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压舱就是为设制超过一个大气压的治疗环境所具备的特殊耐高压和密封的设备。医用高压氧舱(以下简称医用氧舱)是在为潜水员防治减压病和军事航海训练,科研用的高压氧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医疗设备。自1964年4月我国第一台医用氧舱用于临床以来,对治疗各种缺氧性疾病,特别是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抢救取得了惊人效果。对治疗急性脑缺血、断肢再治和骨折迟缓愈合等疾病也十分有效。目前,医用氧舱已成为各级医院的重要装备之一。  相似文献   

2.
医用高压氧舱是现代医疗设备,它以其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全国各级医院中普及应用。据粗略统计,全国约有1500余台医用高压氧舱在运行。需求量在快速增长,而与之相配套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操舱人员素质却不相适应,导致近两年来全国二十多起氧舱起火,33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发生。最近国务院领导指示,必须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管理。目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正配合各地劳动、卫生、医药管理部门进行了医用氧舱的安全检查。就如何有效地预防氧舱火灾事故,加强消防监督,我们组织了以下三篇文章,构成专栏,供各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海拔地区成品油库,夏季高温扫舱经常会出现气化断流、扫舱泵空转现象,扫舱工序一直是制约生产的重点和难点。论文结合公司科研项目计划,对现有扫舱工艺、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发了适合高海拔地区成品油库使用的悬臂扫舱装置,通过设计、试制、试验和优化,验证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为高海拔地区成品油库扫舱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综合管廊是提升城市韧性发展及综合承载力的新兴基础设施,热力管道作为入廊高危管道,其运维安全及所属舱室环境安全是保证管廊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热力舱温度场对管线及设备的可靠运行、运维人员的安全工作环境、以及管线相容性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综合管廊内热力舱的温度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2次/h的机械通风模式下,舱室存在过冷现象。通风量和通风速度都是影响温度场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通风量主要调节热力舱中后段温度场,通风速度能有效优化热力舱入口端和出口端温度场分布,从而为入廊热力管道的安全运行和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混凝土可实现数字设计、一体化快速打印建造成型,具有整体性好、气水密闭、保温隔热、灵活定制、经济耐用以及安全可靠等技术优越性。基于负压医疗标准和技术参数,提出一种可拼接组装、快速就位、安全耐久的3D打印混凝土负压医疗舱空间胶囊结构。基于打印工艺和材料参数开展数值模拟,分析了负压医疗舱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建造安装阶段的结构性能,并通过模态分析研究了不同激励工况下的结构振动舒适度。结果表明:3D打印胶囊型混凝土负压医疗舱最大拉压应力小于其抗拉与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变形满足使用限定条件,适用性良好;负压医疗舱吊装过程中结构具有很好的安全储备,施工安全可行。与传统装配式负压病房相比,3D打印混凝土负压医疗舱的一阶竖向自振频率提高了99.95%,更不易在日常使用工况下产生激励共振。在行走激励下,3D打印负压医疗舱均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在奔跑激励下,3D打印负压医疗舱的加速度响应处于振动有感阶段;而传统负压舱病房在行走激励下难以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在奔跑激励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超出人体对于振动响应的忍受范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2)
本文提出了模块化预制舱的概念,对其结构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模块化预制舱的设计方法,并按照设计方法对模块化预制舱进行了设计。对模块化预制舱模型进行了简化,基于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软件对简化模型进行了吊装工况和12级风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块化预制舱在吊装工况和抗击12级风工况下的应力在允许范围内,并且整体变形较小,不会发生屈服破坏。最后对模块化预制舱实物进行吊装、侧倾和公路运输工况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按照上述设计方法得到的模块化预制舱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好、性能可靠,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验证了本文中设计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4,(2)
环境测试舱法是目前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最接近人体实际使用状态下对室内环境污染物进行评价的试验方法。本文从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种类、环境测试舱法及其相关技术规定等方面出发,对环境测试舱法应用方面的思考与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预制舱热扰特征的分析及热物理理论模型的假定,以热平衡法为研究方法,建立囊括有气象模型、预制舱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舱内空气热平衡模型、舱内机柜以及机柜内空气热平衡模型、舱体环境控制系统性能模型的预制舱热平衡及能耗分析模型。随后对方程组求解,获得预制舱体及机柜级微环境在实际运行中的热过程和能耗状况。随后以典型预制舱为例进行了模拟与实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各子模型预测预制舱及其机柜热状况的准确性,可作为预制舱热环境及机柜级微环境预测手段,并为环境控制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散货船舶多功能清舱设备旨在解决一些港干散货船完船后的人工清理舱内积料问题,以工程机械为平台,通过对其技术改造,功能移植,快速的实现铲、扫、堆、刮、刷、震动等功能,满足卸船后的清舱作业。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清舱工艺存在的问题与技术现状,提出新型的清舱作业模式,所阐述的清舱工艺流程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2016,(9)
正9月17日上午,太原山西首条地下管廊开始动工修建。据悉,管廊内部采用分舱式设计,舱内高度3.7 m,其中,电力舱、天然气舱宽度在1.8 m以上,最宽的综合舱宽度在4.8 m以上,可确保维修车辆进出作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太原市综合管廊工程将雨污水一并纳入管廊、分流运行的设计标准,在全国非常领先。由于采用分舱设计,不同类型管道互不干涉,以后无论哪种管线出现问题,工作人员都可以快速进入管廊将问题锁定  相似文献   

