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化学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吸附式制冷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和没有环境破坏性,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化学吸附的机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对化学吸附式制冷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固体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对吸附式制冷系统及其在能量综合利用中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8.
陈二雄方徐君胡韩莹麦栋钊 《制冷与空调(北京)》2016,(6):43-46
介绍一种以沸石-水作为工质对的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循环时间840s,驱动热源为80。c的热水,流量为2.80 m3/h;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5 °C ,供冷凝器冷却水的流量为2. 7 4 m3/h,供吸附床吸附时冷却水的流量为4.27 m3/h; 冷冻水进口温度为22。c , 流量为0. 71m3/ h。试验结果显示:机组在420~840s循环周期内,制冷量范围为1679~1905W ,系统C O P的范围为0.02~0.66。 相似文献
9.
以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过程为依据,使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对连续回热循环做了分析,对循环中各部分火用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连续回热循环中火用损的主要部位,并探讨了回热率及吸附床的传热性能对循环火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以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过程为依据,使用yong分析的方法对连续回热循环做了分析,对循环中各部分yong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连续回热循环中yong损的主要部位,并探讨了回热率及吸附床的传热性能对循环yong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对在原理上十分相近、但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各自独有特性的吸收式和吸附式这两种制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17.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6,27(5):83
由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陈光明教授主持的“自行复叠吸收制冷循环”项目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由显示,该项新成果利用余热吸收,实现了-50~C以下制冷温度,此属于国内首创,在低温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特点,简述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两种循环类型,及太阳能集热器的一些情况。对硅胶—水,沸石分子筛—水为吸附工质对的系统进行了理想循环计算,发现前者比后者更适合于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甲醇作吸附介质,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吸附式制冷间歇循环效率COP的变化规律。从实验研究的结果中可知,最高解吸温度、吸附温度、冷凝压力和蒸发温度等对COP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最高解吸温度在100℃附近时,COP最大。从理论分析中。导出了COP的表达式,并且COP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