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结合了基于身份和传统PKI公钥密码体制的优势,而且还克服了基于身份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以及PKI系统的证书管理问题,但是运算效率低。针对传统的无证书数字签名运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个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无证书数字签名方案。通过在系统初始化阶段预计算一次双线性对运算,该方案在签名阶段不需要对运算,而且在验证阶段仅仅需要一次双线性对预算,比以往的无证书数字签名方案具有高的运算效率和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身份公钥密码体制下,结合盲签名,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基于身份的盲签名方案。详细地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得出该方案具有不可伪造性、盲性和不可追踪性等安全性。与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少的双线性对运算量,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身份和双线性对技术,采用Waters的密钥构造方法,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环签名方案,能够严格满足代理环签名的安全特性。在进行签名时,不需要进行双线性对运算,仅在签名验证时,需要进行2次双线性对运算。与现有的知名方案相比,签名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Hess签名的公开可验证签密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昭平  康斌 《计算机工程》2008,34(3):199-201
利用Hess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方案,提出了一个基于身份的公开可验证加密签名方案。在BDH问题是困难的假设下,运用随机预言模型证明了该方案的安全性。方案在拥有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独特优点的同时,又能保证在不访问明文的情况下,任何第三方都可以认证密文。证明了方案具有前向安全性,即使签名者的私钥泄漏,第三方也不能恢复所签密消息的明文。新方案仅需2次双线性对运算,比目前效率最高的Chen和Malone-Lee方案少1次。  相似文献   

5.
杜焕强  吴铤  叶春涛 《计算机应用》2007,27(11):2715-2717
利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映射,及Barreto等基于身份签名的思想,提出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它兼具代理签名和盲签名的优点,既能有效地防止授权人冒充代理人对消息进行签名,又能实现消息的内容对签名者不可见。同时与已有相关文献相比,该方案在效率、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身份的密码学一直是密码界的热点研究方向,因为它节约了证书管理的庞大开销.目前,基于身份的密码方案大量涌现,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方案都是基于双线性配对实现的,其安全性依赖于配对困难问题.无需配对的基于身份的密码方案仍然是密码学中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目前,有少量无需配对的身份签名方案被提出,但是其中一些方案未给出安全性证明,另一些则是随机预言模型下的可证安全方案,还没有在标准模型下可证安全的非配对的身份签名方案被提出.基于Hohenberger和Waters 签名提出了一个身份签名方案,该方案在标准模型下被证明是弱安全的,并且其安全性可以归约到强RSA问题.同时,在引入卡梅隆Hash函数后,该方案可被转换成标准安全的身份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7.
董亮  肖国镇 《计算机科学》2005,32(11):69-71
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Identity-based Cryptosy Stenl)是为了简化基于证书的密码系统繁琐的密钥管理过程而提出的。群签名能对签名者提供很好的匿名性,它在电子商务、匿名电子选举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利用双线性对的性质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群签名方案。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及其效率的分析表明,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韦琳娜  高伟  梁斌梅 《计算机工程》2012,38(23):137-138,142
基于双线性对的门限密码体制过度依赖双线性对结构,而双线性对计算复杂度较高,严重影响秘密共享方案的效率。为此,提出利用Shamir门限共享方案实现双线性对群元素门限分享的新方案,借助整数秘密共享方案间接地实现基于身份私钥的分配。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仅需2次双线性对计算,为设计高效的基于身份的门限密码体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玉磊 《计算机工程》2011,37(8):108-111
基于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和双线性对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紧致的无证书有序多重签名方案。该方案得到的签名长度固定,不随签名人数的改变而变化,需要的双线性对运算数固定,且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的复杂度与签名人数无关。方案的安全性依赖于计算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在随机预言模型下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代理签名和环签名方案的优点,以双线性对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环签名方案,并证明其满足代理环签名方案的所有安全性要求,即可区分性、不可伪造性、无条件匿名性、不可否认性和可验证性。与现有方案的效率相比,新方案中计算消耗最大的双线性对运算开销从O(n)降到了O(1),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代理环签名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签名生成和验证时需要太多的对运算,而大大影响了效率,给出了一个有效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环签名。该方案在签名生成时不需要对运算,在签名验证时无论用户有多少,仅需两个对运算,因此比以往的方案更有效。由于其具有代理签名和环签名两者的优点,在代理签名者想代表原始签名者签名,同时需要提供匿名性时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方案是门限代理多重签名与盲签名的有机集成 ,既解决了代理签名方案中代理签名人权利过于集中的问题 ,又通过盲签名实现了签名的匿名性和不可追踪性。在该数字签名方案的基础上 ,采用双线性对的签名和验证方式 ,提出了基于双线性对的门限代理盲多重签名方案 ,极大地提高了门限代理盲多重签名的安全性和实现速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身份的新型盲签名与代理签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业务的迅速发展,盲签名与代理签名逐渐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热点。现有的一些盲签名与代理签名方案大多建立在可信第三方TTP的基础之上,签名能否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TTP,如果TTP伪造签名或受到攻击,那么签名将失效。基于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对理论,提出了一类新的基于身份无需可信第三方的盲签名与代理签名方案。在CDH问题是困难的假设下,新方案被证明是安全的。在计算量方面,盲签名方案和代理签名方案各仅需两次对运算,效率比目前最好的Zhang和Wang方案高一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身份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建中  薛荣红 《计算机工程》2011,37(7):171-172,177
利用双线性对构造一个基于身份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生成的签名长度短,签名者可以将签名和自己的公钥同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验证对方公钥确实由私钥生成中心颁发,从而避免向第三方请求签名者公钥,提高方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安全可靠,具有匿名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门限代理签名方案存在的安全及性能方面的问题,将双线性映射引入签名方案,并结合卡梅隆签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映射的卡梅隆门限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克服了已有方案的安全缺陷,同时满足了强安全门限代理签名方案应具备的所有安全属性,能抵御各种可能的攻击。  相似文献   

16.
庄晨婕 《计算机工程》2010,36(20):157-158
目前基于身份、门限代理签名和盲签名有机结合的研究不多,基于此,利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映射理论和秘密共享门限签名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门限代理盲签名方案。该方案解决了代理签名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通过盲签名实现了签名的匿名性。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案易于实现且安全性高,适合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强  吴顺祥 《计算机应用》2008,28(8):1940-1942
通过对 Li-Zhang 基于双线性映射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指出该方案并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原始签名人可以伪造一个有效的代理盲签名,代理签名人可以滥用代理签名权,同时当签名被用户泄露后,代理签名人能将自己在签名协议中的签名和签名的消息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可追踪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代理盲签名方案,改进后的方案有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缺陷,并满足代理盲签名所需要的各种安全性要求,其计算量虽有少量增加,但仍低于其他同类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学军 《计算机工程》2009,35(23):122-123
针对一些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不具有不可追踪性的问题,根据双线性对附加参数的随机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采用密码学安全性分析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克服了现有方案的安全隐患,并且能够保留已有方案的其他优点,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A new threshold proxy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new threshold proxy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