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在校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产生的积极、正向、持续的感受体验。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初始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量表包括认知层面获得感、情感层面获得感和行为层面获得感3个维度,由22个题项构成。通过聚焦核心内涵、重视基础知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三全育人”等途径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大疫情的有效防控,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精准施策、科学防控,也需要多角度社会化研究本次疫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对于高校大学生青年群体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政课的教育任务,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居家防疫的心理,研判疫情防控要求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结合疫情应对现状探索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加强思政引领,为科学防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疫情防控带来的线上教学“新常态”,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来新挑战。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系列讲话精神,服务“十四五”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聚焦情感育人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领导管理、目的任务、教育对象和学科融合四个方面深入思考,切实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当前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不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可以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三方面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推进互动式教学的有效开展,但也存在互动形式化、主体模糊化、内容简单化等问题。高校应以问题为导向,把握思政课互动式教学规律,探索提升思政课互动式教学的基本路径,从而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现实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将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课题组随机选出湖南省8所高等院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主题,从“大学生的满意度和期望值”两个维度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后,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脉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现实困境,找准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着力点,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我们要认识到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三自"教学模式是医学院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考评体制、保障体制和领导体制,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民族主义思想教育与引导为重点写作内容,阐述了民族主义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民族主义现状及其特征,并结合当代大学生民族主义的现状及其特点提出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民族主义教育的对策,即:充分利用思政课平台,增强大学生民族主义教育时效性;帮助大学生区分和纠正国外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识;通过思政课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是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质,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语言,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魅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政治要强”表现为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拥有扎实的政治理论、要恪守严明的政治纪律和要具备坚强的政治担当。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位要求和核心素养,是铸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主体作用、做好大学生“四个引路人”的重要前提。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全面落实“政治要强”的要求,弥补理想信念不坚定、理论功底不扎实、政治纪律不严明和责任担当不强烈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准入与退出机制、学习与培训机制、政治素质动态评估机制、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及组织与管理机制等“五位一体”实践机制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设成效非常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涉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强化立德树人导向、深化教材内容研究、深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大思政"教学模式,坚定办好思政课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
分析高校思政课中加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大学生法治素质与高校法治教育的关系;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创新思路,拟对高校法治教育路径,对大学生法治素质培育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学生思想上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简单、与学生互动性差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积极探索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对策与途径:增强学生的思政课实用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既有来自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外界原因。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纠正偏差,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有效化解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给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只有实现学生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育人诉求。体验式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符合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思想特点,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更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思政课课内体验式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课外体验式教学,完善课内外体验式教学一体化的保障措施,方可实现以学生体验为主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涉及角色性自我、能力性自我和对象性自我。当前,高校思政教师现实的职业自我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职业自我概念存有相当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要求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从上述诸方面探究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的构成问题,从而为高校思政教师建构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创新教育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以期逐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以心理学领域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和管理学领域的激励机制理论为依据,立足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构成、特征和发展模式,针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现状,探究激励理论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更新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心理状况和学习习惯的把握,根据变化了的内外环境掌握学生新的认知特点,创新思政课教学激励机制,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并促进高校学风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国人民永葆底色的精神支柱。红色基因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需要。分析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打造“互联网+红色基因”平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和校园文化方面着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党和国家积极推动融媒体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如何应对新媒体发展的契机,用好新媒体阵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立足新媒体阵地,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依托,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