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商品粉状靛蓝和等量的液体分散靛蓝,通过中心合成实验法对染料还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即还原温度、还原时间、保险粉和烧碱用量进行实验设计,以织物染色性能、摩擦色牢度、织物强力为主要评价因素,得出各自的最优染色方案.在最优方案下,对比2种染料各自染色织物的拉曼特性及染液COD值.结果表明:液体分散靛蓝染料最优还原条件为还原温度40℃,还原时间46 min,保险粉质量浓度126 g/L,烧碱质量浓度98 g/L;而商品粉状靛蓝的最优还原条件为还原温度56℃,还原时间26 min,保险粉质量浓度165g/L,烧碱质量浓度108g/L.液体分散靛蓝染液的COD值为2414mg/L,粉状靛蓝染液的COD值为2552 mg/L,2种染料各自染色后织物的拉曼光谱基本相同,但液体分散靛蓝的K/S值比粉状靛蓝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2.
天然染料银杏叶上染棉织物的媒染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棉织物进行银杏叶天然染料媒染染色,同时考察银杏叶媒染后织物的色牢度.探讨了明矾、硫酸铜两种媒染剂对棉织物银杏叶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媒染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明矾媒染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70℃、媒染时间25 min、媒染剂质量浓度10 g/L;硫酸铜媒染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60℃、媒染时间25 m...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靛蓝染料染色特性,提高产品的质量,节约染色成本,测试分析二氧化硫脲在常温碱性条件下对靛蓝染料的还原效果,并选择染料浓度、烧碱浓度、二氧化硫脲浓度、氯化钠浓度、尿素浓度及温度为试验参数,进行纯棉织物靛蓝染料染色正交试验,并以K/S值、耐干摩擦色牢度及还原电位值为衡量指标来评判染色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硫脲在碱性条件下还原靛蓝染料时,溶液还原电位值可以用来评判还原效果;以二氧化硫脲为还原剂的纯棉织物靛蓝染料染色优化工艺条件为:染料10 g/L,烧碱15 g/L,二氧化硫脲10 g/L,氯化钠5 g/L,尿素9 g/L,温度45℃。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荧光腈纶纱线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75min,染浴pH值3.5;同时用最佳工艺对其上染性能和染色牢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经最佳工艺染色的荧光腈纶纱线,荧光效果好,色彩鲜艳,色牢度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自制阳离子蛋白类浆料对毛涤混纺纱进行上浆,研究其上浆工艺、浆纱的退浆工艺以及上浆后并退浆的毛/涤织物的染色性能。通过研究优化出了毛涤纱最佳上浆工艺为:浆液质量浓度10%;最佳洗呢(兼退浆)工艺为:4g/L Na2CO3,1g/L皂液,40℃处理40min,浴比1:20;浆纱并经洗呢(兼退浆)后毛/涤织物Lanasol染料最佳染色工艺条件:醋酸用量为1ml/L,90℃保温染色1h,再用1.5g/L碳酸钠在60℃固色20min。并评价该浆料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浆料可以有效的提高浆纱的强力,减少纱线的毛羽,同时浆纱经适当条件的退浆后,染色性能显著提高,但耐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有所降低,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鉴别古代染色织物上的靛蓝染料,针对植物靛蓝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及鉴别研究。首先确定了最佳剥色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液中的靛蓝组分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植物靛蓝染色棉织物的最佳萃取条件为≥1∶100固液比下,DMF萃取90min;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只需≥1.5mg的纱线即可测出靛蓝组分,确定为靛蓝染料。  相似文献   

7.
黄土媒染黄檗染料的棉织物生态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黄色系天然染料——黄檗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染色,并利用天然黄土粉作为媒染剂进行了媒染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黄檗染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10 g/L,温度60℃,染色时间40 min。结果表明,由黄土媒染处理的黄檗染色织物色牢度可提高2~3级。染色后织物完全达到生态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保险粉-葡萄糖复配体系作为还原蓝RSN染纯棉织物的还原剂,通过单因子试验考察了葡萄糖与保险粉浓度比例、氢氧化钠浓度、染色温度等对上染率、固色率、K/S等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染色优化工艺为:染料2%(owf),保险粉13.5 g/L,葡萄糖1.5 g/L,氢氧化钠16 g/L,染色还原温度50℃.通过优化工艺与传统还原染色工艺对比实验得出,复配体系优化工艺染色效果高于传统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9.
黄土媒染黄檗染料的棉织物生态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色系天然染料——黄檗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染色,并利用天然黄土粉作为媒染剂进行了媒染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黄檗染纯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10g/L,温度60℃,染色时间40min。结果表明,由黄土媒染处理的黄檗染色织物色牢度可提高2~3级。染色后织物完全达到生态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3种不同染色工艺及黄土、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牛奶蛋白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牛奶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6 g/L,染液pH=3,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预媒染与后...  相似文献   

