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间相C3A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中间相C3A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历程的影响,认为C3A矿物与硅酸盐矿物水化产物CH反应仅是中间过程,其反应前后未改革浆体中的CH浓度,提出了C3A吸收高浓度处的CH,经反应将其输到CH浓度较低的C3A水化产物周界中,通过在原质下的吸收放出的“囊泵”作用促进硅酸盐水泥水化,该作用是非显著的物理作用,而非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潮湿煤炭因黏结团聚给选煤厂分级作业带来了极大困难.应用拉断法对原煤进行了黏结性研究,借助于液桥理论研究了煤中伴生矿物及水分对煤的黏结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煤与伴生矿物混合时,矿物质含量越高,接触角越小,液桥力越大,煤越容易团聚;混合物的实际抗剪切强度系数并不是线性叠加,体现了煤与伴生矿物之间的协同强化增大黏结性的作用;煤与伴生矿物混合样品的抗剪切系数均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粒度的增大,液桥力逐渐增大,对周边的小颗粒煤样吸附量增多,加剧煤粒间的团聚效果,随着水分的增加,钳角增大,液桥体积也随之增大,致使煤样液桥力增大,煤样团聚效果加剧;煤与伴生矿物混合时,随着粒径的减小,黏结性变弱. 相似文献
3.
升温速度对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对不同媒体度煤热解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升温速度对煤热重曲红和失重速率峰值的影响。由热分析结果确定了煤的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就升温速度对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升温速度下的热重实验可以为煤的气化、液化、干馏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并可以为探索煤分子结构,阐述反应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用我国典型低煤化烟煤义马煤,在Φ25mm小型石英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煤中As在热解过程中的挥发性规律,分别比较了煤中矿物质和外加CaO对As挥发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流化床热解条件下,义马煤中As的挥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350℃左右即开始有明显的挥发,且挥发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500~800℃之间变化不大.煤中矿物质和外加CaO对As在热解过程中的挥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在热解过程可能有难挥发性的As-Ca络合物如Ca3(AsO4)2等生成. 相似文献
5.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亚类硅酸盐宝玉石矿物进行近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发现:硅酸盐类宝玉石矿物广泛存在水的合频、倍频吸收峰,其存在形式又可以分为H_2O和OH~-.岛状硅酸盐宝石矿物存在广泛的类质同象替代现象,主要表现为羟基OH~-以及阳离子跃迁和阳离子替代引起的吸收峰,如:石榴石中7 800 cm~(-1)±和5 880 cm~(-1)±位置阳离子跃迁和阳离子替代引起的吸收峰,橄榄石中7 065 cm~(-1)、4 986 cm~(-1)处OH~-的吸收峰;环状硅酸盐和层状硅酸盐宝石矿物中的分子空隙通常较大,其中存在大量的金属阳离子(M)、OH~-、H_2O等,主要表现为4 200~4 800cm~(-1)处大量的M-OH振动吸收峰.除岛状硅酸盐宝石矿物外,环状、链状、层状及架状硅酸盐宝石矿物均存在Si=O=Si(桥氧)4 880cm~(-1)±的伸缩振动三级倍频吸收峰. 相似文献
6.
对渤海湾盆地部分重点钻孔揭露的 C- P煤中主要有机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 -气相色谱(PY- GC)研究 ,结果表明 :基质镜质体最大生烃率在 380~ 42 0℃ ,大于 450℃则急剧下降 ,其总生烃量可达 547mg/g,总生油量可达 85~ 94mg/g.角质体最大生烃率出现在 42 0~ 450℃ ,总生油量达 2 4 3.33mg/g,低或高于这个温度范围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对不同煤化度煤热解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升温速度对煤热重曲线和失重速率峰值的影响.由热分析结果确定了煤的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就升温速度对煤热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升温速度下的热重实验可以为煤的气化、液化、干馏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并可以为探索煤分子结构,阐述反应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矿物质脱除对煤中硫在氢气热解中逸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种不同矿物质含量和硫含量的煤进行了脱除矿物质的实验,采用TG-MS对原煤和脱矿物质煤进行了AP-TPR实验,并在线分析了气相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结果表明:由于煤中矿物质种类的不同,在AP-TPR条件下对不同含硫气体的逸出有不同的影响.煤中矿物质的碱酸比越大,对煤的固硫作用越强;反之,对煤中有机硫醚和硫醇等C-S键的分解越强,煤中矿物质对COS的生成有很大的影响,高温时氢气抑制COS的生成,二次反应对COS的生成同样起重要作用.从原煤和脱矿物质煤噻吩硫的逸出峰分析得出,脱矿物质对煤中噻吩硫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以神东、新疆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热重、常量固定床实验装置分别对原煤、脱矿煤、载铁煤在热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气相产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铁基矿物质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热解出现最大失重速率和气相产物最大释放量的温区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较低变质程度的神东煤在450℃左右出现最大失重,而新疆煤则为600℃;神东煤热解生成CH4,CO和CO2的最大释放温度小于新疆煤.载Fe煤热解过程中生成的气相产物总量大于原煤和脱矿物煤,显示了Fe的催化作用.该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热解达到最大失重速率的温度之后的缩聚阶段,这引起了H2的生成量增大.Fe的催化作用受煤变质程度的影响,对变质程度较低的神东煤的作用明显大于新疆煤. 相似文献
10.
