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重介质旋流器内密度场的分布特点,确定了精煤灰分与分选密度的关系,论述了精煤灰分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条件,用MATLAB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精煤灰分模型,并进行了精煤灰分的预测,比较了预测精煤灰分值与实际精煤灰分值,结果表明两者的平均误差仅为0.2037,预测精煤灰分值对指导选煤生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灰分与发热量的回归分析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回归分析法对煤矸石的灰分和发热量进行分析,求得它们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从而证明推导出的回归方程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3.
普光气田产能目前为105×108 m3/a,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普光主体边部气井相继出水,接替区块的滚动开发和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周边区块的地质资料受限于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常出现资料的短缺,给后期的勘探和预测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储层预测必须具备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完整性,双庙区块是普光气田重要的开发接替区块,在区块气藏储量的评价过程中,含气面积的评价依赖于储层预测,本课题通过研究该区块探井曲线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法对缺失曲线进行拟合,补充了曲线的完整性,为储层预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苏江滨  安焕雪 《橡胶工业》1993,40(10):608-609
在不具备热重分析仪的条件下,用管式炉法对TESPT进行热重分析,测定其组分含量。本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了TGA的要求,试样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煤焦油的利用价值,降低其灰分和喹啉不溶物(QI)含量,系统比较了静置法、离心法和溶剂处理法对煤焦油中灰分和QI脱除的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方法的最佳操作条件:静置法最佳条件为静置温度90℃,静置时间30min,蒸馏温度210℃;加热离心法最佳条件为离心转速4 000r/min,离心时间12min,盐酸浓度0.05mol/L;溶剂法煤焦油与混合溶剂最佳比例1:0.3。  相似文献   

6.
结合焦炭灰分、硫分对炼铁的影响,论述了其预测方程得出的必要性,对比了目前采用的预测方程模型,确认了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合理性。采用此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指导生产的参考方程。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储层敏感性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发现利用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预测储层敏感性是一种较理想的、快速的预测敏感性的新方法.在常规岩心分析和敏感性矿物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与各敏感性有关的信息,运用VB语言研制出一套软件,该软件综合应用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预测储层敏感性,其准确率能够达到85%,满足了油气层敏感性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硫分和灰分是煤炭中两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在煤炭中含量较高,煤炭在燃烧、气化和热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GB/T 214-2007和GB/T 212-2017分别对337批次煤样中的全硫含量和灰分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对结果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天水市域内全硫含量分布区间为0.1...  相似文献   

9.
《煤化工》2021,49(4)
针对湘钢因来煤灰分上升导致焦炭灰分大幅增加的问题,提出采用单种煤成焦灰分来预测配合煤成焦灰分。通过小焦炉炼焦试验对湘钢主要矿点炼焦煤成焦灰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配煤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单种煤成焦灰分可准确预测配合煤成焦灰分;在煤矿点的选择上不应只关注其灰分,当其挥发分上升时,其成焦灰分也会大幅上升;将炼焦煤成焦灰分研究的结果用于指导炼焦配煤,经生产应用后,降低了焦炭灰分。  相似文献   

10.
酸碱离解常数(pKa)在理解受体与药物反应和药物如何选择辅料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药物前期的开发中,能有效地预测pKa值可很好地降低开发成本,降低资源消耗。本文通过运用定量构效关系的方法(QSAR)对脂肪醇的数据库展开研究,以进行pKa值的预测。一共选用了253种各类描述符,包含原子键的性质的描述符48个,分子整体描述符205个,其中重点描述符为原子键的性质类描述符。采取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该预测模型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应用于药物的前期开发中。  相似文献   