11.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3种不同染色工艺及黄土、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牛奶蛋白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牛奶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6 g/L,染液pH=3,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率都有明显的提高;预媒染与后媒染相比,预媒染效果较佳,色彩红艳;铁盐在后媒染中体现出了其增色效果,上染率大,但上染效果不稳定且颜色发暗。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天然栀子黄在硫酸锌作为媒染剂进行后媒法染色过程中对真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最佳媒染工艺条件(媒染剂用量1%、媒染温度60℃、媒染液p H值9、媒染时间30min)下,通过对比试验,改变天然染料用量、染色p H值、温度以及时间从而确定真丝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2%、染色温度70℃、染液p H值3、染色时间40min,并对优化工艺染色后各项织物色牢度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3.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用直接染色方法和稀土媒染方法对柞蚕丝织物染色,以明度、饱和度、色差和上染率为检测指标,研究了上染工艺和染色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染液质量浓度5g/L,染液pH=4,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min,浴比1∶40;预媒染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稀土2.5g/L,媒处理温度70℃,时间45min。结果表明,染色后的织物色泽鲜亮,经预媒染织物明度和色差有所降低,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较直接染色织物提高1~2级。  相似文献   

14.
从天然植物红蓼花中提取染料,将该染料上染柞蚕丝绸织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对比分析了不同染色方法及媒染剂种类和用量对媒染织物色度指标值(L~*、a~*、b~*、c~*、h~*及K/S)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花染料可直接染色柞蚕丝绸织物;各种媒染剂处理均可提高染色织物的染色深度。与其它染色方法相比,后媒染方法染色织物的K/S值较高,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中硫酸铝钾后媒染样品的色深值及染色牢度最佳。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浓度0.60 A,温度70℃,时间60 min,染液pH4.5。硫酸铝钾后媒染优化染色工艺条件为:媒染剂用量5 g/L,染液质量浓度0.5 A,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45 min。媒染样品的各项牢度可达3~4级。  相似文献   

15.
在自制的彩点纱喷染实验室模拟装置上,采用三原色活性染料活性红3BS、活性黄3RS和活性蓝GD对棉纱线进行喷染,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尿素用量、纯碱用量、元明粉用量和汽蒸时间等单因素对喷染棉纱线K/S值的影响,并运用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喷染工艺为:尿素15g/L、纯碱15g/L、元明粉20g/L、汽蒸时间20min。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喷染工艺下得到的棉纱线具有较高的色深度和色牢度,可以获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比研究常规条件和超声波条件下活性染料染棉织物上染百分率的差异,得出2种条件下活性艳蓝KN-R染棉织物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对染色过程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达到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提高染色织物皂洗牢度和固色率的目的;超声波染色优化工艺为:染料2%(owf),元明粉50 g/L,磷酸三钠8 g/L,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105 min.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常温下靛蓝染料还原工艺处方及曲线,对染料用量、强氧化纳用量及二氧化硫脲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还原后溶液的电位值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靛蓝染料的最佳还原工艺,即染料用量为7g/L,氢氧化钠用量15g/L,二氧化硫脲用量7g/L。  相似文献   

18.
使用自制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浸轧法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纯棉织物进行了固色整理.通过选用不同的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液率,探讨了影响该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效果的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固色工艺,即二浸二轧(固色剂用量为80g/L,整理液pH控制在6~7,轧液率80%)→烘干→焙烘(150℃×3min).该固色剂能明显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其固色效果与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且不影响染色织物的色光.  相似文献   

19.
以镍为工作电极,Fe2(SO4)3/三乙醇胺(TEA)/NaOH为氧化还原媒质,外加脉冲电源对靛蓝进行电化学还原继而上染织物.讨论工艺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以求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染液循环利用,测定并分析其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三乙醇胺(TEA)、硫酸铁质量浓度分别为30g/L、5 g/L,外加脉冲电压7V,阴极面积为20cm2时染色效果最佳.间接电化学染色方法较常规方法能明显地提高上染率,可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活性黑ED-HW对散纤维染色,通过探究元明粉质量浓度、纯碱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活性黑ED-HW染色散纤维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染料浓度10%(o.w.f)、元明粉质量浓度120 g/L、纯碱质量浓度20 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 min,且使用活性黑ED-HW染色散纤维的耐干摩擦色牢度比硫化黑染色散纤维的耐干摩擦色牢度高半级,耐湿摩擦色牢度比硫化黑染色散纤维的耐湿摩擦色牢度高2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