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络合吸收法分离回收乙烯的络合吸收剂的配制方法,采用滴定分析法分析络合吸收剂的组成,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四氯化亚铜铝双金属盐在甲苯中的溶解度,测出不同组成的络合吸收剂的密度,并提出络合吸收剂组成和密度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2.
由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院研究开发的络合铁法脱硫技术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新技术成果评议。该络合铁法脱硫新技术,以络合铁水溶液为主体,筛选出性能优良的稳定剂、硫磺改性剂和防腐剂,组成的吸收剂适用于脱除工业气体中的硫化氢和有机硫,具有  相似文献   

3.
光稳定剂分为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及自由基捕获剂四类。其中,紫外线吸收剂是常用的一类光稳定剂,根据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不同,紫外线吸收剂又可以分为六类,即水扬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镍及镍螯合物类,取代丙烯腈类及三嗪类。  相似文献   

4.
N-甲基二乙醇胺(MDEA)/正丁醇/水相变吸收剂具有良好的相分离性能,具有大幅降低再生能耗的潜力。由于正丁醇取代了相变吸收剂中的部分水,且相变吸收剂在吸收过程中会发生分相,会对溶液的CO2吸收性能和反应机理造成一定影响,且贫、富相间物质的转移也会对其动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了MDEA/正丁醇/水相变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并通过13C NMR表征测试了不同CO2负荷下溶液的物质组成,分析了MDEA/正丁醇/水相变吸收剂的传质-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溶液中正丁醇的加入,提高了溶液前9 min的初始CO2吸收速率,随着正丁醇含量的升高,溶液的CO2吸收速率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O2吸收负荷逐渐降低。物理溶剂正丁醇不参与反应,相变吸收剂中MDEA与CO2的反应遵循碱催化水和反应机理;分相后贫相溶液主要为MDEA、正丁醇和水,富相溶液主要为MDEA与CO2的反应产物。在CO  相似文献   

5.
烟气脱硫用胺液中热稳定盐的分析及脱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可再生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针对吸收剂胺液中热稳定盐累积而影响工艺过程长周期操作的问题,分析了侧线试验中吸收剂胺液中热稳定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热稳定盐的累积规律;通过对净化前后催化裂化烟气组成的分析,预测了吸收剂中热稳定盐可能存在的类型为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连二硫酸盐等物质,且硫酸盐是热稳定盐的主要成分;根据预测的热稳定盐类型,测定了六种不同类型离子交换树脂对四种吸收剂样品的净化效果,筛选出适于胺液吸收剂净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为D型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6.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水溶液作为复合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是捕集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复合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限制了其在碳捕集领域的应用。为克服该缺点,在该复合吸收剂中加入某种溶剂形成相变吸收剂,可减少吸收剂进入解吸单元的总量,从而降低再生能耗。设计了一种组成为MDEA+PZ+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H2O)的液固相变吸收剂,并考察了其吸收CO2的性能,测定了NMP、PZ质量分数对液固相变吸收剂CO2溶解度的影响,分析了相分离行为机理。结果表明,该吸收剂的CO2溶解度随着NM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PZ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吸收剂中NMP、PZ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0%、3%及以上时,吸收CO2后生成PZ-氨基甲酸酯达到饱和析出形成固相,固相先随CO2溶解度增加而增加,后随着CO2溶解度继续增加,生成更易溶于水的PZ-二氨基甲酸酯,导致固相减少。  相似文献   

7.
BZA被认为是用于CO2捕集系统的一种有前途的吸收剂,然而关于其在填料塔中性能评价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在鼓泡反应器中研究了BZA吸收剂以及不同浓度和组成的BZA-MEA吸收剂的吸收和再生性能。由于高浓度下BZA吸收剂会与CO2反应生成白色乳状沉淀,所以在中试捕集装置中只研究4 mol MEA/1 mol BZA的吸收再生性能。实验得到:MEA/BZA吸收剂中BZA的浓度越高,吸收速率越高,传质速率和传热速率越快,但是随着吸收剂CO2负荷的增加,BZA的传质速率比MEA传质速率下降更快。此外,4 mol MEA/1 mol BZA吸收剂在高的CO2负荷时在吸收塔和再生塔以及管道中产生白色乳状沉淀造成堵塞。  相似文献   

