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碱地主要表现在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土壤板结严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盐碱地的改良方式多种多样,多以化学和物理的方式为主,生物改良措施较少,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利津地区的盐碱土为例,开展盐碱地生物改良试验与研究,分析每种生物改良剂的应用效果,选出菊苣为最佳适宜栽植的生物改良剂。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一是水资源紧缺,二是土壤有机质下降,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们从1985年开始研究一种节水增产培肥土壤的技术—农田秸料覆盖。该项技术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保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调节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态环境条件等,具有增产节水培肥土壤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地区某300m级特高土石坝防渗土料天然含水率偏低,且高海拔气候对土料含水率有独特的影响,需要进行含水率改良试验研究。通过对该特高土石坝防渗土料天然含水率及级配改良后成品土料含水率进行大量数据分析,明确了土料进行含水率改良的必要性。针对高海拔防渗土料场气候特点,探究了土料在曝露及覆盖条件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现场进行了大规模含水率改良工艺试验,采用了创造性的大体积料堆含水率取样方法,在土料闷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含水率试验工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覆盖条件下,加水后的土料料堆表面失水速率和含水率影响深度均低于不覆盖条件。因此提出了后续实际生产过程加强土料料堆覆盖封闭,从而避免水分过度损失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在耕层设隔层,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方法改良盐碱地,隔层起到了切断潜水蒸发、抑制耕层土壤反盐、增加土壤肥力;埋设隔层的方法改良盐碱地成本低、见效较快,是盐碱地改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即将开发建设的松原灌区就在其中,灌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中重度苏打盐碱地。如何改良开发这些中重度苏打盐碱地,是开发建设松原灌区的关键,特别是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上一直存在着见效缓慢、改良困难等问题。本次试验重点针对pH值9以上,ESP在40%以上的重度盐碱地,采取水利、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技术的综合治理措施,力求摸索一套经济实效、易于推广的治理重度盐碱地的技术模式,以便于为松原灌区,乃至于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与山西省水利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农田地下排灌技术及雁北地区盐碱地改良学术讨论会,于8月26日至9月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到会代表183人,收到论文和报告70多篇。会上交流了近几年来农田地下排灌和盐碱地改良的试验研究成果和经验,会议期间还参观了山西省雁北地区盐碱地改良试验工程。会议讨论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疆盐碱地棉花膜下滴灌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疆的气候特点、土壤结构、水资源现状,研究盐碱地膜下滴灌条件下水分和盐分的运动规律、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改良盐碱地和利用微咸水滴灌、对棉花产量和品质以及对土壤热环境影响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新疆的盐碱地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既节水、节肥、节能、保墒、改良土壤盐碱化,又有相当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水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的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综合改良技术及效果。系统地研究了地埋排水暗管的埋深和间距;选择典型试验区对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的改良效果进行了试验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对盐碱地的改良技术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滨水景观土质改良技术,定量分析土壤改良前后p H值、全盐量等数据变化。结果表明,改良后土壤p H值、全盐量均有所降低。该技术使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质盐碱化,为盐碱地环境下滨水景观土质改良技术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旱区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研究动态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盐碱地的各项治理措施中,生物措施因其"省水、低投入、环境友好型"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改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研究目前还仅处于初步阶段。通过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实验研究,本文详细评述了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机理;论述了盐生植物的分类和改良方式,系统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和植物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等对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响应。系统分析发现生物改良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显著,潜力巨大,同时指出了目前在盐碱地生物改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生植物盐碱地改良的后期研究提供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由于气候及多年来的灌排条件等因素,造成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碱化严重,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在灌区内大面积呈补丁状分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灌区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灌区内盐碱地的一些特点,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磷石膏混合法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并在实地经过实施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盐碱化,改良土壤是整个农、林、牧、水关心的问题。