炭黑对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G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热失重过程的研究,分析了两类煤沥青物料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的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煤沥青/炭黑复合物中煤沥青热解挥发过程不同于煤沥青,炭黑的添加使煤沥青易发生缩聚反应,有利于煤沥青稠环芳烃分子缩聚威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煤沥青的成焦率。 相似文献
11.
煤中主要有机显微组分热解—气相色谱研究—以渤海湾盆地C—P煤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渤海湾盆地部分重点钻孔揭露了C-P煤中的主要有机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气相谱(PY-GC)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最大生烃率在380~420℃,大于450℃则急剧下降,其总生烃量可达547mg/g,总生油量可达85~94mg/g。角质体最大生烃率出现在420~450℃,总生油量达243.33mg/g,低或高于这个温度范围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浮选试验、量子化学计算、接触角测量、ICP-MS检测以及溶液化学分析,研究了锂辉石和硅酸盐矿物表面预处理及其溶解组分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经氢氧化钠预处理后,锂辉石与长石、石英之间的可浮性差异增大;氢氧化钠预处理过程中,锂辉石、长石和石英表面组分的溶解速度不同,其大小顺序为锂辉石、长石、石英,即在碱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质汞是煤热解烟气中主要汞存在形态,提出煤中添加CaCl2并协同SCR催化剂促进热解烟气中单质汞的转化。利用程序升温热解实验台研究煤在热解时汞析出速率及累积释放率,通过积分各形态汞的总析出量分析汞的形态转化,考察煤中添加CaCl2以及与SCR催化剂协同作用对汞的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汞析出速率的关键因素,低于430℃时析出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之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总汞累积释放率在400~500℃随温度呈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600℃时累积释放率达90%左右。随着氯添加量的增加,Hg2+比例明显提高,在催化剂协同作用下,绝大部分单质汞被氧化成氧化态汞,有利于汞的脱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急烧过程中熟料硅酸盐矿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急烧条件下,熟料中硅酸盐矿物的形成机制可能与普通方法煅烧过程中不一样。我们提出了急烧条件下硅酸盐矿物的新的形成机理。由于硅酸盐矿物形成机理不一样,这可能是急烧条件下熟料得以低温烧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以沙棘枝干为试验试材,在热解终点温度分别为450℃、600℃和750℃,平均升温速率为150℃/h的热解条件下,对沙棘枝干进行热解处理,并对产物沙棘炭和沙棘煤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沙棘炭的得率和沙棘煤气的产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34%、157.45 L/g,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沙棘炭的得率呈下降趋势,而沙棘煤气的产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所得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实际生产中获得最大效益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7.
3种难溶性矿物对煤成浆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深度脱灰的大同煤为原料,通过加入一定量的不同类型矿物。用5种药剂进行了成浆性试验,分析了样品界面物理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物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对煤的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的密度对浆体的粘度降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它们的界面物理化学性质也对浆体的粘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部煤热解过程中气相产物的生成与释放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考察西部煤热解气体产物与其组成特性和还原程度间的关系,以神东、宁夏灵武和新疆哈密3种西部煤和平朔对比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进行了200~1000℃范围内热解气体的形成与释放研究.结果表明,热解产物中含氧气体CO,CO2和含氢气体H2,CH4和C2以上烃类的生成均随温度变化呈现出较好的规律性,但不同煤样热解气体的生成量、最大释放温度和释放区间不同;煤中H和O元素的含量与含氢、含氧气体的生成量成对应关系;3种西部煤的弱还原性使其热解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强还原性平朔煤的热解特性,西部弱还原性煤热解将形成相对较多的含氧气体和较少的含氢气体. 相似文献
19.
20.
用浮沉法从4种煤粉中分选出低密度和中等密度的煤粉,进行岩相分析后分别在马弗炉和滴管炉上制焦,用SEM观察煤焦孔结构,用气体吸附仪测定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容.结果发现,低密度级别煤粉中壳质组和镜质组含量较高,而中等密度级别煤粉中惰质组含量较高.在马弗炉条件下,内在矿物起着增大煤焦孔隙的作用;在滴管炉条件下,随着煤变质程度降低,内在矿物由对无烟煤煤焦的增大孔隙作用变化到阻碍烟煤煤焦多孔结构形成作用.分析了矿物质与胶质体在不同条件下相互作用机理,解释了矿物对煤焦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