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仲夏时节,中华民居记者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拜访了阮仪三教授,就古城保护、民居保护、古镇旅游等问题向阮仪三教授进行了采访。阮老表示,每个地区的特色民居都有独特的内涵,是通过平面关系所呈现的阖家团聚、安居乐业的人文情怀。我们要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记者: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请您解读一下,保护中国传统村镇和古建筑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提倡保护古老遗产,是否是在回不去的路上多走几步?  相似文献   

2.
正世人以为阮仪三能护百城周全,皆因其义无反顾的一腔孤勇,却往往忽视,在阮老手中重生的古城能成为典范之作,也得力于合理科学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这些规划和方案,都是阮老带领团队亲力为之。从青衫少年到皓首学者,度60余年光阴护得中国近百座古城周全;从玉门关塞到海上琼城,以脚步丈量中华古城地图;从云南丽江到山西平遥,推动中国古城镇申请世界遗产工作发端;从古城复兴到新旧城分建,开启中国古城保护先河;从古城保护斗士到多项世界遗产推手,以铮铮傲骨竖起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3.
正1955年6月生,浙江省鄞县人,1971年11月参加工作,197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专业。曾任陕西省委秘书长,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营造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委员会学术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文化和传统村落,曾多次参加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案的评审与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王竹,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此外,王竹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地区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城乡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乡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长期从事地区建筑体系与方法、乡村人  相似文献   

6.
正乡土建筑技艺传承人、乡土营造社创始人、"2017全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华文化基金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副主任、浙江恒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装饰分公司经理。多年来积极投身乡土文化、乡土营建、古村镇保护事业,传承乡土营造技艺,为乡村文化鼓与呼。2014年创建乡土营造社,发起拍摄《乡土工匠》纪录片,用视频记录乡土工匠艺人的生存状态,建立乡土工匠的文字、图片、数据档案,捜集乡土素材和乡土文化符号。数十年来,奔波于各个古城和古村镇间,在浙江、上海、山西、陕西、宁夏、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发起或参与古村落保护活动和振兴乡村项目,带动当地乡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大师,思朴设计(SPD)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城市专业委员会创会理事。李凤禹有30年的规划设计专业实践经验,其作品凭借超前的创新思维和卓越的设计品质曾先后获得美国《建筑实录》、亚洲《规划设计》及国内多项规划设计竞赛项目的奖项,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球可持续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2019年获得亚洲城市景观奖。  相似文献   

8.
正连达,古建筑画家、人文作家、旅行家。二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山西诸多城镇和乡村,重点关注那些鲜为人知、行将消逝的乡野古建,用手中的钢笔如实描绘了大量的濒危古建筑;二十年来,他考察了河北、北京、天津、山西以及辽宁的大部分明长城,收集了很多散轶的长城碑刻资料,并用拍摄、绘画和制作拓片等方式记录了长城的现状。连达被人称为"疯子""破庙专业户"。二十年的孤独行走和古建写生,他时刻都在与古建筑消亡的速度赛跑。写生时,他常常如雕塑一般一坐就是一整天,只为了给古建筑留下珍贵的图画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张培奋,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政协副主席,永泰县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等多所高校特聘讲座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擅长摄影和写作,热爱人文历史、乡土文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努力探索适合当地的古村镇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研究会副会长。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建筑史,重点研究方向是唐宋大木作建筑比例、中国古代重要木构建筑复原、古代建筑基址规模、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明代建城运动等。他先后主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文化遗产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编制多项文物建筑保护规划,参与《北京市传统建筑病害现状调研评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院长、高级规划师,曾荣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家(院长)、安徽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建设系统"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发表论文40余篇。陈继腾长期致力于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坚持将徽派建筑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徽派营建风格。他在广泛吸取徽派建筑核心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徽派建筑的实用性、环境性、象征性三大特性,  相似文献   

13.
<正>盛承懋,1941年8月出生于上海,盛宣怀嫡曾孙。1965年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先后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东冶金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曾任苏州科技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苏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专  相似文献   

14.
正任万平,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北京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清代宫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曾任宫廷历史部副主任、器物部主任等职。多年来专注于清代政治制度与礼俗研究,尤其对清代宫廷礼制和习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采用文献、档案、文物三重证据法,不断探讨其渊源和流变。近年来特别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吴必虎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旅游地理和旅游研究类论文近300篇,独著或合著学术专著16部,其中《旅游规划原理》受到业内广泛好评。他独立翻译、主译或审校9种国外旅游学术著作,曾担任北京、杭州、西安、成都、郑州、南京等市的旅游总体规划专家组组长,担任全球10种旅游学术期刊的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工业大学和山堂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浙江传统村(镇)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美丽乡村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浙江协同创新平台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文化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项目、浙江省文物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藏建专委会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民居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青海民族大学青藏极地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客座教授,拉萨市设计院青藏极地建筑研究中心主任。马扎·索南周扎于2006年创立了我国第一所集藏族、蒙古族、羌族建筑学科研究、设计咨询、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4月21日举行的首届古镇保护与发展周庄论坛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表示,旅游资源同质化、空间承载超负荷、商业化发展失控、周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城镇生活景观消逝等问题,让古镇发展步入“十字街头的踯躅”。  相似文献   

19.
正郭黛姮,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梁思成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与教学工作。她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完成学术专著《中国古代建筑史》宋辽金卷、《圆明园的记忆遗产——样式房图档》《乾隆御品圆明园》《远逝的辉煌圆明园》《Garden of Perfect Brightness-The Lost and Most Splendid Imperial Garden in Ch i na》等10余部。1987年,她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沈忠人,苏州东南文物古建筑研究所总工程师、东南大学建筑与遗产保护专业客座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执行委员、苏州古建筑保护联盟执行委员、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专家成员、国家文物局文物协会会员,曾任苏州市修塔办公室副主任、苏州市文物古建筑工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