304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以及滞后环的大小的影响较小。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量的点蚀电位表明304不锈钢的点蚀敏感性随着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计时电流和扫描电镜(SEM)方法研究锆在含四丁基溴化铵异丙醇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在Br-击穿钝化膜诱发点蚀前,锆在异丙醇溶液中不发生活性溶解。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了点蚀的发生,且电位正移,点蚀加剧,深度增加,腐蚀面积增大。随着溶液温度升高,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增大,锆点蚀电位均下降;而随着扫描速度增大,锆点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锆阳极溶解表观活化能为21.88 k J/mol。计时电流曲线表明,四丁基溴化铵浓度增大,点蚀诱导时间缩短,点蚀成核和生长速度均增大。该研究结果有利于获得电化学合成异丙醇锆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开路电位、循环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腐蚀形貌表征等研究不同时效制度下Al-6.2Zn-2.3Mg-2.3Cu铝合金分别在3.5%Na Cl(质量分数)以及10 mmol/L Na Cl+0.1mol/L Na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4种时效制度处理后,挤压铝合金耐局部腐蚀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T76+T6、T76、T77、T6。试样在10 mmol/L Na Cl+0.1mol/L Na2SO4溶液中主要发生点蚀,从循环阳极极化曲线上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点蚀电位和点蚀转换电位;在3.5%Na Cl溶液中发生点蚀和晶间腐蚀。利用点蚀电位φb以及点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的差值(φb-φcorr)表征局部腐蚀发生的难易程度,自腐蚀电位和再钝化电位的差值(φcorr-φrep)表征局部腐蚀的发展程度。另外,表征了试样的硬度和导电率等性能,发现与峰时效相比,三级时效处理后的合金的硬度并无显著降低,且T76+T6态的硬度稍大于T77态的。可见扩大三级时效的回归时间窗口、降低回归温度,可使合金同时获得更优异的强度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温度分别为20,40和70℃的2倍浓缩海水模拟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曲线测试和SEM观察研究,对316不锈钢和超级不锈钢904L、254sMo以及2507的极化行为和表面点蚀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环境中,升高温度可降低316、904L、254sMo和2507等4种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稳定性并提高其点蚀敏感性。在不同温度中,316不锈钢表面均发生严重点蚀损伤,而254sMo和2507不锈钢表面均无明显点蚀迹象。在低温时,904L不锈钢钝化膜击穿电位较高,点蚀坑尺寸较小,点蚀倾向较低;在高温时,其点蚀电位显著降低,点蚀坑尺寸明显增大,点蚀倾向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