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地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概况的调查,分析了新疆地区盐碱地现状和成因,提出合理的盐碱地改良措施,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治理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盐碱化,改良土壤是整个农、林、牧、水关心的问题.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地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概况的调查,分析了新疆地区盐碱地现状和成因,提出合理的盐碱地改良措施,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治理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排盐改良利用盐渍土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内陆干旱区盐渍化土壤改良和盐碱地利用这一主题,通过对生物排盐改良利用盐渍土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新疆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实践,从植物的耐盐与排盐特征和改良原理、干旱区农田水盐运移规律、灌区土壤盐分平衡、盐碱地耐盐植物种植与利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植物盐分吸收的耕(根)层水盐平衡原理、不同植(作)物的盐分吸收特征、耐盐经济植物的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防止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等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生物排盐与水利改良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是实现内陆干旱区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种稻改良盐碱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簡要的闡述了种稻改良盐碱地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工作以及国民經济上的重要意义。种稻是利用盐碱地,特别是低洼盐碱地的最好方法。水稻的生理特性,正可以把低洼地区容易积水、两季易涝、盐分脫除困难等不利因素变成有利条件,不需要庞大的投資,当年就可获得300~400斤以上的亩产量。种稻由于用水期长、用水量大的特点,对于改良任何一种盐碱土,它起到的脱盐作用均較其他措施为大。并且还可通过灌溉水中大量的泥沙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在改善水文地質条件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本文着重指出了种稻改良盐碱地的关鍵措施——水利土壤改良技术的作用,特别对排水在改良盐碱地中的作用,作了比較詳尽的分析。对于种稻与碱土改良及种稻对周圍旱作地区的影响两个問題,也作了初步的探討。  相似文献   

16.
河套灌区盐碱地田间改良方法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灌区由于气候及多年来的灌排条件等因素,造成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碱化严重,不同程度的盐碱地在灌区内大面积呈补丁状分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灌区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灌区盐碱地的一些特点,经过试验研究,提出了2种田间改良的有效方法,并在实地经过实施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打盐碱地改良种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苏打盐碱地存在问题、分布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采用不同处理进行了相应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对于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最优的水稻种植技术模式分别为:深松振动30 ~ 40cm+0.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 40cm+0.7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 ~ 40cm+1 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试验成果为苏打盐碱地种稻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为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通榆试验基地位于通榆县鸿兴镇聚富村陈家围子屯,面积62公顷,设科研试验管理区、稻田治碱试验区、湿地恢复试验区、盐碱地改良试验区、风蚀沙地治理试验区、淡黑钙土试验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区等7大功能区。自201 6年建设以来,试验基地承担了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及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学术成果10余篇,与吉林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开展野外教学研究。基地苏打盐碱地种植水稻"以稻治碱"成效显著,定期进行风蚀沙地侵蚀量监测、稻田田间土壤及水分盐碱度观测、盐碱地不同改良措施农作物测产试验、引种植物适应性调查等,形成了水资源立体循环,湿地、草原、农田生态系统恢复和技术研发为主的研究体系。经统计,基地内植物种类由建设前的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的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疏勒县地处盖孜河、克孜河、库山河冲洪积平原中下游,属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与气候因素的作用,该地区土壤极易产生盐渍化,加之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制度,部分土壤产生次生盐碱化问题,加剧了盐碱化现象。通过对全县盐碱地进行调查,分析盐碱地形成的外因与内因,为盐碱地改良规划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生物改良措施为主,通过膜下滴灌棉田盐碱地的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化学综合改良等大田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条件下盐碱地棉田膜间间作盐生植物时土壤的水盐运移特性和棉花生长特性,验证棉花间作盐生植物的改良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膜间间作盐生植物后,土壤含水率增大,生育期作物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生育期始末Cl~-含量减小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7 500 kg/hm~2石膏碱蓬15 000 kg/hm~2石膏碱蓬+石膏对照22 500 kg/hm~2石膏+孜然石膏孜然苜蓿苜蓿+石膏。处理K~+/Na~+随生育期的减小率依次为:碱蓬+石膏7 500 kg/hm~2石膏对照碱蓬,可见碱蓬处理在抑制K~+/Na~+增大方面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