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沸石分子筛吸附式制冷 Ⅰ.沸石分子筛体系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真空吸附重量法测定了水和乙醇在 NaY、13X、5A 等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吸附温度范围从25℃到300℃。阐述了沸石分子筛用于吸附式制冷的吸附理论基础,根据液-气-沸石的稳态平衡方程对液体-沸石吸附体系制冷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描述。按照不同用途的制冷要求对吸附体系进行了选择。发现乙醇液体-沸石体系(如乙醇-5A 体系)可用于小循环量的低温制冷如制冰、冷冻机等,而水-沸石体系(如水-NaY 体系)可用于大循环量的制冷如空调、冰箱等。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沸石分子筛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沸石分子筛制冷的特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介绍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和供热联合循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现有的太阳能冷热联供循环方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余热的沸石分子筛吸附制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琦  朱瑞琪 《低温工程》1991,(1):77-80,76
  相似文献   

5.
化学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吸附式制冷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和没有环境破坏性,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化学吸附的机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对化学吸附式制冷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固体吸附式制冷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如竹 《制冷技术》1999,(2):4-7,12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对吸附式制冷系统及其在能量综合利用中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吸附式制冷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吸附式制冷近期成为研究热点的背景,讨论了基本循环方式及其COP,给出了国产活性炭吸附甲醇的D—R方程,提出了几种改善吸附式制冷机性能的方法,最后还介绍了吸附式制冷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以沸石-水作为工质对的吸附式制冷空调系统,并对其热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循环时间840s,驱动热源为80。c的热水,流量为2.80 m3/h;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5 °C ,供冷凝器冷却水的流量为2. 7 4 m3/h,供吸附床吸附时冷却水的流量为4.27 m3/h; 冷冻水进口温度为22。c , 流量为0. 71m3/ h。试验结果显示:机组在420~840s循环周期内,制冷量范围为1679~1905W ,系统C O P的范围为0.02~0.66。  相似文献   

9.
以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过程为依据,使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对连续回热循环做了分析,对循环中各部分火用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连续回热循环中火用损的主要部位,并探讨了回热率及吸附床的传热性能对循环火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广英  朱冬生  吴会军 《制冷》2004,23(3):28-31
介绍了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吸附制冷中吸附工质对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我们正在研究的耦合吸附吸收制冷循环中以双组分氨-水为制冷工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以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过程为依据,使用yong分析的方法对连续回热循环做了分析,对循环中各部分yong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连续回热循环中yong损的主要部位,并探讨了回热率及吸附床的传热性能对循环yong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沸石分子筛用于制冷循环时的吸附热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将吸附热分成液化热与表面能两部份。作者首次应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装置测定表面能,从而简化了吸附热测定工作。作者对国产人工及天然两种沸石分子筛进行了表面能的测定,并整理出两个经验方程,不仅可供设计太阳能沸石制冷系统时使用,且可供设计化工、空分等有关设备时使用。根据本文和文献[1]的原理和试验数据,作者设计和制造了一台小型太阳能沸石制冰器,且已制出了冰。  相似文献   

13.
天然沸石及沸石类分子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启祥  杨留方  吴兴惠 《材料导报》2004,18(Z1):256-259
介绍了方沸石、斜发沸石、浊沸石、毛沸石、钙交沸石、菱沸石、丝光沸石、辉沸石、片沸石等常见天然沸石的结构、性能和开发应用情况;并对钛硅沸石、微孔-大孔双孔结构β沸石、手性沸石及ZSM-5沸石薄膜这几种典型沸石类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特性作了介绍;针对目前对沸石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制冷》2016,(4)
本实验在室内用碘钨灯代替太阳辐射,通过改变碘钨灯与太阳能冷管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太阳辐射强度。整个周期太阳辐射强度范围为400~1000W/m~2,室内环境温度范围在19~25℃,湿度维持在40%左右。太阳能冷管吸附床脱附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为120℃;吸附过程中温度下降至20℃左右;太阳能冷管一个周期内单根冷管的制冷量为160k J,制冷系数约为0.15。太阳能冷管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制冷,是一种对环境友好、没有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势的制冷方式,该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姜周曙  王如竹 《流体工程》2001,29(8):51-53,50
对在原理上十分相近、但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各自独有特性的吸收式和吸附式这两种制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沸石分子筛膜材料由于其独特均一的孔道结构及可调变的表面等性质,在分子级别的分离表现了高度的分离选择性及优越性,成为膜科学与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文章介绍了面向不同分离体系沸石分子筛膜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重点探讨了沸石分子筛膜材料结构与性能调控的策略,分析了其产业化生产和工业应用进程,提出了采用新策略调控沸石分子筛膜的结构与性能是沸石膜发展的关键,并指出了沸石分子筛膜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陈光明教授主持的“自行复叠吸收制冷循环”项目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由显示,该项新成果利用余热吸收,实现了-50~C以下制冷温度,此属于国内首创,在低温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特点,简述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两种循环类型,及太阳能集热器的一些情况。对硅胶—水,沸石分子筛—水为吸附工质对的系统进行了理想循环计算,发现前者比后者更适合于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活性炭作吸附剂、甲醇作吸附介质,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吸附式制冷间歇循环效率COP的变化规律。从实验研究的结果中可知,最高解吸温度、吸附温度、冷凝压力和蒸发温度等对COP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最高解吸温度在100℃附近时,COP最大。从理论分析中。导出了COP的表达式,并且COP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以氯化钙-氨为工质对的两床吸附式制冷系统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热源温度下,以氯化钙-氨为工质对的连续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性能参数COP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所得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