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的通俗小说渗透着强烈的乡村关怀意识、“作为农民的写作”的文化人格、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尊严的肯定等,教师在课堂内外的巧妙搭台,可以使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审美因素化为当今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池莉“汉味小说”中的汉口形象是以江汉路一带为核心建构起来的,是由汉口市民的生活与命运,建筑、街道及里巷,饮食、方言及生活方式等元素融汇而成的文化形象。小说中有关汉口的人事、风物、历史文化虽然零散、斑驳却隐约地呈现出了汉口这座有历史感、商业化、世俗化、充满烟火气特征的城市形象。这是一幅汇聚着作者的知识、经验、趣味、思想、情感的文学景观,同时也使小说成为一个具有文学、文化学、历史学价值的独特样本。  相似文献   

3.
时代特征对文学样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嬗变有非常大的影响。五四时期,"重估一切价值"的理性精神促成小说观念的变更,"个性解放"与"新文化运动"推动小说内容的重新建构,西方文艺思潮的广泛宣传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创作群、读者群、传播媒介的渐趋成熟为现代小说文体的定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汽车“专业化“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明确提出“通俗化”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在面向广大的职、技校学生和社会学员时,教师若能灵活运用“通俗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汽车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小说始终存在"情感"与"理性"的冲突,在"歌颂"与"批判"两个层面上生成的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性"意义,始终没有走出"权力"的覆盖.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胡辛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探寻作家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内在理路:女性:人(和男人一样)-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的)-个人(以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人将做人与做女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伍尔夫凭借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时空,凭借对她所处的时间、空间的特有认识,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相互转化,通过空间展现时间,通过时间的穿针引线来理解和衡量空间,将客观时空主观化,将无形时空有形化,建构起了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时空意识,而这也正是其作品不愧为经典中的“另类创作”的重要秘诀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为例,论述了作为文化载体的剧院空间与小说中人物意识形态的形成、生活方式选择以及道德标准的形成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在德莱塞的小说中剧院舞台与消费欲望和动机相联系,作为文化符号的剧院空间通过布景、观众和表演,呈现商业化的生活方式,剧院空间的实质是消费欲望衍生和延伸的空间,也是女性逐渐迷失自我、走向自我商品化的空间。德莱塞用全知的叙述策略,通过对剧院空间的构建,更为深刻地体现了商业文化对女性的裹挟和操控。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6,(2):74-78
英国历险小说常常以男性为主人公,这些人物在历险的过程中建构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机智、勇敢、自信的男性气质是青少年儿童争相模仿的标志性特征。这些男性气质常常被类型化,而被忽视了内在的差异性。事实上,英国历险小说中的男性气质随着历史的演变发生着微妙变化,呈现了不同社会历史语境在这些人物身上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文学翻译中"信"与"达"的关系,介绍了钱钟书关于林译小说的"讹"的论述。认为翻译在实现"达"的过程中,"信"是基础,"讹"是补充。文学翻译中恰到好处的"讹",有利于实现"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小说有大量的以"作坊"为题材的小说,生成了一种"作坊情结"。"作坊情结"是作家对以"作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既爱又恨、既不舍又无奈的复杂感情。20世纪末,文坛热衷于写"作坊小说"的作家很多,其中"作坊情结"之深且达到痴迷地步的当推汪曾祺。他的"作坊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对技艺超群的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对人性的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对"作坊"的怀恋与不舍三类。从传统文化影响、时代文学影响、精英文学影响和民间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探究了汪曾祺小说"作坊情结"的深层原因,认为他的这类小说对当代文学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通俗化倾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倾向,引领着现代文学时代风尚与精神动向。钱钟书本着文学审芙的自主性、复杂性与独特性对此表达了自己的异议,强调文学的高雅化追求。如此文学主张可以窥探中外文学与文化对钱钟书的影响痕迹。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小说中的“马嵬情结”是指马嵬事变发生后至五代期间的小说作者对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生前死后的爱情生活经历、结局的强烈而持久的关注,以及在小说行文中对李杨故事的评判。“马嵬情结”在唐五代小说中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态度是复杂矛盾的,体现了唐五代文人士子的怀旧心态、矛盾心态、好奇心态及世俗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轰动了整个华人世界,这是不可忽视的流行现象。20世纪80年代金庸小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入大陆,并于90年代末达到高潮。进入21世纪,"金庸热"仍在持续。主要就金庸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以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结合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金庸小说中的"寻根"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回到古希腊"意识的相似处。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与严歌苓一个是海派女作家,一个是旅美女作家,她们都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受难”女性形象.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和严歌苓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探析形成这两种女性“受难”主题形成的原因,并明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络文青小说已经成为传媒产业链内容创意的 IP 核心,其文化价值凸显。文章采用语言符号学方法, 以《后宫·甄嬛传》为个案,从文体话语视角研究网络文青小说,发现其文本的知识趣味、深层诗学结构与雅 化风格以及史诗性追求,密切关联着浓厚的古典文人传统,在大众通俗趣味之外重建了古典雅化的中国风格, 刷新了文艺领域关于民族风格通俗化的经典话题。  相似文献   

18.
探索刘震云作品,分析作品中原色生活、零度情感介入,提出其作品的真正本质“权力意志”,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全体小说"是以中村真一郎为代表的多位日本"战后派"作家追求的长篇小说形式。中村真一郎运用意识流和西方心理主义的手法,注重从意识和心理层面营造自己独特的"全体小说"空间。他在创作中几乎将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审美层面,通过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使小说具备"全体性"。中村真一郎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生存的现实状况,而是要让读者感受到超越现实的东西以及由生存带来的不安,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体验的更为宽厚、更为深刻的现实形象。中村真一郎在"全体小说"的创作中摒弃日本近代以来的"私小说"①的风格,致力于自坪内逍遥②以来的对西欧文学的模仿和移植,代表了日本战后文坛积极顺应战后日本的现实状况,努力创作具有战后特色的文学作品的文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时代特征对文学样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嬗变有非常大的影响.五四时期, "重估一切价值"的理性精神促成小说观念的变更,"个性解放"与"新文化运动"推动小说内容的重新建构,西方文艺思潮的广泛宣传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创作群、读者群、传播媒介的渐趋成熟为现代小说文体的定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