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济阳坳陷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济阳坳陷二叠系砂岩储集层岩石的压汞实验分析,结合薄片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利用能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渗流性能的参数,分析该区二叠系储集层岩石的储集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以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的中粗粒及含砾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具有孔喉半径小、分选性和连通性较差、渗流能力较差的孔喉特征;最大孔喉半径是决定其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反映了次生孔隙的发育对其储集性能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还表明.控制该区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沉积主水道(高能河道或分流河道)的分布型式、酸性水介质溶蚀相的发育程度及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陆相断陷盆地是中国东部盆地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层广泛发育的异常流体压力和复杂断裂系统是2个重要特征,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研究。在综合分析陆相断陷盆地流体压力和断裂特征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典型例证,充分应用钻、测井资料,建立了高精度的凹陷异常压力分布模型;结合断裂系统特征,探讨了在三级构造单元格架下,流体压力与断裂系统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以及断裂系统对流体压力纵横向分布及封闭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丰富的油气资源与富含有机质的生烃凹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陆相断陷盆地多沉降中心、多物源供给和充填演化的多旋回性,发育了多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生油层系和多种油气储集相带组合,形成了不同层系、不同圈闭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并在空间上构成了多个相互交叉、叠置或并列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研究表明,盆地叠加演化及动力学环境所构成的复式成盆系统孕育了复式成烃系统,复式生烃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它们控制了复合含油气系统(多源油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盆地中河流—三角洲都是作为最主要的沉积体系控制沉积的 ,与其有关的油气藏也一直倍受关注。正确而又精细的地层划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文章主要从成因的角度 ,依据层序地层学等时的观点 ,同时考虑到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 ,运用地震、测井、古生物化石、地球化学标志等资料 ,对同为高水位体系域的三角洲进行了详细的期次划分。在划分过程中 ,注意了地层分配的经验性  相似文献   

5.
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发育了裂缝型、溶蚀型和孔洞型3种基本储层类型。不同的储层类型具有各自独立的成因机制和发育规律,它们共同构成风化壳淋滤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溶蚀带、内幕孔洞带、断裂溶蚀带和构造裂缝带等6个储集体发育带,在空间上组合成复式立体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模式。  相似文献   

6.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分析了缓坡带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提出了缓坡带的"成因-结构分类";以基底断层与盖层断层的发育程度、活动时期、组合方式作为划分标准,将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划分为坡折式、断阶式、半地堑式和垒-堑式4种类型.不同类型缓坡带的石油地质特征具有较大筹异,分别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组合,油气富集程度差别较大.断阶式和半地堑式缓坡带是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缓坡带类型;垒-堑式缓坡带下部油气比较富集,上部通常难以成藏;坡折式缓坡带油气富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湘页岩为例,通过采集不同埋深页岩岩心样品,采用实验分析与测井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沙三下亚段(Es3x)和沙四上亚段(Es4s)页岩孔隙度、压缩系数、岩石力学性质、含油饱和度、气油比及原油饱和压力等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层能量角度,分析页岩油的可动性。研究表明,Es4s和Es3x弹性可动油率和溶解气驱动可动油率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Es4s页岩弹性可动油率和溶解气驱动可动油率均高于Es3x页岩。2 800~4 000 m深度范围内,Es3x总可动油率为8%~28%,Es4s为9%~30%。综合页岩含油饱和度变化剖面和可动油率变化剖面,认为3 400 m以深是东营凹陷Es3x和Es4s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图11表1参27  相似文献   

