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光伏系统依赖或依附于建筑的一种新能源利用形式,其主体是建筑,客体是光伏系统.设计中要十分注意与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和发电形式的配合,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疆光伏电站弃光限电严重,运行情况不理想问题,构建了反映光伏资源特性、光伏电站类型及光伏出力等因素的光伏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光伏利用水平。以新疆某光伏电站为例,对光伏利用水平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光伏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确定影响光伏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改善光伏电站的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量化影响太阳能发电关键因素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利用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研究不同时间段太阳高度角随不同方位角的活动轨迹,计算当地倾斜面辐射总量,实现光伏系统安装倾角优选以减小光伏阵列间的相互遮挡影响,并编制了程序。在应用于陕西某地20万MW光伏发电项目的太阳能板安装和技术设计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中国(青海)光伏利用展示馆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项目,对建筑光伏一体化效果和主要光伏系统技术特点进行相关介绍及说明。该项目从方案设计初期,直至施工完成,都把光伏系统作为建筑有机的组成构件,巧妙地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各个部件融入到建筑中,凸显"光伏"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遥测遥控系统中的应用,从工程实践出发,介绍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计算方法,可实现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的布置及安装。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上重点针对蓄电池组、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控制器方面进行了分析。选用一套经济实用又可靠稳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有效解决遥测遥控系统在运行中出现容量不够或容量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的调度、电能质量及电网的稳定性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光伏出力预测在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为电网调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建立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单场电站组合预测模型,利用选取典型场站、更新相关场站的相关系数和权重因子对光伏集群进行处理预测,实践证明本文模型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光伏集群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光伏防雷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箱、光伏逆变器、升压变压器、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2009年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制造安装分局率先进入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先后完成了16个标  相似文献   

8.
符尊明 《中华建设》2011,(7):110-111
一、光伏发电原理1.光伏发电优点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具有较少受地域控制、安全可靠、无噪音、低污染、节能无消耗、绿色环保、安装简便、自动控制免维护等优点。2.光伏发电原理2.1太阳能电池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硅原子有4个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电子的原子如磷原  相似文献   

9.
刘宇宸  李浩 《水力发电》2023,(4):96-101+112
利用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对光伏组件的巡检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但热红外图像往往具有图像特征对比度较弱、边缘不清晰的特点,影响了热斑的检测精度。因此,提出通过显著图像对光伏组件的热红外图像进行增强,作为对缺陷目标检测的注意力机制,以此来提高光伏组件热斑检测的精度。并针对YOLOv5在光伏航拍红外图像上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T-YOLOv5网络模型。首先通过U2-Net生成显著图像,再采用替换图像RGB中某一通道的融合方式将显著图与热红外图像融合,并在设计的CT-YOLOv5网络模型上验证其检测性能。实验表明使用显著图与红外图像融合的方式对光伏组件热斑检测精度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2):146-148
山区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山区耕地分布不连片且不易进行集约化开发,导致长期以来山区农业粮食产量低。利用机动灵活的光伏提水灌溉是改变现有低效生产的重要途径,而蓄水池是光伏提水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作物需水量、太阳能资源,确定光伏提水系统、田间灌溉系统各项参数。利用Origin软件对水泵流量—时间曲线、蓄水池水量—时间曲线进行模拟,计算出容积为16.44 m~3的蓄水池即可满足典型农户1.52 hm~2青储玉米的滴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法》确定了水能的独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当前水能资源管理严重滞后的现状,要求切实加强管理工作,一方面满足我国能源开发和能源供应的战略需要,一方面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和永续利用,水能实现着水量的天然配置,是河流生命的动力,长期的管理缺位影响了水能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序利用。《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水能资源的管理体制与部门职责分工,是今后加强水能资源管理的又一部重要的涉水法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西部地区在新能源发展中供给侧过剩,严重制约了未来西部地区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若将弃光弃风的利用与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相结合,提出适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水资源空间配置方案,则对于推进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评价调水线路的设置合理性与用能规模,本文从富余风光资源利用的角度,在分析调水工程用能规模及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构建调水工程耗能计算模型,并在西藏自治区设定一条调水线路,经计算该线路可规划水电站5座,总引水年发电量1286.23亿kW·h,规划梯级泵站5个,总引水年耗电量1391.95万kW·h,总需用年电量105.72万kW·h,可充分应用西藏地区富余风光发电量。  相似文献   

13.
张同声 《中国水利》2012,(19):25-27
在分析新形势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水资源和水资源管理的再认识,提出水量、水能、水域是水资源必不可缺的、不可分割的最基本的要素,都是水资源的存在形式,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严格管理,水资源的管理都是不全面、不到位、不可能真正实现的.本文还对建立水能资源管理制度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博庭 《中国水利》2007,(6):20-21,24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便于开发。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水电事业能够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减轻我国的能源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但是要处理好水电开发和生态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水质、地质,丰富景观,维护移民的利益,做到在保护生态与环境基础上的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水力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在我国实现能源平衡和“西电东送”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有效开发利用.对促进我国、包括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减少燃煤使用造成的大气污染、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等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简述了四川省水力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四川省水力资源必须大力开发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丁四川省水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水电开发速度很快,较好的电源站点在20年内将开发殆尽,会影响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因此水利水电要与其他资源一道和谐相处、共谋发展。水利水电的蓄能运行是在电网中利用非峰荷剩余电能抽水蓄能,以供峰荷时再次发电或供水灌溉,形成水资源、能源和其他资源的相互转换、相互支持、以丰补歉、循环再生利用,必将在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南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西南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方略,即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水能资源开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山西能源基地水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与优先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任务,而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的中国来说,清洁能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更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水力资源丰富,作为清洁能源的水电产业必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本文以中国水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模态为研究目的,从资源、市场、人才与技术、资本和市场机制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我国水电产业的优势。并对我国现阶段发展水电产业的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展望:推演出本世纪前叶我国水电产业需经过三大发展阶段--合理规划利用、重点开发集约经营、步入国际水电市场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发展阶段承前启后,相辅相成,将对中国水电产业(行业)的发展以及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水系统水—能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城市水系统水—能关系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从水源取水、给水处理、水配给、水资源终端消费与污水收集与处理这5个环节计算和分析水系统整体的能耗情况,则不仅反映出城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伴随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表明水在终端消费过程中的能源强度是5个环节中最高的,终端节水具有巨大的节水节能潜力.这种分析水—能关系的方法称为过程分析法,它能针对特定的水系统进行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在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城市水系统水—能关系研究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中包含水系统的能源强度、能源需求总量与水系统的碳排放量三大研究内容,其中,水系统各个环节的能源强度研究是基础,水资源终端消费过程中的能耗特征和影响因素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应尽快展开相关研究,促进城市水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