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性化服饰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刚 《饰》2004,(2):34-38
服饰中性化趋势的发展。数百年来,传统的男装和女装犹如被劈开的两半,两者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总有一种力量使他们不能融合。男女装真正的相拥是在20世纪,尽管这相拥之后产生的力量令人畏惧,但人们依旧艰难地探索着。  相似文献   

2.
揭示西方20世纪20年代儿童服饰流行演变、影响因素以及流行传播趋势变化,对20年代儿童服饰样式特征作系统梳理,介绍20年代几种典型的儿童服饰流行样式.对影响样式流行的因素从社会格局、生活方式、科技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20年代儿童服饰流行传播趋势的变化表现为:成人服饰与儿童服饰流行影响关系变单向式为互动式;儿童服饰流行地域层次性变得丰富;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白静 《饰》2007,(3):33-35
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服装是服装历史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由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挑起,却包裹着当时所有的社会、政治、艺术等严肃问题,冲垮了坚固的服装传统,改变甚至彻底颠覆了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标准。“标准”也随之瓦解。本文试讨论有关“青年风暴”对于西方传统服装的性别规则冲击,讨论年轻人审美与中性倾向的关联,以及从审美观念出发,对当中所表现出来中性化倾向的社会。心理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来概括20世纪女装的总体发展趋向-“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机能性、简约性、抽象性与时尚的国际性,“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表现性、平民性、细节的精致性、传统的再现性与反叛性。同时简要分析了形成“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战争与经济危机等因素,简要分析了形成“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信息化带来的冲击、自我意识的提高与  相似文献   

5.
岩画中的服饰艺术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老的岩画体现出了人类早期纯朴而真实的艺术智慧和情感,从世界各地众多岩画中,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早期人类的生活习俗和服饰特点,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服装的发展和形成以及服饰的形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技术创新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技术创新及其对社会进步巨大推动作用的现实,探讨这100年来技术创新与发展的规律。论述了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动力,分析了技术创新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技术的评价标准与主体,讨论了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提出了促进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创新体系,这对理解20世纪技术进步,选择新世纪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西方文化思潮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对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西方服装潮流的变迁的影响,反思中国60年代以来服装潮流的演变,为中国服装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简略回顾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践和改革的不同结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总结了值得记取的经验教训:必须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所有制的结构的建构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方名画的研究,探求服饰风格在其中的传承,探讨美术作品在服饰研究方面的作用和地位,说明美术家对此方面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小说家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情感描绘了20世纪"乡土中国"的各个侧影.在沈从文、老舍、贾平凹等人笔下,乡土是精神家园,有着美好的山水和使人眷恋的传统文化.在鲁迅、巴金、王鲁彦等人的乡土回忆中,不能忘怀的故乡少了一份诗意,更多的是落后与苦难.在赵树理的作品及"革命历史小说"和"土改小说"中,则以政治化的视角和难以割舍的民间情结改写着传统的乡土认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世纪数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当前数学已突破了传统的范围正向人类的一切知识领域渗透,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依赖于高水平的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对21世纪数学发展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论争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19;第二阶段1919-1949;第三阶段1949-1979;第四阶段1979-2000.各家观点主要有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调和折衷论和综合创新论四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二十世纪出现的几种散文现象。以文学本体观作为理论的基点,重于整体性的把握,重于对文学现象作鸟瞰式的勾勒。诸如:关于"美文"问题、关于杨朔散文现象的再认识、关于对文化散文的宽容与界定等,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百年来突出的几种散文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5.
陈飞 《饰》2003,(1):42-43
从20世纪初,更准确地讲,从包豪斯开始,现代人的生活因设计而变得日新月异。翻开历史,上个世纪的经典产品设计历历在目,如要将其排列,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罗列无数。20世纪初,德意志工业联盟领袖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设计的吊灯和电水壶……20年代,包豪斯的马赛尔· 布鲁尔(Marcel Breuer)的“瓦西里”椅;马连· 布兰特的“Kanden”台灯和金属烟灰缸……30年代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的湖形玻璃容器和弯木家具椅凳……50年代美国查尔斯和雷·依姆斯(Charles & Ray Eames)夫妇的“PAW”、和 “DAR”椅和亨利·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二十世纪音乐和十九世纪音乐的对照——二十世纪音乐的重要特征是:音乐创作集中在对音乐形式的探索上,否定感性、否定情感的高度理性化倾向。十九世纪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是:遵循"艺术就是哲学"的信条,用自己的音乐描绘种种社会现象,抒发个人的社会理想。音乐有着更多的社会性。肯定二十世纪音乐中的探索、实验、创新的创作精神以及丰富的技术手段,否定其强调音乐的物理性、生物性而忽视音乐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7.
刘哲 《饰》2005,(2):37-39
随着20世纪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印花图案的表现形式也异彩纷呈。本文以20世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图案形式为主要阐述对象,从它们的形式和发展过程出发,简述时代的潮流,生活环境的变化,艺术界流派的出现及现代科学的发展给印花图案的表现形式带来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周一平主编的《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史》把20世纪后半期的史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单元进行全面考察,其研究对象不仅包含了史著、史家、史书体例、历史编纂、史学批评、历史意识、史学观念等,还综述了这一时期大规模历史文献整理与出版情况、考古新成就、中国断代史与专门史以及外国史学的研究情况,内容极为丰富,大大突破了以前史学史著作的研究范围。全书呈现出既"大"而"新"的特点。不过,本书有些篇章"综述"有余,"议论"不足;"列举"过多,"阐释"不够。相关内容的演变脉络与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此外,本书还存在着错别字以及格式没有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域学派是研究区域环境与学术文化关系的标本。地域学派的出现是区域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中国学术史上,兼有区域学术意义的学派有稷下学派和濂、洛、关、闽四大学派及湖湘学派、泰州学派、永嘉学派、浙东学派、扬州学派等,它们依托地域而不断发展、壮大。从地域学派研究历程、代表作、特点和不足等维度对1911年以来学界对地域学派的研究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