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园公共空间是学生进行户外交流、开展社团活动、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针对当前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分布不均、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从集成度和深度值两方面分析校园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空间句法用于校园空间的研究往往以线型空间即道路为研究重点,本文则以面型、点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校园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学校园的不断发展建设,大学校园的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许多视觉盲区。利用Depth map软件,在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上对江西理工大学校园的视线整合度和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通过校园内的空间布局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大学校园监控布局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PSPL调研法是依托空间与人群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实践的主要方法。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能集中体现公共空间类型与人群行为特征。选取山东建筑大学15处校园公共空间,从空间包容度和空间承载力两个维度进行7项16个指标的活力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主要受可达性和空间设施数量的影响,受空间整洁度、意象化等感官要素影响不大。结合校园开放包容度调查,从开放意愿、空间要素、导览设施、空间组群等方面提出了校园空间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建设者的使命。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老校区用地范围有限无法向外扩张的情况下,大学校园愈发显得拥挤不堪,学校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校园户外空间的质量以及利用效率,同样关注大学校园如何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户外休憩场所,如何通过户外空间来传承发扬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文章通过对于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B区校园空间的调研,结合相关理论对校区的户外休憩空间的空间使用、空间特征、空间表达、空间体验、空间设计等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分析,进而指出校园户外休憩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亚热带大学校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迈阿密地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若干理念,通过三个典型大学校园的案例研究,归纳了校园步行系统设计实践的特色。从早期"户外大学"意识的萌发开始,迈阿密的大学校园对高温多雨气候作了积极回应,鼓励户外交流活动,持续优化户外步行系统、遮盖空间网络及开放空间的品质,以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手段实现校园步行系统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具有亚热带特色的校园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大学校园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力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大学校园的基本功能就是对知识的传播创造与应用,简而言之即——学习。那么,建设理想的大学学习环境,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学习环境建设的加强,不仅仅是对室内教学空间的要求,也是对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要求。针对高校存在的种种户外学习空间建设有所欠缺的现状,通过分析高校户外学习空间景观环境的特征,结合校园户外学习的具体形式,指出了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环境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最终得出了一些有关户外学习空间营造方面的建议,从而有助于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校园户外学习空间,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服务中心为例,在分析已有校园外部空间的基础上,对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进行整合设计研究。该研究首先阐述了校园外部空间的概念、校园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以及校园外部空间整合的含义;其次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校园服务中心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最后从三个方面总结并提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整合设计策略。希望能为一些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整合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探索出一种充满特色的大学校园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绿地空间的可达性对发挥校园绿地功能、满足校园师生的使用需求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以南华大学红湘校区为例,采用轴线分析法,通过计算集成度参数变量,量化分析校园空间形态结构,探讨校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校园绿地空间的建设与规划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场空间是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公共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生活塑造的重要空间。从校园广场的定义、空间形态和设计要点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校园广场空间的设计,以期能对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崔景 《山西建筑》2009,35(29):49-50,97
通过对部分驻泰高校大学校园环境使用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心理需求分析,探讨了在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普通高校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6,(8)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开展经常性户外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而步行可达性是决定城市公共空间在多大程度上为市民健身活动利用的关键因素。文章力求以点带面,以哈尔滨市南岗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的全民健身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市民健身活动为目的的城市公共空间步行可达性的影响因素,提出面向全民健身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步行可达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是大学生公共生活的重要活动场地,在公共空间使用过程中出现空间荒废、功能变更等现象普遍存在。文章就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异化现象,采用百度热力图及实地定点调研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避免校园公共空间异化的规划思想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在空间认知上通过可达性和可理解性建立联系。通过城市意象的访谈、图片辨认、绘制草图分析方法,得出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公共意象图",通过空间句法的轴线分析方法得出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全局、局部整合度图和可理解度图,之后分别利用校园意象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要素与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图进行比较、利用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与校园意象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在相似分析结果基础上推出两者存在着相互证明的关系,且两者的相互补充可以更准确地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大学户外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以武汉大学声音类社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校园户外空间的选择机制,进而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发掘校园闲置公共空间再利用的潜力。最后对校园闲置公共空间的利用提出启示性设计策略,以期提高高校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武汉大学户外公共空间的场地调研,聚焦到校园中的热门场所以及在场所中会产生自发性行为摄影的群体,结合建筑心理学角度研究其对校园户外空间的选择机制,进而发掘武汉大学公共空间再改造利用潜力提出设计策略,以期通过短期的、低成本和弹性的干预引导措施来激活场所,提高高校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两个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环境的调查与分析比较,指出校园空间环境中的行为活动与环境要素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建设成功的校园户外环境,应以较高的空间环境质量满足校园人群的行为活动需求,以促进校园活力和文化气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大学校园中隐性公共空间的概念,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后天优势,基于对文化认同的理解,对校园隐性公共空间与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阐述,并且指出对隐性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可以为校园规划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大学师生普遍存在注意力疲劳现象,对校园空间进行特征认知及注意力恢复功能提升已成为校园规划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四川大学为例,剖析注意力恢复理论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的特征,构建大学校园空间注意力恢复性评价体系,分析了其36个校园空间节点的注意力恢复性特征并划定出5个等级。结果表明,该校华西校区注意力恢复性优于望江、江安校区,且各空间节点在空间景观和空间边界维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注意力恢复性空间具有慢行系统完善、可视度高、自然与人工要素合理配置等特征,低注意力恢复性空间具有可达性低、景观同质化及活动类型单一等特征。从空间距离、空间景观、空间边界、空间感知4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大学校园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何玮 《工业建筑》2011,41(5):47-49
从空间新旧整合的角度出发对湖南大学校园公共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新旧整合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为实现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新旧整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空间句法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工具,以空间句法在大学校园空间研究中应用可行性论证为研究基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对大学校园的户外交往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与实际状况进行实效比对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和梳理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在空间系统层面的内在机理。研究的价值在于针对存在问题的消极影响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