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芦荟改性粘胶/棉混纺平纹地小提花织物的生产工艺。络筒采用"低速度、降毛羽、除结杂、小张力"的工艺原则;整经采用"中车速、小张力、三均匀、防粘连"的工艺原则;浆纱采用"小张力、低车速、小伸长、降毛羽、兼顾浸透和被覆"的工艺原则;织造采用"中车速、中张力、早开口、高后梁"的工艺原则。通过各工序参数的优化设计,织物的织造效率高达84%,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2%,满足了企业提高产品档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总结一款棉真丝绉条织物的生产要点。介绍了织物色纱排列、织物设计规格和生产流程;经纱为6种颜色的JC 11.7 tex纱,介绍了筒纱煮漂和染色工艺;ZDA型分批整经机整经速度480 m/min;浆纱采用"中车速,保伸长,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对GA718型喷气织机开口时间、引纬工艺、喷气压力等进行了优化;后整理采用绳状处理结合松式定形。认为:生产的织物手感滑爽丰满,吸湿透气,适宜于夏季女短袖、套裙等。  相似文献   

3.
总结芦荟改性粘胶纤维双层织物的设计和生产要点。以棉/芦荟改性粘胶纤维50/50 14.7tex混纺纱为经纬纱;络筒张力12cN,络筒速度1 200m/min;整经时保证经纱排列均匀;优化浆纱工艺参数;织造时,适当加大上机张力,采用早开口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织机效率达87.3%,下机一等率提高到了70%,入库一等品率高达96%以上。认为:生产的织物色彩搭配合理,可广泛应用于服装、航空内饰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夏季面料市场需求,设计生产了涤棉/棉高支低密轻薄型交织物。络筒采用"中速度、中张力、低伸长、保弹性"的工艺原则;整经采用"中车速、高张力、小伸长"的工艺原则;浆纱选用"高压、高浓、低黏、贴服毛羽"工艺路线;织造合理设置引纬参数,较好地解决了经缩和纬停问题。产品一等品率达到98%,织机生产效率达92%。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36.5 tex Coolmax/涤/棉混纺色织物的纺纱和织造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关键技术要点。浆纱工艺以"高浓度,低黏度,高压浆力,重被覆,轻渗透,慢车速,小张力,小伸长"为原则;织造通过确定适当的上机张力、后梁位置和开口时间以提高织机梭口清晰度,从而改善织物布面质量,提高织机效率。对该织物的力学、舒适及弯曲性能等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6.
探讨棉/芦荟改性粘胶50/50 14.6tex纱的纺纱工艺。开清棉工序以减少芦荟改性粘胶纤维的损伤为目的,降低打手速度,合理控制梳理隔距;采用"低转速,大隔距,强转移"的工艺原则,重点控制梳棉生条的重量不匀率;采用三道混并,提高熟条混和均匀性;优化细纱罗拉隔距,科学调节纺织配件位置,从而顺利纺制出各项指标优良的芦荟改性粘胶混纺纱。认为:掌握好芦荟改性粘胶混纺纱的工艺要点,有助于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的研制。  相似文献   