8.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脱氢尾气吸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苯乙烯工业装置上进行了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脱氢尾气吸收工艺的研究。考察了进气温度、吸收剂组成和温度、吸收剂与脱氢尾气的质量比(液气比)对吸收塔(塔顶绝对操作压力140kPa)的芳烃回收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气比小于5.0时,进气温度、吸收剂温度和液气比对脱氢尾气中苯含量和芳烃回收率的影响显著;在液气比大于5.0时,进气温度、吸收剂温度和液气比对脱氢尾气中苯含量和芳烃回收率影响较小;进气温度和液气比对脱氢尾气中乙苯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吸收剂温度对脱氢尾气中乙苯含量的影响显著;多乙苯残油吸收剂组成对芳烃回收效果的影响显著,吸收剂中乙苯质量分数应小于0.30%。优化的吸收塔操作条件为:液气比5.0~6.0,进气温度和吸收剂的温度10~15℃。  相似文献   

9.
近来,一种混合吸收剂乙醇胺-甲醇吸收剂相比于MEA吸收剂有较好的CO2捕集性能。然而,甲醇的挥发是对其应用的最大的阻碍,所以在吸收和再生过程中减少甲醇的挥发是很有必要的。在本研究中,研究了两种混合吸收剂(乙醇胺/三乙醇胺/甲醇和乙醇胺/丙三醇/甲醇),并且和MEA水溶液吸收剂和MEA-甲醇吸收剂进行了比较。乙醇胺/丙三醇/甲醇的吸收性能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好于乙醇胺水溶液吸收剂的吸收性能,而乙醇胺/三乙醇胺/甲醇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很差,不适于作为CO2的吸收剂。吸收剂中加入三乙醇胺,减少乙醇胺,其对CO2的吸收速率,捕集效率和吸收量均降低。在吸收剂中加入丙三醇,则会降低其对CO2的循环吸收量,增加再生温度,同时吸收剂的密度和粘度也会显著地增加。所以在乙醇胺-甲醇吸收剂中添加三乙醇胺或丙三醇,并不能提高其对CO2的捕集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乙醇胺(MEA)仍然是CO2捕集的标准工业吸收剂,但是由于MEA的失效和高能耗的问题,需要寻找新型有效的吸收剂。
本文研究了混合溶剂MEA-甲醇的吸收和再生性能,并在鼓泡反应器中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和三乙醇胺(TEA)的吸收再生系能相比较。
此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EA-甲醇的吸收性能、再生性能以及密度和粘度等。并且在中试装置中研究了MEA-甲醇代替MEA作为吸收剂的工业潜力。
结果表明,MEA-甲醇吸收剂的初始吸收速率是最快的,MEA-甲醇相比于MEA吸收剂具有更大的传质系数、更大的CO2吸收效率和更低的再生能耗。
并且通过对CO2与MEA-甲醇和MEA吸收剂的反应热研究可得到:MEA-甲醇的解吸热仅为MEA的30%左右,
表明MEA-甲醇有希望替代MEA成为二氧化碳捕集用吸收剂。
    相似文献   

