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采用工程局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拟建工程的防洪影响计算分析,对比不同桥梁布置方案,工程前、后的计算结果和变化情况,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壅水、水流流态、水流动力特性、河势稳定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模型计算结果选取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分析法九点迎风格式,计算了武广客运专线跨北江白庙特大桥工程的行洪影响问题,对该拟建大桥工程兴建后对所处河段行洪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壅水幅度、壅水范围、流场流态、河势变化以及对两岸堤防的影响等方面得出的评价结论认为,拟建大桥对工程所处河段的行洪安全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不大,但对桥址下游的流态以及流速分布影响明显,需对桥址下游右岸岸滩及堤防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收集大量水沙、地形资料基础上,对拟建工程所在河段进行了河道演变分析、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并根据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已有的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综合评价了拟建工程对工程河段河势和防洪的影响.防洪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工程的修建对稳定目前金城洲左槽为主槽的河道河势是有利的,不会对河道行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且对工程近岸堤防工程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布置桥墩时,较为关注桥墩对壅水和流态的影响,以柳州市局部柳江河道和拟建的维义大桥为例,分别建立大范围的河道和桥墩局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混合有限分析法进行了计算和求解。结果分析表明,维义桥的建设使局部河道产生壅水现象并对河势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证实了该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襄樊河段水流运动以及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大件码头和取水口工程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上游河段最大壅水高度约0.02 m,最大壅水长度约为630 m,水流流态及水流流速分布无明显变化,对防洪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码头和取水口建设对防洪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襄樊河段水流运动以及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大件码头及取水口工程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上游河段最大壅水高度约0.02m,最大壅水长度约为630m,水流流态及水流流速分布无明显变化,对防洪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程修建后必然对河道水位和流态产生影响,为评价拟建工程对河道行洪、通航等方面影响大小,优化工程结构设计,采用非正交曲线坐标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船台滑道改造前后河段水流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对附近河段水位和流速影响均很小,不会对河道河势、通航、行洪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别建立柳州市柳江河道大范围河段和拟建广雅桥局部范围曲线坐标系下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采用纯隐格式的混合有限分析法来离散和求解该数学模型,将常用的干湿网格判别标准与冻结法结合起来模拟计算河道中的浅滩。所建立的大范围柳州市柳江河道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成果一方面用于验证,另一方面为广雅桥局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提供初始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广雅桥的建设对局部河道的壅水和水流流态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证实了纯隐格式的混合有限分析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吉安市游船制造及维修工程对研究区域河势及防洪的影响,本文采用MIKE21软件建立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水文分析计算以及工程河段水文特性、工程地质等资料分析,对工程的修建进行防洪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工程兴建对河道壅水影响不大,水位变化主要集中于工程附近区域。工程引起水位壅高最大值为5.78cm,在上游局部区域,受开挖影响水位有所降低,降低最大值为10.20cm。引起流速减小最大值为0.85m/s,流速增加最大值为0.53m/s;工程河道将继续保持现阶段基本稳定的整体河势演变发展趋势。在来水来沙条件不发生明显改变的条件下,河段岸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工程对河势稳定、行洪畅通等安全,对跨辽河电缆和管线工程进行防洪评价与分析。结合工程的穿越河流位置,确定计算范围、流量、河道糙率等基本参数,采用河道一维、二维水力数学模型,计算工程处的设计水位、壅水高度及流场分布。针对计算结果,分析了拟建工程对水位、流速流态等方面的影响,并对一维、二维水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与现有水利规划、行洪安全、河势稳定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对跨辽河电缆和管线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河槽一般冲刷、桥墩局部冲刷、壅水、河道稳定性等的计算理论,以孔雀河复线大桥这一工程实例,运用计算理论分析孔雀河复线大桥修建后对河道行洪及河势稳定的影响,最后得出拟建桥梁方案是否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黄河内蒙古河段是黄河上游防洪防凌重点河段,目前这一河段规划建设的桥梁较多,为避免桥梁建设对黄河防洪防凌的不利影响,需要对大桥设计的重点指标——孔跨宽度进行多方面论证。