11.
李彩丽  平欲晖 《广州化工》2014,(23):136-137,163
测定了芒萁中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为建立芒萁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Ⅰ部附录IXH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IX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结果表明:芒萁含水量均不超过9.87%,总灰分均不高于3.26%,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54%,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含量均不低于20.0%。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芒萁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海量的数据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多元统计分析恰好是为了得到各类现象的内在规律而对多维数据集合进行收集、整理、显示、分析。本文以西安地区为例,收集了2017全年的PM2.5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及预测。通过绘制PM2.5和影响因素的散点图,发现存在线性关系,进一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选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调整R的平方最大的原则确定了最终模型。最后采用不同的不相等系数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恩洪原煤为研究对象,应用Excel分析工具,建立了原煤的真密度TRDd、散(堆)密度BRDd、计数容重CBRD与灰分Ad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原煤的TRDd、BRDd、CBRD与Ad呈现显著的线性和二阶多项式正相关关系,二阶多项式为最佳拟合,此关系可运用于检验实践,填补了原煤检验无现场评价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马文波  王艳  白武中 《水泥》2007,(4):54-55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现代化水泥生产各过程的连续性已越来越强,采用物理检验的手段需要24h以上方能确定1d强度,不能保证根据熟料强度变化及时对水泥配比进行调整,从而增大了出磨水泥强度的标准偏差。解决办法除加强质量管理,尽可能增加入磨熟料的质量稳定性外,实践证明,根据化学分析结果来快速准确地预测熟料强度,进而指导水泥配比的调整,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这方面的预测公式很多,大都是各自根据本厂的实际生产情况用统计手段总结得出,适用性并不强,且随着时间及生产过程的变化,亦需要重新对公式进行总结、修正方可使用,计算较复杂,不便于用来指导生产。用Microsoft Excel程序中附带的回归分析工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总结出由化学分析结果来预测熟料28d抗压强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杨平 《耐火与石灰》2007,32(6):49-54
MgO-C耐火材料被广泛地用于炼钢工业的冶金设备中。石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与渣的不可润湿性。虽然对于石墨来说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灰分对氧化的影响几乎没有数据可查。由于采用不同的灰分含量的石墨生产的MgO-C砖通常被用于转炉和钢包的内衬,已经进行了研究采用低成本的最佳石墨。在试验室中采用2.8%、4.4%、12%和20%灰分的石墨制成MgO-C试样,采用电加热管炉对氧化性能进行估算。动力学分析显示氧化早期的化学反应的机理,接着是扩散机理。人们观察到用含4.4%灰分的石墨生产的MgO-C砖具有最好的抗氧化性,在早期具有43.4kJ·mol-1的活化能,后期是34.2kJ·mol-1。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快速、无损检测煤质中的全水分和灰分,采集了120个精煤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微分光谱进行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基于马氏距离剔除异常样品后的定量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性,并对最优预处理下的模型残差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后建立的全水分模型效果最优,相关系数达到0.982 12,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01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017。经过5点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灰分模型效果最佳,相关系数达到0.947 47,校正集均方根误差为0.058,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052,2项指标的残差波动均匀,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心对D油田开展储层敏感性评价(包括速敏、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D油田P油组储层具有无速敏、弱水敏、弱碱敏、中等偏弱酸敏特性。该结果对D油田今后实施钻井、注水、增产措施时,入井液匹配性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石油产品灰分含量测定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并利用临界差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获得满意结果:极差的绝对值为0.001%,小于临界差值0.003%。顺利通过测量审核,提升了本实验室对于该项目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彭新文 《化工进展》2011,30(9):1946
根据GE水煤浆气化的特征,建立了简化的GE气化炉煤气化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的耦合,能定量地计算出GE水煤浆气化时的比煤耗、比氧耗等气化指标。应用该模型,定量地计算了灰含量对GE水煤浆气化时的比煤耗与比氧耗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原煤灰含量每降低1个百分点,GE水煤浆气化时的干燥无灰基比煤耗约降低0.33%,比氧耗约降低0.72%。计算结果对讨论GE气化用煤脱灰的必要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步法灼烧CaCO3/PVC体系,对其灰分的组成和灼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一步法灼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二步法灼烧过程中,CaCO3与HCl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且CaCO3的分解温度会降低,灰分含量的测量结果离散度较大;②采用一步法灼烧CaCO3/PVC体系,得到的灰分含量离散度较小,且与CaCO3含量呈一次函数关系,比二步法灼烧更合理,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