11.
催化重整系列脱氯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催化重整工艺中HCl的来源与危害,讨论了脱氯剂在预加氢及重整氢和再生气脱氯中的应用及其特点。简要介绍了T型脱氯剂的概况,着重介绍了T型中三种新型脱氯剂的特点与应用。对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的脱氯剂构成、使用条件控制、催化剂中毒、氯容问题、硫影响问题、结块问题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吸水性树脂的耐盐性与凝胶强度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健  孙民伟  张乐  谢续明  杨勇 《石油化工》2002,31(12):994-997
采用丙烯酰氯对蒙脱土进行化学改性,然后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钠和改性蒙脱土为原料,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耐盐性和凝胶强度显著改善的新型高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改性蒙脱土。考察了在盐水中吸水树脂的吸水速率、原料组成、NaCl浓度、温度和贮藏时间等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以及压缩膜量与原料组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甲苯、液氯为原料,合成苄叉二氯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改进苯甲醛的生产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甲苯碳同位素值作为气源对比指标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气源岩显微组分的热模拟实验 ,发现单一显微组分产物中甲苯碳同位素值基本不随加热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且 ,不同类型显微组分产物中甲苯碳同位素的值相差较大 ,藻类体产物甲苯碳同位素值在 - 2 7‰左右 ,镜质体产物甲苯碳同位素值在 - 2 2‰左右。不同盆地不同类型岩石热模拟产物的甲苯碳同位素值随加热温度升高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一是岩石类型较为单一时 ,热模拟产物甲苯碳同位素值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二是当岩石具有混合的干酪根类型时 ,热模拟产物甲苯碳同位素值随温度升高呈台阶式变化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不变。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认为 ,利用甲苯碳同位素值和其他气源对比指标 ,可以有效地区分天然气的来源和天然气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悬浮床加氢尾油的分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克拉玛依渣油悬浮床加氢尾油(KMHR)分离为8个窄馏分和萃余残渣。测定并计算了馏出油的残炭及杂质脱除率,考察了窄馏分SARA族组成、残炭、密度、硫、氮、金属及平均结构参数等的递变规律,预测了窄馏分的裂化性能,并用XRD表征了甲苯不溶物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脱除尾油中全部沥青质及甲苯不溶物,质量分数99.5%以上的金属和70.4%以上的残炭富集到萃余残渣中。馏出油符合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进料要求并具有优良的裂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metallocationic surfactants were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N,N dimethyl ethylene diamine with benzaldehyde (Schiff base reaction) then quaternized the resulted tertiary amines with different alkyl halides such as dodecyl bromide and hexadecyl bromide to produce a serie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Finally, complexing the cationic surfactants with stannous chloride and cobalt chloride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metallocationic surfactants. Surface tension of these surfactants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The surface an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FTIR spectra were done to confirm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s and their purity.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prepared complexes was determined via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against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also against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by the dilu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metallocationic surfactants have goo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on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相似文献   

17.
王知彩  孙正俊 《石油化工》2005,34(10):954-958
利用甲苯与氯化苄的苄基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苯与氯化苄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搅拌转速及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苄基化产物的结构与组成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苯与氯化苄的苄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h、甲苯与氯化苄的摩尔比8、催化剂用量0.3g/mL、搅拌转速1 000r/m in、催化剂的焙烧温度650℃。在优化条件下,氯化苄的转化率可达到81.6%,产物的质量组成为57.7%的4-甲基二苯甲烷和42.3%的2-甲基二苯甲烷。  相似文献   

18.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石脑油加氢装置中酸性气脱硫工艺进行稳态模拟优化,在稳态优化的基础上利用Aspen dynamics研究了在流量、压力、液位控制结构下酸性气流量和组成波动时的运行情况.从稳态和动态两方面确定了最优操作参数,结果显示:当酸性气流量增至2 200 m3/h和降至800 m3/h,硫化氢体积分数波...  相似文献   

19.
以硝酸镁为前驱体,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通过络合浸渍的方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MgO/MCM-22催化剂。在气相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甲苯与碳酸二甲酯(DMC)烷基化合成对二甲苯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乙酰乙酸乙酯为络合剂,可以有效的覆盖分子筛外表面的酸性,避免其孔内酸性受到影响,催化剂能在保持较高甲苯转化率的同时显著提高对二甲苯选择性。在反应温度380℃、n(甲苯)∶n(DMC)=4∶1、空速1h-1条件下,当MgO负载量达到15%时,对二甲苯选择性和甲苯转化率分别为54.0%和34.3%。  相似文献   

20.
研究C8 芳烃在无粘结剂疏水硅沸石吸附剂S -Ⅰ上液相吸附的相平衡。对二甲苯对乙苯与邻二甲苯的选择吸附分离系数分别为 7 95和 10 4。筛选出六种与吸附剂相匹配的脱附剂 :苯、甲苯、丁苯、一氯苯、对二乙苯、对二氯苯。C8芳烃与脱附剂单组份液相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Langmuir吸附 ,由此测得了它们的饱和吸附量。对多组份溶液的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