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源供暖是解决工业和居民生活的关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热力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也需要进行革新。本文从设计安全要求、热力管道施工材料及热力管道施工与建筑物的距离,对市政热力管道设计的要点做出分析;总结现阶段市政热力管道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并提出市政热力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采用热力管道直埋敷设技术进行城市供热改造施工,从而改善供热管线质量,降低热损耗,保证供热管线的安全运行,保障用户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基础保障设施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热力工程作为一项基础的民生工程,其管线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冬季居民的供暖服务。在实际施工中,热力管线施工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一旦其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必然会对整个热力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及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对热力管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现有供热面积约8.2亿m2,并以每年2323万m2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供热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城市热力网供热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例达到25.8%,担负着全市10座大型热电厂、4座尖峰燃气供热厂和260余座自营供热厂热能的生产、输配、运行与服务,供热区域覆盖了城六区及昌平、大兴、通州三个远郊区县.截至2016年12月,总供热面达2.75亿m2,管网长度为1494 km,热力站3928余座,供热用户有150余万户.随着供暖需求增大,热力管网快速发展,新建热力管线在冬季完成施工屡见不鲜,为保障新建管线及时投入使用,需将新建热力管线在冬季并入现况运行热网,并网过程中,不能影响用户室内供暖温度.通过西南热力管线工程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设立多级连通、升温管控等方法,达到热力管线冬季并网运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未来科技城热力管网主要功能是输送冬季采暖及生活热水,其中1条热力管线穿越了黄庄-高丽营断裂带,并发育有地裂缝。地裂缝的变形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直接影响冬季供暖和生活热水的供应安全。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必须对穿越地裂缝的管线进行技术措施的研究。论文对地裂缝的成因及对热力管线的影响做了介绍,并依据研究成果论述了热力管线穿越地裂缝的防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房地产局热力供暖公司承担建设的沈阳市热力管网工程,是利用沈阳电厂循环水,实行集中供暖的一项重点工程。整个工程在省市政府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两期九个月的紧张施工,完成敷设主、支管线31.7公里;回水加压泵站一座;阀门室五处;进户井1巧个;网供暖后,循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力度,各地加大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文章结合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蒸汽热力管线入廊案例,介绍热力管线入廊设计、施工及智慧监测情况;并根据实际建设情况,总结热力管线入廊施工难点及建议,为其他管廊工程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7.
热力管网施工施工质量关系到居民的供暖,要严格遵循设计标准,优化设计方法。并对热力管网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分析热力管网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文章的主要目标,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热力管网施工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燃气》2014,(7):4-7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长荣  李雯霞 《四川建材》2013,39(1):126-128
热力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力管网输送高温高压水及蒸汽,均为危险介质,热力管线的突发破坏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引发安全事故。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需要,管道直埋技术已然成为热力管网敷设的主流,但是随着埋入地下管道运行时间的推移,管道腐蚀失效问题日益严重,其安全问题的分析、评估和控制已经非常紧迫。本文综述了城市埋地热力管线的腐蚀失效形式,并针对当前城市特点及环境因素,对埋地热力管道的腐蚀失效形式进行了汇总和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贺美郡 《城市建筑》2014,(9):304-304
市政热力管道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市政热力管道工程质量的好坏对其人身和财产安全有着直接影响,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提高对市政热力管道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视,本文就市政热力管道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做出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政项目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地下管线埋设施工是给排水、通爱心以及热力等众多工程需涉及到的项目之一。若管线分布情况缺乏科学性,施工质量不达标,将会导致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不良影响,同时施工成本也会提升,所以有必要对地下管线埋设施工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农展南路热力管线在穿越东四环朝阳公园桥施工中,所处地层为粉土、细砂、滞水、潜水地层,为确保周边道路通行安全,避免作业面发生流砂、坍塌、失稳等危及施工安全的情况,施工中采取暗挖隧道和泥水平衡顶管两种敷设方式,在隧道内接收顶管机头施工中对地层采用全断面止水加固注浆,局部渐变断面,动态监测,保证了热力管线的安全穿越。  相似文献   

13.
正国办发〔2014〕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热力管道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主要用于城市供热和工业生产等方面。随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供热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为满足供热需求,给人们提供优质供热服务,很多城市均在积极开展热力管道铺设工程。受热力管道工程自身特性影响,此类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安全隐患,若要降低施工风险,确保热力管道施工安全,则应明确施工安全影响因素,以及施工安全要点,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规避风险,提升安全施工技术水平。基于此,将围绕热力管道施工安全技术、热力管道施工安全影响因素以及热力管道施工安全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建设的普及,地下工程交叉碰撞的现象屡见不鲜,长距离隧道开挖必然存在转角暗折。90°转角暗折设计通常采取增加竖井或加高隧道断面的施工方法,这些方法既增加工期又提高成本,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质量风险,采取90°平转角施工方法可以轻松解决以上状况。结合工作经验,以西南热电中心配套热力管线工程(草桥电厂—柳村路)为例,介绍了在热力大断面隧道暗挖施工中90°平转角施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热力管道直埋敷设具有保温好、性能好,施工方便的优点,但是在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对直埋敷设的补偿器、金属部件等造成腐蚀,产生泄漏.热力管线泄漏事故是影响供热质量和城市生活稳定性的重要问题,需要着重防止.本文对沿海地区的热力直埋敷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市政工程一直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在市政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地下管线施工,而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是影响地下管线工程以及市政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地下管线施工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市政工程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应用;介绍了市政工程中施工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要点,包括落实管线保护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工程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9.
《居业》2015,(16)
<正>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市亮马河热力管线穿越东四环东风北桥的施工过程中受到路下现状管线的限制,热力管线需穿越粉细沙滞水、潜水地层,为了防止开挖面粉细沙发生坍塌、流沙和液化失稳的情况,保证东风北桥及其路面结构的稳定,采取了泥水平衡顶管和隧道两种敷设方式并对地层采取注浆固化技术,从而保证了热力管线的安全穿越。加固手段采用双重管深孔注浆,灌浆材料以水玻璃和磷酸为主剂,结果表明所应用的工艺技术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