11.
防疫用移动方舱从原理和功能上属于受控洁净空间,目前没有专用制造标准与验证方法,一般沿用固定洁净室的制造测试方法。然而方舱在搭建、验证和使用过程中面临许多与固定式洁净室不同的细节问题,这主要源于方舱有限的空间条件,同时要兼顾成本、移动性和可靠性等。因此,基于已有相关技术标准与实际建造使用情况,对于方舱的专门制造标准和测试方法的讨论已经成为业内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议题,以期对其有更有效合理的建造指导与质量管理,助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空间储备与快速投入使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穿置管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将165例tSAH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58例,早期(伤后12~24 h)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并尽早行高压氧治疗;腰穿置管组54例,早期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高压氧治疗组53例,仅采用高压氧治疗,不行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所有患者留置引流管<2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 d 为1疗程,共完成2个疗程。对3组患者头痛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脑积水及继发癫痫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头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脑积水、继发癫痫)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腰穿置管组及高压氧治疗组,预后明显好于腰穿置管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均 P <0.05)。结论腰穿置管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 tSAH 能尽快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地降低脑积水、癫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预后,是 tSAH 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o indoor air quality (IAQ) in China railway high-speed (CRH) train cabin. Ai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three different CRH train cabins are simulat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CFD) method. CFD models of CRH1, CRH2 and CRH5 train cabins ar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basing on the field experiments in three train cabins. Flow field, temperature field, and airflow pattern in the three train cabins a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CFD models developed. Four improved performance indexes which can eliminate influences of geometric dimension are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ai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the cabins. The cough droplets dispersion processes inside the CRH train cabins are simula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ugh droplets removal 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good airflow pattern is very critical to guarantee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comfort in the train cabin. The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employed in CRH5 train cabin is the most efficient among the three train cabins. Moreover, CRH5 train cabin has stronger cough droplets removal ability than CRH1 and CRH2 train cabins.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in CRH5 train cabin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next generation CRH train cabi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机高压氧舱内吸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机高压氧舱内吸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4.8%、4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P〈0.05)。结论应用呼吸机高压氧舱内吸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秦国强  王淳良 《矿产勘查》2010,(11):34-36,39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不同时机和疗程中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9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65)与对照组(n=25)。2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治疗,观察开始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T1-T3为伤后15 d内、16~30 d内3、1 d以上)和不同高压氧治疗疗程(C1-C4分别为1、2、3、3个以上疗程)的治愈显效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1、T2和T3不同治疗时机间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1与C2、C3与C4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C2与C3、C4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和持续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愈显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综合管廊电缆舱在低氧气浓度下的火灾行为,通过注入液氮的方式形成低氧环境,将电缆布置在距离中心0、30、60 cm 位置处,进行缩尺寸管廊实验,并与正常氧气浓度下的实验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低氧气浓度下,火焰面积减小,且在火源靠近侧壁的情况下,火焰的弯曲程度减小;对纵向温度作无量纲处理后进行拟合,得到两种氧气浓度下的纵向温度衰减经验公式;横向最高温度均出现在火焰垂直方向对应的顶棚位置附近,低氧气浓度下的最高温度低于正常氧气浓度下的最高温度,在火源靠近侧壁的情况下,受火焰温度影响,导致温度差增大。  相似文献   

17.
Ai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commercial aircraft cabins are important for providing a healthy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for passengers and crew. The mixing air distribution systems used in existing aircraft cabins create a uniform ai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dilute contaminants in the cabins. The mixing air distribution systems could spread infectious airborne diseases. To improve the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for aircraft cabins, this investigation proposed an under-floor displacement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a personalize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This study first validated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program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airflow, air temperature, and tracer-gas concentration from an environmental chamber. Then the validated CFD progra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air velocity, air temperature, and CO2 concentration in a section of Boeing 767 aircraft cabin with the mixing, under-floor displacement, and personalize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s,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air and contaminant distributions in the cabin,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personalize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provided the best air quality without draft risk.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下综合管廊渗漏规律不明确的现状,文中建立有限差分模型,首先对相邻两节段管廊施加荷载,对比分析单舱、双舱、三舱管廊在不同接头构造下、不同止水橡胶垫初始应力情况下,管廊接头渗漏的临界转角规律。结果表明,无论预应力钢筋连接还是螺栓连接,单舱、双舱、三舱管廊的连接处转角都与荷载成正比例关系,且预应力钢筋连接比螺栓连接防水性能好。沉降缝处的转角也与荷载成正比例关系,并且防水性能主要取决于止水橡胶垫的初始应力,与管片结构刚度关系不大。最后,以上海某隧道实际沉降数据为依据,研究管廊在不同沉降阶段止水橡胶垫和接头螺栓的受力,分析管廊沉降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某海洋平台生活区为例构建火灾风险数学模型,利用FDS 火灾数值模拟软件分析烟气的蔓延规律、结合不同类型舱室可燃物种类以及人员应急撤离运动情况的量化分析,确定危险舱室具体位置。基于贝叶斯网络将危险舱室的火灾风险模型细化成包含舱室各种特性的函数。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防疫测控方舱为工程案例,展示了建筑3D打印技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类似紧急公共事件中的应用方式,探讨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表明,建筑3D打印技术在防疫阶段具有较大的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防疫测控方舱的建造,其建造工艺简洁,生产周期短,安装便捷。构件打印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人工干预少,且构件以单元模块进行打印,安装用工少。目前,该类型的防疫方舱已经在南京、雄安、海门、濮州等地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