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深圳轨道交通L9大鹿区间切桩下穿建筑物群桩为例,通过建立桩基-沉降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自动化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分析的合理性并总结设计和施工中降低沉降风险的相应措施。研究得出:对建筑桩范围地层预加固可以有效减少沉降;盾构正穿建筑物引起的沉降明显小于侧穿;合理选择盾构掘进参数是控制沉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肖自卫  张盛红 《山西建筑》2021,(13):130-134
针对新建下穿隧道在盾构过程中会造成既有隧道产生较大变形,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依托实际工程,通过三维有限元仿真研究新建隧道下穿对既有隧道变形特性的影响,对隧道几何形状、土体强度等潜在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隧道施工导致既有隧道周围土体形成松动圈,使土压力降低,是诱使既有隧道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在开挖...  相似文献   

3.
在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中遇到桩基础时需要截除对盾构穿越施工有影响的桩基,评价截桩效应对周边基础和建筑物的影响至关重要。以南京地铁7号线下穿福建路桥桩基加固项目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盾构穿越截桩对周边地层、桩基-盖梁体系的影响,并讨论截桩深度、土体加固以及盾构穿越方式3个因素对桩基轴向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截桩及土体开挖会引起隧道上部土体沉降、下部土体回弹,从而导致残桩相邻桩基的负摩阻分布,残桩附近盖梁受力出现反转现象,即上缘受压、下缘受拉;而土仓压力会导致残桩周边桩基内侧受压、外侧受拉现象,因此,盾构穿越过程中桩基受力须进行重新校核;盾构截桩深度越浅,邻桩承受的荷载越多;地基加固使残桩承担的荷载越多,对桩周土体及邻桩的变形影响越小;截除两根桩会导致残桩桩顶轴向应力增大,但盖梁对相邻桩的刚度调节作用基本不变。本研究可为盾构下穿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田松花 《山西建筑》2003,29(11):34-35
对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桩、土应力比分布间的关系。对复合地基模型的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CFG桩复合地基各因素对沉降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考虑复合地基中各种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对受竖向荷载下CFG单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沉降特性,找出沉降与桩长、桩径、桩体模量、加固区土体模量、下卧层土体模量关系的规律,为CFG桩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模型试验以及生产实践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从而进一步推进CFG桩复合地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在软弱路基中的施工过程及其工后沉降是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据武广高速铁路某段实际工况,选取一典型断面,运用ADINA有限元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过程和最终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能较好地适用于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满足客运专线路基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的要求,有效地控制工后沉降,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岳斌 《山西建筑》2010,36(36):84-85
针对宁波地区的淤泥质土,采用ABAQUS对套管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研究了桩长的改变对复合地基沉降量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向  饶宇 《建材世界》2023,(6):98-101
变电站建筑物稳定性是电力设备可靠安全运行的关键,而变电站建筑结构附近的隧道开挖施工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结构开裂破坏是影响变电站土建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原因。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隧道开挖对既有变电站结构沉降的影响,研究了隧道埋深、隧道与变电站距离等影响因素下变电站及其下部土层的沉降特征。结果表明在没有变电站建筑物影响下,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基本呈现出正态分布,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地表沉降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沉降值也逐渐增大,但增大的幅度有所收窄。当建筑物位于隧道轴线正上方时,土建结构沉降值较大但不均匀沉降差却可以忽略不计,呈现出整体下沉趋势;当建筑中心与隧道轴线相距1D(洞径)时,沉降大且不均匀明显;而当建筑中心相距4D时,变电站的沉降值和不均匀沉降均较小,更有利于变电站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吴海峰  魏纲 《城市勘测》2015,(6):158-161
盾构法隧道施工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进而引起地面沉降,导致邻近建筑物倾斜、开裂乃至坍塌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如杭州这样的建筑方位不规整城市,在地铁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隧道以一定角度从建筑物下方或邻近穿越的工况,将引起建筑物的永久性扭曲变形[1] ,产生较大危害. 本文采用三维MIDAS/GTS软件,模拟盾构隧道以0°、22.5 °、45 °、67.5 °、90 °穿越引起的建筑物附加沉降及墙体受力,分析盾构不同角度穿越砌体结构房屋规律.  相似文献   

10.
结合西安地铁四号线盾构隧道两次下穿和平门外护城河拱桥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计算研究了地层、拱桥沉降及受力情况,制定了拱桥加固措施和保护方案,提出了拱桥保护的沉降控制标准,并分析了实际施工过程中沉降监测数据,验证了拱桥沉降控制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工程,利用大型工程分析软件ANSYS模拟现场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得出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并就褥垫层厚度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推荐了合理的褥垫层厚度为100mm-450mm,为后期的沉降观测分析及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燕 《山西建筑》2007,33(26):148-149
结合某实际工程,利用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载荷试验并与现场载荷试验结果做了对比,研究了承压板尺寸对根据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数值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王瑞芳  雷学文 《建筑科学》2003,19(2):38-41,45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按变形控制设计理论比按承载力控制设计理论更合理。本文采用有限元ANSYS程序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单桩桩体荷载传递规律、变形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减小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和措施,对工程可起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扩顶CFG桩复合地基是在CFG桩复合地基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其借鉴桩-承台-土相互作用理论,充分利用扩顶荷载收集作用以及桩间土的承载和变形协调能力。以河南省某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常规CFG桩和扩顶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模拟分析,讨论不同因素对扩顶CFG桩控沉效果的影响;分析桩帽下土体的竖向位移;研究桩身应力、桩帽下土体的应力等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比较分析,对扩顶CFG桩数值模拟给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5.
韩胜利 《山西建筑》2009,35(24):106-107
在典型地段应用考虑Biot固结理论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了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研究结果可为CFG桩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积累了CFG桩相关原始数据,从而推动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先对单桩复合地基与群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沉降、桩身轴应力、土中附加应力和桩土应力比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析了桩间距、桩长、褥垫层厚度和桩端土性变化对群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辟桩效应影响,单桩复合地基与群桩复合地基在承载变形特性方面差异较大;群桩复合地基中桩与桩间土是否形成...  相似文献   

17.
18.
魏刚  袁霄雷 《市政技术》2023,(9):74-80+275
在准确高效分析盾构下穿旋喷加固复合地基的不利影响和扰动变形规律时,复合地基等效变形模量是数值模拟计算的关键参数。基于桩土应力传递原理,研究了桩土相对位移的计算模型及其沿桩长的分布形态;推导了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及中性面计算公式,给出了复合地基单桩加固单元等效变形模量解析公式;采用不同尺寸的平板载荷试验研究了顶部加载条件下群桩效应对复合地基综合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顶部加载条件下复合地基等效变形模量随承压板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并最终接近自重条件下复合地基单桩加固单元等效变形模量解析解的80%。将等效变形模量应用到福州地铁5号线盾构下穿复合地基工程,分析了盾构下穿复合地基的扰动变形规律,地表沉降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较为吻合。证明该研究中提出的等效变形模量取值方法合理且可行。  相似文献   

19.
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运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下穿施工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穿越条件,采用调整注浆压力控制了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管片变形均小于允许值,保证了下穿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长短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郑州某高速公路试验段进行了多组单桩、单桩复合地基及4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土应力比随着桩数和桩长的增加不断加大;长短桩复合地基中长桩桩土应力比相对较大,桩间土分担荷载降低。此外,受群桩效应的影响,4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要大于单桩复合地基,其群桩效应系数为0.578,且随着桩长增加群桩效应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