结合黄河内蒙古乌海段河道范围内拟建大桥案例,分析提出内蒙古段大桥孔跨设计时,除满足技术审查标准中规定的最低孔跨要求外,还应重点从对防洪防凌、河势变化的影响及通航要求方面论证适宜的孔跨宽度。经论证,乌海黄河大桥从防洪防凌及河势变化要求的最小孔跨宽度不宜小于200 m;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在可通航水域范围内,桥轴线及其附近的水流最大流速为3.61 m/s,最大夹角35.6°,最大横流流速1.48 m/s,水流条件较差,应一跨跨越通航水域。综合各技术分析结果,乌海黄河大桥主槽内孔跨宽度不宜小于280 m,以保证该河段防洪防凌、河势变化及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汕头市莲阳河特大桥斜跨莲阳河河道,与水流方向交角约63°,结合一维和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分析工程建设对河道水位、流向、流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桥梁斜跨河道,但桥墩顺水流布置的情况下,桥梁建设引起的水位壅高数值不大,对河道泄洪影响较小;桥墩周边及桥位河段流向和流速变化相对大,其他水域流速、流态变化较小,桥梁建设后对河道的流速、流态影响仅局限在局部河段,不会对河道整体河势造成影响,本项目桥梁斜跨河道且桥墩顺水流布置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行洪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对河道水位及流场等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工程对河势和行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实施后不会对该河段行洪及河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局部河势仍会有一定的调整。该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对河道水位及流场等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工程对河势和行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实施后不会对该河段行洪及河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局部河势仍会有一定的调整。该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木刀沟大桥是G107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跨越磁河,研究其对防洪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河流多年实测资料和防洪标准,计算桥位处的水位、壅水高度与长度、浪高及冲刷等。结果表明,大桥改建后,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等满足防洪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木刀沟大桥是G107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跨越磁河,研究其对防洪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河流多年实测资料和防洪标准,计算桥位处的水位、壅水高度与长度、浪高及冲刷等。结果表明,大桥改建后,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等满足防洪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拟建沁河大桥位于阳城县润城镇王家庄村附近的沁河主河道河段,为高速公路跨河大桥,地处太行山峡谷地带,桥梁全长578 m。针对桥梁建设引起的河道水流形态改变、局部冲淤平衡以及行洪能力的影响。文章在P=5%和P=1%的水文情况下,对沁河大桥跨河工程进行了冲刷、壅水、回水、过流能力计算,以及防洪影响综合评价,对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行期三个阶段防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丰和联圩昌九快速路堤段改线工程建成后对原有河道的影响,采用水面曲线法进行壅水分析和公路桥位设计中河床一般冲刷公式进行冲刷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防洪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将对河道行洪、河势、调蓄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建设后将抬高路堤改线河段及以上河段一定范围内的洪水位,会对堤防的防洪安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其影响相对较小;所在河段上游将产生一定的壅水,壅水对影响河段的排涝泵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利影响较小;局部河段断面平均流速有所增大,将对河道产生一定的冲刷作用,但对所在河段的河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陕西省某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对研究区域河势及防洪影响,采用HEC-RAS软件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并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水文分析、水面线计算及河道冲刷计算等分析方法,对该农光互补发电项目进行防洪影响研究和评价。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一维河道进行离散,对该工程的行洪水位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50年一遇洪水情况下,连霍高速跨河桥壅水高度0.23 m,壅水长度107.48 m;X319县道跨河桥壅水高度0.13 m,壅水长度60.75 m;郑西客运专线跨河桥壅水高度0.15 m,壅水长度70.09 m。在考虑桥梁的累计壅高水位影响后,项目场区范围内的现有堤防高度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该段河道可满足50年一遇设计洪水的行洪要求,50年一遇设计洪水不会对工程安全产生影响。工程所在罗敷河河道冲刷深度为0.5 m,冲刷深度较浅,河道水流冲刷不会对岸坡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在来水来沙条件不发生明显改变的条件下,河段岸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相对稳定。该防洪影响研究可为工程后续建设提供防洪影响评价方面的技术支撑,可为类似项目防洪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