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刚 《城市勘测》2013,(6):50-53
从当前WebGIS的应用系统结构出发,根据地图瓦片技术应用的特点,从数据压缩和网络传输技术两方面来考虑如何通过减少数据量来提高用户体验,其中前者主要通过剔除PNG文件冗余数据信息,经过无损压缩减少数据本身数据量。而后者则通过GZIP压缩技术,实现在矢量块数据传输之前,对数据先进行动态压缩,再通过网络传输到达目的端后自动解压缩的方法,从而有效减少了网络传输中的数据量,节省了数据传输时间。实验及应用表明,以上两种方法能实际应用中极较好地改善数据传输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市政工程桥坡沉降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桥坡的沉降特征和变化规律,通过工程实践大量沉降观测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对各种加固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重大工程应放弃盲目压缩工期以至降低质量提高处理费用的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砌体结构办公楼的裂缝现象,提出了采取地质查勘、结构整体倾斜和相对变形检测、裂缝监测和沉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查勘和观测,并根据地质查勘、变形观测和结构检测的数据,分析了裂缝的成因,给出了整治加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4)
针对单维谱空穴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大漏检率、易损失频谱接入机会等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结构化压缩感知理论的频-空二维谱空穴检测算法。首先给出了接收无线电信号的频-空二维数据模型,然后利用联合稀疏结构化压缩感知理论给出频-空二维谱空穴检测模型,求解二维稀疏矩阵,并利用此矩阵中的元素检测主用户信道的占用状态,从而进一步获得各认知用户与活跃主用户之间的距离。最后,给出了频-空二维谱空穴判决准则。仿真结果表明:与标准压缩感知方法相比,所提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认知用户配备的滤波器数目,进一步证实了,当网络中认知用户的数目增加时,适当减少单个认知用户配备的滤波器个数,仍然能够达到预计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连续基准网GPS数据质量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EQC软件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1999年至2007年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测,给出了各站Mp1、Mp2和CSR的月变化趋势图及年平均值;参照IGS的GPS观测数据质量标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网络工程基准站大部分站点观测数据质量优于IGS标准;数据质量较差的站为:shao、wuhn和yong。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3)
声发射检测技术对大型构件进行在线监测、检测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对检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原理,选取不同的压缩采样率对声发射仿真信号和断铅实验信号进行了压缩重构,并对重构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压缩采样率是影响重构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压缩采样率的增加,重构信号的精度也随之增加,但重构时间也会相应变长。综合考虑信号的时频特征、重构误差和重构时间等参数,当压缩采样率不小于25%时,即可满足声发射信号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型观测技术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脱空及位移变形进行数据观测和研究,使技术人员根据观测数据及早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进行处理,对大坝的稳定起到了坚固的防御作用。介绍了面板脱空现象的成因,现场检测的各项准备及注意事项,最后进行监测及数据分析,为面板堆石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RTK能将三维坐标(用户站)采用实时数据的形势有效的显现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对用户站以及基准站观测成果、解算收敛等进行实时监测,准确掌握情况,大大缩短了测绘观测时间。RTK技术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本文先对该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特点,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城市尺度的居民用气、用水数据系统,其数据量之大通常是人力无法或难以处理与分析的,往往需要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基于天津市某城区3个小区用户2 a的用水、用气数据,采用数据标准化、基于临近性检测、箱线图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用户数据进行了用能异常、邻月用能数据变化异常等检测,并横向比较了3个小区的总体用能水平。结合问卷调研数据,提出了通过信息增益理论及C4.5决策树等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用户用能水平与用户特征及用户行为间的关联关系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展示了从建筑用能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可为建筑能耗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建成环境中的用户行为对建筑的实际使用效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中除建筑材料、设备性能等客观条件之外最重要的主观影响因素。然而,对用户行为的研究长期受制于观测手段和分析方法的缺失,并未达到其应有的研究深度。随着用户行为监测技术及数据挖掘算法的日趋成熟,大量的观测数据及其处理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将跨学科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的可能性。本文结合现有案例及作者自身实践,在用户行为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知识发现三个方面梳理了建筑用户行为研究的主要流程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