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各类农业水费征收制度的优缺点及农业水价制订方法进行了分析。以山西省神刘灌区和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对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进行了典型调研,认为农民对水价承受能力的极限,神刘灌区一、二、三级提灌区分别为0.12、0.15、0.18元/m^3,人民胜利渠灌区为水费占农民年收入的8%。提出了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的对策和措施:①尽快建立农业水价监控体系;②建立利益补偿机制;③加大农业供水、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④规范供水的成本核算等。  相似文献   

2.
李姗 《陕西水利》2021,(6):212-213,215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核算到户完成计量收费,终端水价测算是其前提与核心.针对临沂市兰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用水量占各行业用水总量比重过高,农业供水水价长期低成本运行等问题,以兰山区农业水价改革样点——花园灌区为例,采取灌区调研、成本核算、承载能力综合评估以分析农业终端水价,根据兰山区实际情况实行分级、分档、分类...  相似文献   

3.
曾瑜  厉莎  王巍峰 《小水电》2021,(3):18-20,43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国家为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1].浙中丘陵盆地水源条件复杂,农户用水习惯粗放,水资源保护意识薄弱.东阳市政府通过聚焦农业水价改革的"两大目标"、构建"四项机制"、实施"八个一"村级制度,形成了具有浙中丘陵自流灌区特色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操作性强,为南方类似灌区农业水价改革提...  相似文献   

4.
人民胜利渠灌区是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开灌以来在引水、用水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人民胜利渠灌区的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更要改变管水、用水观念,通过技术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充分发挥人民胜利渠灌区生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有效农业水价机制,本文以湖北省安陆市清水河灌区为例,分析现行水价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对清水河灌区农业供水成本核算,该灌区全成本水价为0.242元/m~3,运行成本水价为0.145元/m~3。现阶段水价无法满足灌区正常运行维护要求,需及时调整灌区现行水价,逐步建立农业水价机制,促进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同 《人民黄河》2001,23(5):26-27,29
通过对人民胜利渠灌区需水量和水资源状况的分析,建议应优先使用天然降水,其次从黄河引水,必要时动用地下水调节储量;天然降水、地下水、客水联合运用,适时适量满足灌区需水,另外,通过计划用水,井渠结合灌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衬砌防渗,建立合理水价机制等手段,使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水资源作为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总结了江西省锦北灌区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中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指出了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业用水管理、农业水价核算与农业水费计收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难点,提出了在大型灌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大连市水资源紧缺、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基础之上,基于大连市英那河灌区典型研究,通过学习国内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大连实际,探索并研究出符合大连市实际情况的农业(灌区)水价综合改革体系框架,最后就大连市农业(灌区)水价综合改革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几点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是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既是现实之需,更是长远发展之要。为更好地体现农业水价制度在水资源节约与绿色生态发展领域的重要性,剖析了都江堰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现行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灌区水资源节约与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价改革的目的是达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灌区发展和农民增收。本文以宝鸡峡灌区水价改革实践为基础,论述了灌区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和管理措施及成效,对农业供水价格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灌区现行农业水价改革在水价形成机制、运行机制、水管理体制等方面仍面临突出问题。本文以北方缺水地区河北省某灌区为例,按照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内涵,简述灌区农业水价测算方法,从农业水价测算、农民水价承受能力、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方面研究灌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旨在为北方缺水地区灌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及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郏县是中国80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于2015年把恒压灌区喷灌试验工程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并全面完成了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文章结合郏县实施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过程,介绍了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基本情况,灌区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郏县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通过现场调研、统计分析、查阅文献等方式,对达拉特旗昭君坟灌区农田水利改革现状、农户水价承受能力、灌区供水成本和水价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改善灌区取水条件和完善各级渠系为基础,以节约用水为最终目标,降低基层管理负担的灌区终端水价改革措施并制定了灌区终端水价,灌区农业用水效率与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为大型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岛上共有大小灌区3 465处(不含纯地下井灌区),其中大型灌区3处,分别是松涛灌区、大广坝灌区、红岭灌区。本文以松涛灌区为例对灌区农业水价现状进行分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要求,提出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思路和措施,以推进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松涛灌区位于海南岛北部,灌溉  相似文献   

15.
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正 《人民黄河》2004,26(9):26-28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重。在对灌区水资源现状和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主要包括:空间配置、时间配置、用水配置、水源配置、工程布局模式等。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途径为:①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②确定大中型灌区在区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地位;③建立水价体系;④统一规划灌区工程建设;⑤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云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云南省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业水价改革目标,其中大中型灌区为重点改革地区,而云南省大中型灌区农作物种类及灌溉方式多种多样,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分类水价为当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华坪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规划》中的试点灌区"雾坪水库—石龙坝连通工程灌区"为例,论述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16,(2):63-66
基于复合系统理论,利用分层和矩阵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4个层次16个指标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分为50%频率年的大于75%频率年的,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准则评分随不同年型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而水资源禀赋准则的变化规律为50%频率年的评分小于75%频率年的,说明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窄口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灵宝市窄口水务管理局积极谋划改革思路,有效探索实践路径,充分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实施“运行成本水价、分类水价、超定额累进式加价、精准补贴、用水户协会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权分配”等政策,补齐计量设施短板,完善灌区农田灌溉体系,灌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昭鲁灌区田间灌溉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分析了灌区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了在完善供水计量设施的基础上系统建立农业水权分配、合理水价形成、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群众参与、工程管护改革的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庆安县农业水价改革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境内水资源总量810亿m3,过境水资源达到2700多亿m3,为发展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条件,目前,完成水价改革的灌区有141个。农业供水价格的制定直接涉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切身利益,文章针对黑龙江省现行水价存在的问题,通过庆安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机制试点研究,探索形成适合黑龙江省可复制、易推广的水价改革模式,为推进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