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减少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意义,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BN492QA 型汽油机机械损失的情况,并研究了若干减少机械损失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单、双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的摩擦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单缸双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的摩擦损失比同机型单曲柄连杆机构的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发动机能量损失的构成,介绍了目前的激光珩磨工艺一般需要的工序、流程以及新型激光珩磨技术的主要趋势,对用激光珩磨加工的4种储油槽结构的试验缸孔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与平台珩磨相比,摩擦力最多减少了53%,燃油消耗最多降低了6.5%,显然,激光珩磨技术在发动机缸孔加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HUANG Sheng 《内燃机车》2008,(6)
如何提高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是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采用基于一维Reynold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16V280ZJA型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优化活塞环环高、开口间隙、环间间隙容积来减少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是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采用基于一维Reynold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16V280ZJA型柴油机活塞环一气缸套摩擦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优化活塞环环高、开口间隙、环间间隙容积来减少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7.
8.
阐述了铁道内燃机车柴油机汽缸内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状况,以及采用适当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之后,在节能降耗方面可以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用耦合分析法研究内燃机活塞环-气缸套传热润滑摩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往对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性能的研究中,大都忽略了活塞组-气缸套间的导热,或者将导热过程简化,这与该摩擦副的实际润滑摩擦状况相去甚远.把柴油机缸内燃气、活塞、活塞环、润滑油膜、气缸套、冷却介质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各部件间及相应物理场间的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分析法建立了活塞环-气缸套的三维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模型.该模型以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动压润滑模型和润滑油膜传热模型为基础,并考虑了润滑油的黏温变化、燃烧室燃气泄漏、表面粗糙度、油膜破裂位置以及气缸套圆周方向上的非轴对称性等影响因素.采用上述模型,对6110型柴油机活塞环-气缸套摩擦副进行了传热、润滑、摩擦耦合分析,得到了活塞组-气缸套的温度场,并用试验证实了耦合模型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得出了润滑油膜的温度、黏度、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热随曲轴转角和活塞环周向高度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0.
11.
缸套-活塞环材料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机车柴油机缸套活塞环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我们设计并制造了一台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试验机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负荷、速度,机油量的单因素控制,并可同时定性和定量地显示运动中的摩擦力大小.我们利用该试验机对美国GE公司采用的软氮化铸铁缸套-表面镀铬铸铁活塞环材料进行了摩擦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出了该配对副在往复滑动中摩擦系数随负荷和速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2.
内燃机缸套─活塞环混合润滑特性及摩擦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二维Reynolds方程分析了缸套─活塞环的润滑特性,并且计算了缸套─活塞环间的摩擦力,考虑了表面粗糙度、微凸体接触以及活塞环装入缸套后的变形等形响因素。结果表明,缸套─活塞环间的油膜厚度沿周向是不均匀的,采用二维Rewolds方程可以准确地描述缸套─活塞环的摩擦及润滑特性以及润滑特性沿活塞环周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活塞环-气缸套润滑摩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活塞环与气缸套间的润滑、摩擦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内燃机实际运行过程中,缸内工作过程循环变动及活塞气缸套间动接触导热直接影响到润滑油膜的状态,因而活塞环在缸套中的不同位置时的摩擦、润滑状态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活塞环组稳态热混合润滑的基础上,考虑到活塞组一气缸套动接触系统瞬态传热,建立了活塞环组的非稳态热混合润滑、摩擦数理模型及数值方法。运用该方法可模拟出活塞环组润滑、摩擦特性,并可预测出不同瞬时润滑油膜的温度场、压力分布、油膜厚度、摩擦功和摩擦热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15.
论述了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学研究现状和进展,讨论并展望了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发动机活塞组瞬态摩擦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塞组摩擦损失占整台发动机机械损失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减小活塞组的摩擦力能有效地改善燃油经济性。本文着重用瞬时IMEP 法对活塞组瞬态摩擦力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此外还探讨了发动机负荷和转速,机油粘度,机油添加剂,活塞环道数和径向弹力等因素对摩擦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描述内燃机活塞环组混合润滑状态及摩擦特性的通用数学模型,并将其计算结果和其它三种润滑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混合润滑模型中,由于同时考虑了油膜和表面粗糙凸峰相接触所承担的外载及其与摩擦功的关系,因此可以方便地用于讨论燃烧室采用隔热技术后油膜温度升高对环组摩擦功的影响。此外,文中还对表面粗糙度等的影响作了概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