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石羊河、黑河、塔里木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的不平衡,并由此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必须建立流域内水量平衡系统,协调内陆河流域的用水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浅谈干旱内陆河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干旱内陆河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绿洲内,由于地理因素,绿洲农田系统要绿洲生态的防护系统保护。绿洲生态系统可根据其消耗的水资源来源划分为天然,半天然和人工三个阶段,干旱区水资源利用方式要适宜于绿洲生态的不同阶段,以维持整个绿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锋  王忠静  廖丽君  张铁林 《水利学报》2005,36(12):1457-1463
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发展与演化的历史实证分析,本文划分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的2种典型模式:中游主导型和中下游主导型。在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中下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高,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中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低,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中下游主导型的人均GDP和城市化率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水资源产出效率方面,中下游主导型的单位用水的综合增加值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详细对比了两种典型模式的各种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导致绿洲分布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流域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必须调整不适宜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才能保持现有绿洲分布模式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甘肃内陆河流域水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甘肃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基本情况 甘肃省内陆河流域由东到西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哈尔腾河)三个水系,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年径流量在1亿m~3以上的河流有12条。其中,石羊河水系中的黄羊河、杂木  相似文献   

5.
加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且强烈依赖于水资源;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的许多地区已出现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其生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针对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以民勤绿洲为背景,分析了渠道防渗与局部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依据系统论和生态学、水利科学等理论,兼顾节水与生态平衡,提出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渠道防渗新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渠道防渗中节水与生态需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干旱内陆河流域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类长期活动和剧烈气候变化等对流域内水循环产生的影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根据天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理论,建立了二元水循环模型,并对该流域水循环每一环节的蒸发、渗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天然水循环通量为9.38亿m3/a,占流域降水通量的11.70%;人工水循环通量为18.35亿m3/a,占流域降水通量的22.88%;平原区的人工水循环通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天然水循环通量.玛纳斯河流域总水循环通量为80.26亿m3/a,现状条件下全流域天然水循环通量为61.91亿m3/a,流域天然水循环通量与人工水循环通量的比例为77.14∶22.86.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弯暖将对海河流域未来水资源产生不利影响。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将分别减少约30亿m^3和20亿m^3,水资源更趋匮乏;农业灌溉用水量将增加约60亿m^3,保证率P=75%干旱年的供水量将减少约25亿m^3,缺水量在原有基础上将增加85亿m^3,隐伏着更为严重的缺水潜势。水资源规划和未来水资源的方略安排,要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开展超前的适应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黑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文及水资源特征,是未来探究该流域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的重要科学依据。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黑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文与水资源统计年鉴及观测数据,对其降水量、径流量、水资源量及用水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41.1 mm,降水相对变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季、月降水量分布不均。2000—2009年流域内各水文站径流量均显著上升,其中扎马什克站多年平均径流增加量达0.38×108m3,且下游径流量高于上游。流域内水资源量和用水量也在2005—2018年明显改变,其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与用水量均明显上升且年增加量分别为0.04×108m3、0.46×108m3与0.35×108m3,但用水量在各行业分布不均,14年间流域内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达82.49%,直到近年来人为调控下才有所改观,其生态环境用水比例才得以从3.12%上升至5.05%并有持续...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水循环监测及评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为例,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平原绿洲水资源的运移、转化和消耗等水循环特点,以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加强绿洲水文研究、建立绿洲水循环监测系统及绿洲水资源利用评价系统的初步构想。监测评价系统能适时科学地诊断绿洲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并及时有效地解决绿洲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布哈河是青海湖最重要的径流补给河流,其流域水资源气候演变分析对于青海湖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通过天骏、刚察、茶卡气象站长系列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布哈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流域内气温均显著升高,海拔越高升温越明显,冬季升温较其它季节明显。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累计距平曲线对各时段的升温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升温自1986年开始至1997年有一个10年左右的波动期,随后在1997出现显著的突变过程,在与青藏高原整体趋势一致的基础上表现出区域自身的增温特点。降水呈增加趋势,但不如温度明显。海拔越高降水增加越明显,夏季降水增加较其它季节明显。根据气温和可利用降水变化特征,流域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增温增湿期,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相对暖干期,21世纪前10年复转为暖湿期。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选取水资源紧缺的黑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黑河产流区气温、降雨、蒸发、径流变化规律。得出的结论是:黑河流域气温升高同全球变暖趋势相一致,且升温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值,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黑河流域平均气温升高了1cc左右:产流区降水量围绕多年均值波动,有增加趋势;产流区蒸发量自20世纪80年代至目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蒸发量下降较多;径流围绕多年均值波动,有增加趋势;随着气温升高,极端气候事件洪水、干旱灾害发生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内陆干旱区河谷林的需水情况。首先简要评述了干旱区河谷林生态需水的概况,并以新疆阿尔泰山前平原布尔津河出山口以下河段的河谷林为例,采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了研究区内河谷林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需水总量为0.8亿m3,其中6~7月份河谷林需水量较大,月需水量约为全年的25%。这些成果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干旱区河谷林生态需水的概况,并以新疆阿尔泰山前平原布尔津河出山口以下河段的河谷林为例,采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了研究区内河谷林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需水总量为0.8亿m2,其中6-7月份河谷林需水量较大,月需水量约为全年的25%。这些成果可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分析了梧桐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梧桐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趋势.建议应从蓄水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加强水源植被恢复入手。来合理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陆干旱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强烈互斥性,在整体识别内陆干旱区水循环与生态演变耦合作用机理上,构建基于生态水文阈值调控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模型。模型分3个层次: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系统耗水总量和地下水采补平衡;以行政分区为单元的经济社会系统水量平衡和水土平衡;以河道关键控制断面和灌区为单元的生态环境系统水生态平衡和水盐平衡,并给出相应的多重循环迭代算法。将该模型方法应用于我国内陆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结果显示:在平枯水平年通过累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1万hm~2,累计退减基本农田外灌溉面积41.5万hm~2,累计退减国民经济用水量为75亿m~3,可实现该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有序良性演化和高效均衡发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4年为现状年,2010年为近期设计水平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对柳河流域水资源现状特别是辽宁省部分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对两水平年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铭江  裴建生  王智 《水利学报》2006,37(11):1360-1366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西北内陆典型流域水环境风险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研究了风险源评价体系中行业类别、距离流域最短距离、距敏感目标流程等企业特性指标,构建了风险源识别体系。在各指标权重赋权方法方面,采用AHP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新方法,建立了风险源指标的权重评价方法。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西北内陆典型流域风险源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初步建立起适合该流域水环境风险识别技术,为该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