8.
断陷盆地多样性潜山成因及成藏研究——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以区域动力系统为背景,以构造的时空演化为主线,以断陷盆地为单元,提出了潜山的成因及结构分类方案,研究了断陷盆地潜山成因的动力学机制,揭示了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分带性及时空展布规律.探讨了潜山内幕层状储层形成机理,提出了内幕层状油气成藏理论新概念,建立了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东部自进入地台活化阶段以来形成的诸如济阳坳陷等沉积盆地,主要表现为箕状断陷形式,剖面为典型的“断超结构”。其成因与太平洋板块向中国大陆俯冲,引起地壳拉张减薄,进而导致一系列断裂发生伸展活动有关;箕状断陷盆地陡坡带、洼陷带和缓坡带构造活动强度不同,受其控制的沉积体系及其组合,表现出与古地貌背景的对应性;受构造-沉积充填特征控制,盆地内圈闭类型、输导体系、成藏动力等成藏要素分布的有序性,决定了盆地油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不同构造岩相带成藏主控因素及其组合样式的差异性,衍生出区带油气富集与控藏模式的差异性。对应于不同区带的代表性隐蔽油气藏,陡坡带以砂砾岩体成岩封堵成藏模式为主,洼陷带以浊积扇体压力-隐蔽输导控藏模式为主,缓坡带以滩坝砂岩三元控藏模式为主。总之,中国东部古近纪箕状断陷盆地具有明显的石油地质“四性”特征,即箕状断陷盆地形成的必然性、沉积体系发育的对应性、油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以及成藏主控因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陆相断陷盆地多期成盆、凹凸相间和多元成烃的地质特征决定了地层油藏在其中广泛发育的可能性。济阳坳陷作为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地层油藏的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勘探突破和持续发展3个阶段,已发现的第三系地层油藏主要富集于靠近洼陷10km以内的凸起周缘鼻状构造带,其形成主要受16种不整合构建样式和断层-砂体-不整合面运聚系统的控制。在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油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勘探现状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地层油藏攻关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①不整合构建样式及展布与油气分布关系静态模型;②参地层油藏形成过程与成藏模式;③地层圈闭准确描述技术。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陆相断陷盆地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是不同层次构造运动形式的物质体现,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石油地质要素。盆地不同级别成藏单元成因划分的基础是不同层次的成藏要素类型及其作用,通过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地质要素及其作用内在联系的分析,认为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成藏单元之间可以建立起成因类比关系,一级层序、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应于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或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组合体.从而更加深入地反映陆相断陷位地等时成因地层格架与成藏单元结构间的内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陡坡带的断裂结构、构造转换带、古地貌和复合基准面是影响砂砾岩体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控盆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构造活动特点控制了盆地层序地层的构型特征;应力减弱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入盆古水系的走向及物源入口;基底沉降和隆升、同生断裂强度及断面产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古地貌控制了入盆砂体的平面展布;由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基准面所形成的复合基准面控制了砂砾岩体发育层位。图5表l参2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清济阳坳陷中一新生代不同构造阶段断裂的发育特征,对穿过断裂的地震剖面进行了详细解释分析,采用断层活动速率定量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和沾化凹陷中-新生代断层的活动性,在此基础上对济阳坳陷东西部构造单元断裂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西部构造单元中-新生代断裂发育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断裂发育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带和沧东-兰聊断裂带的活动,东部构造单元受郯庐断裂影响较大,西部构造单元受沧东-兰聊断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主线,系统分析了以断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运动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断陷盆地"断坡控砂"模式;研究了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构成要素,提出了"网毯式"、"T-型"、"阶梯型"和"裂隙型"输导体系及其空间构成的复式输导关系;系统分析了"相"、"势"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及耦合关系,提出了"相势控藏"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一套巨厚的中—低成熟度页岩,能否有效开发动用其页岩油对于认识同类型页岩油潜力意义重大。通过50余口取心井系统的岩相、储集性及含油性研究与评价,对比国内外不同盆地页岩油特征差异发现,济阳页岩油咸化湖盆碳酸盐含量高,断陷盆地发育不同尺度裂缝,演化程度低导致储集空间以无机孔-缝为主,储集物性好但原油流动能力差。依据济阳页岩油地质特点,提出了以甜点立体综合评价、立体井网优化设计、立体压裂优化设计、全过程实施优化调控为核心的立体开发技术,建立了整体压裂同步投产、分批压裂逐步投产、立体滚动开发3种立体开发模式,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突破,证实了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盐湖沉积条件下的沉积环境及储集层特征等具有与淡水沉积不同的特征,通过对江汉盐湖盆地马王庙地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孔隙结构的宏观及微观特征。该区新沟咀组下段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喉道主要为片状、弯片状及点状喉道。Ⅱ、Ⅲ油组的物性比Ⅰ油组好,平面上孔隙分布具分区性。孔喉配置主要为大孔中喉,次为大孔粗喉及中孔中喉。孔隙结构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的影响。以马36井Ⅱ油组砂岩为例,建立了孔隙演化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但该类盆地缺乏针对地下热水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测试分析,限制了对该区地下热水来源及演化的研究,制约了地下热水的勘探及开发。以东营凹陷为例,利用地下热水的常量离子特征、离子参数等指标对研究区地下热水进行分类,结合不同类型地下热水的温压场特征及储水层水-岩反应产物,探讨不同类型地下热水的来源及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主要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地下热水。第1类地下热水赋存于东营组及馆陶组,处于常温、常压的开放环境,为经历大气水入渗改造及蒸发浓缩作用的大气降水;第2类地下热水赋存于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处于常压-超压过渡体系,为经历浓缩改造及有机来源CO_2改造的原始淡水-半咸水的湖泊水;第3类地下热水赋存于沙四段、沙三段,总体处于超压体系,为经历浓缩改造、有机来源CO_2改造及硬石膏溶蚀改造的原始盐湖相的湖泊水。  相似文献   

18.
输导体系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是当前成藏研究的主要方向,成藏组合体是基于输导体系的成藏地质单元概念,是对复式油气聚集带的进一步细化,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陆相断陷盆地成藏单元划分序列。根据断层、骨架砂体和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要素作用机理,建立了东营凹陷宏观输导体系格架,明确了油气主要运移路线,提出成藏组合体划分原则,以此为基础在平面上将东营凹陷划分为14个成藏组合体单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构造及沉积演化探讨——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渤海湾盆地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构造及沉积发育过程与郯庐断裂带有着密切联系。地史上郯庐断裂带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既有过左旋也有过右旋,对盆地构造形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其中,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褶皱;燕山运动Ⅰ、Ⅱ幕主要表现为右旋剪切走滑;燕山运动Ⅲ幕主要表现为左旋剪切走滑,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右旋剪切走滑及拉张块断。最后得出盆地新生代早期形成的构造格局受到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盆地内的凸起或凹陷都是在褶皱基础上经断层改造形成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以盆地结构为约束条件,对东营凹陷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断陷湖盆不同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成岩演化等特征差异显著。②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控制作用,溶蚀作用和油气充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延缓低渗发生时间,并在其综合控制下发育5种低渗成因储层类型。③储层与烃源岩侧接的陡坡带砂砾岩以压实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被烃源岩包裹的洼陷带浊积岩以溶蚀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与烃源岩远离的缓坡带滩坝砂以胶结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④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差异抗压实作用形成砂砾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相对优质储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长石溶蚀增孔及储层润湿性改变,促进油气充注进而抑制碳酸盐胶结作用,形成浊积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低渗、中-高孔隙度相对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