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环保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验领域。本文分析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原理、常用的固相微萃取材料和方法,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农药残留、兽药、重金属和生物毒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分析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相比,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验领域中固相微萃取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原理,然后对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经常会应用到样品的前处理环节。与之前使用的前处理技术相比,固相微萃取技术具备高效、快捷、简单的优势,所以在食品检测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食品进行检测也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基于此,在本文中就结合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操作步骤,探讨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总结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固相微萃取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固相微萃取的新型制备技术及新型材料在萃取膜上的应用,综述近5年来固相微萃取在食品中重金属、兽药、农药、生物毒素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新进展,并展望未来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N-亚硝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是在固相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溶剂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该技术有着操作简单迅速、低耗费、安全、易解析、高灵敏度及无有机溶剂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装置、萃取方式、操作过程,并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在N-亚硝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结合两者优点来进行分离纯化过程的技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技术。MISPE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为离线模式,而另一种为在线模式。相比离线模式,其在线操作不仅减少了样品前处理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分析检测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同时更有利于实现绿色化学。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线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这些方法在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激素及非法添加物分析中的应用。同时,对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线检测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分析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固相微萃 取技术的分析理论及在食品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实例进行 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固相微萃取在食品香味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固相微萃取是近年来才发展的复杂样品分析前预处理技术,它的敏感、快速、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不用溶剂、可自动化、能直接与气相色谱等现代仪器联用的特点使其在食品香成分分析上具有强大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综述了近十年有关该技术在食品香成分分析上的应用,并对其用于食品香味分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固相微萃 取技术的分析理论及在食品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实例进行 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固相微萃取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固相微萃取 (SPME)是在固相萃取 (SP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萃取分离技术。该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 ,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溶剂、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文中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操作 ,论述了其工作条件选择及优化以及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液相微萃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快速、富集倍数高、所需有机溶剂用量少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样品分离富集技术。近些年,该技术已经在水样、土壤、饮品及食品等样品的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液相微萃取技术近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应用,包括饮品、蔬菜水果、谷物及动物性组织等食品中农药、兽药、酚类物质、持久性污染物及其他一些物质的分析检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电纺纳米纤维因具有快速的吸/脱附特性和较高的吸/脱附效率等独特优势,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食品分析检测。本文简述了纳米纤维特性及静电纺丝技术,重点综述了电纺纳米纤维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其中着重对聚苯乙烯(PS)、尼龙6等单组份电纺纳米纤维以及聚冠醚/聚苯乙烯(PCE-PS)等混合组份纳米纤维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做了阐述,同时对其他一些纳米材料如纳米晶簇、碳纳米管、石墨烯、磁性纳米粒子、纳米金属氧化物、量子点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某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此外还展示了一些纳米纤维固相萃取器件和装置,并对其做了简要说明;最后对电纺纳米纤维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微/纳米功能材料在食品包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静电纺丝作为一种非热物理加工手段,以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制备高效等特征在微/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方面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特别地,随着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以纳米纤维膜为基础开发食品抗菌包装膜材取得了较多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在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常用的基质材料、常用抗菌剂类型的基础上,更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各类食品抗菌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 重点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肉类食品抗菌保鲜方面的研究现状; 此外,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纳米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AlphaLISA)是一种基于纳米微珠的光激化学发光的新型均相检测技术,较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具有均相、免清洗、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AlphaLISA的原理和特点,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AlphaLISA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综述了食品安全领域(包括生物毒素和药物残留)的研究进展,并对此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心。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能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需要一种简单、快速、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快速检测。核酸适配体是一段DNA或者RNA序列,是利用体外筛选技术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和靶分子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对核酸适配体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环境污染、化学试剂的滥用和其自身毒素的原因,化学污染物成为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快速检测方法在现场检测、快速筛查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导致对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本文总结了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的进展,并对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准确、深入、高效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是防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及处理相关贸易纠纷、立法追责的基础和保障。色谱质谱技术作为高效的分离和检测手段是目前食品安全分析领域最重要、最主流的技术手段。近年来,色谱质谱领域的新发展也推动了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向更快速,更有效,更可靠,更安全的目标迈进,本综述就其中最重要并有望代表未来食品安全分析发展趋势的色谱质谱技术做了总结和点评。如用于食品样品预处理的固相微萃取技术;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的快速气相色谱方法及其与质谱联用方法,二维气相色谱方法及其与质谱联用方法;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方法,毛细管液相色谱和纳流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方法,超临界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方法,二维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方法;质谱分析技术中的超高分辨率质谱方法,常压敞开式离子源质谱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食品基质复杂多样,食品中相关物质检测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的前处理,如何通过食品的前处理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是食品检测的关键。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是一种可特异性识别靶标物质的聚合物,由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的络合物与致孔剂共聚合,再去除模板,形成与目标物在形状、大小、官能团和空间排列上互补的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由于其亲和力和选择性较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本文介绍了MIPs的主要制备方法,综述了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目前MIPs在食品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临床诊断、环境保护和植物育种等工作中。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常规的符合性检验出现局限性的情况下,代谢组学技术显示出了巨大应用潜力,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食品掺假及品质鉴别、食品产地溯源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全景分析、技术灵活等特点,可以作为现行食品安全评价标准的有力补充,也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平台和统计方法。重点阐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中的应用,为后续相关领域内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其中微生物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由微生物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频频发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食品工业防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传统方法中,化学防腐剂存在副作用、天然防腐剂较弱的抗微生物活性以及大规模抗生素使用带来的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使寻求新的抗菌药物或制剂迫在眉睫。噬菌体裂解酶是双链DNA噬菌体复制后期表达, 能够裂解细菌细胞壁释放子代噬菌体的一种蛋白水解酶。随着近些年针对噬菌体及其产物展开的研究不断深入,噬菌体裂解酶凭借高度特异性、不影响正常菌群等特性, 从治疗人类耐药感染到控制多个领域的细菌污染, 成为了包括微生物食品安全在内多种应用中有效的抗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