7.
探讨Tencel棉混纺纱交织弹力织物的生产技术措施。以Tencel/棉70/30 14.7 tex×2为经纱、9.8 tex×2(44.4 dtex)精梳棉氨纶包覆纱和167 dtex(44.4 dtex)改性涤纶长丝氨纶包覆纱为纬纱进行交织,络筒遵循"轻张力、低速度、低伸长、保弹性、减磨损"的工艺原则,保证好轴率;整经严格控制单纱与片纱张力,保证各纱线通道光滑;浆纱采用"小张力、低伸长、渗透与被覆兼顾"的工艺原则,选择高浓低黏类浆料;织造控制好经纱张力,合理配置引纬工艺参数。通过工艺优化,织机效率达到92%以上,产品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5%以上,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探讨咖啡炭改性涤纶混纺织物的生产要点.介绍了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及其成纱的质量指标.针对织物设计特点,整经工序采取中张力,中伸长的工艺原则;浆纱工序采用S432型浆纱机以及双浸双压的工艺路线,并优化浆料配方;织造工序合理调整经位置线,织机速度采用575 r/min,最终使织机效率达到80%以上.经检测,织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保温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总结一款棉粘胶莱赛尔蚕丝纬向条纹织物的设计与生产技术。介绍了研发的织物规格;保证松筒成形良好,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紧筒速度稍高,并优化电子清纱器工艺参数。采用GA121型整经机,整经速度600 m/min,卷绕密度0.48 g/cm3。选用变性淀粉为主浆料,降低上浆成本,保证上浆效果。采用JAT810型喷气织机,开口时间290°,上机张力2 600 N,车速700 r/min。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产品顺利生产,织机效率达90%以上。认为:控制好纬纱筒子染色工艺和织造环节是保证产品顺利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丝使用涤纶长丝,纬纱使用莫代尔,生产出的织物强力高,吸湿性、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好,织物的手感特别滑爽,布面光泽亮丽。络丝采用"低速度、小张力"为工艺原则,络丝速度120 m/min,络丝张力5 cN;整经采用"中车速、中张力、卷绕均匀"的工艺原则,整经速度550 m/min左右,整经张力控制在15 cN,整经配轴为960根X3轴+959根X4轴;浆丝以"中车速、保伸长、重被覆"为工艺原则,上浆时要加强纤维之间的抱合,同时加入抗静电剂减少静电产生;并轴以"中车速、匀张力"为工艺原则,相对湿度要偏大控制,以减少静电的产生;织造以"高车速、早开口、高后梁、大张力"为工艺原则,车速600 r/min,上机张力为2 200 N。开口时间290°,后梁高度为+1。  相似文献   

11.
总结芦荟改性粘胶纤维弹力色织物的生产要点。介绍了芦荟改性粘胶纤维9.8tex漂白纱、芦荟改性粘胶纤维9.8tex藏蓝色纱和芦荟改性粘胶纤维/Pu 11.8tex(22.2dtex)漂白弹力纱的质量指标;给出了色纱排列和织物上机图;络筒和整经工序控制好纱线张力;优化浆料配方,调整浆纱工艺参数,保证浆纱性能;织造工序以"低速度,大张力,早开口"为工艺原则。最终织机效率达91%,入库一等品率达99%。认为:芦荟改性粘胶纤维织物可广泛应用于运动服、休闲服、家居装饰及航空内饰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探讨棉与黑色芦荟改性粘胶混纺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阐述了芦荟改性粘胶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和流程,对比发现染色后纤维主体长度和强力均有所下降。通过优化纺纱工艺配置和优选纺专器材,采用环锭纺和赛络纺分别开发了棉/黑色芦荟改性粘胶70/30 14.8tex针织纱,并对成纱质量指标作了测试对比。认为:生产棉与黑色芦荟改性粘胶混纺针织纱,必须将精细化管理与工艺优化配置相结合,以保证半制品及成品的质量;赛络纺能有效提升棉与黑色芦荟改性粘胶针织纱的成纱品质。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了细特高密宽幅芦荟改性粘胶纤维大提花家纺面料。设计了织物规格,并对各道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络筒工序采用“保弹性、减毛羽、小张力、中车速”的工艺原则,整经工序采用“保弹性、小张力、低车速”的工艺原则,浆纱工序采用“低粘、中张力、慢车速、增强、保伸、贴伏毛羽”的工艺原则,织造工序采用“早开口、中车速、大张力、高后梁”的工艺原则。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织机效率达85.2%,下机一等品率达89.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探讨精梳棉牛奶纤维混纺小提花织物的生产技术措施。分析了精梳棉牛奶纤维混纺织物的特点,指出:该种织物织前工序应采用"小张力,低速度,重被覆,保伸长,减毛羽"的工艺原则,减少纱线毛羽及伸长;织造工序选用"小张力,适当大开口"的工艺原则,优选经位置线。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织机效率达到87.5%,产品下机一等品率达85%,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混纺比、织物组织、纬纱密度的芦荟改性粘胶织物的服用性能。采用芦荟改性粘胶纯纺纱和芦荟改性粘胶/棉75/25、50/50、25/75混纺纱,通过改变织物组织和纬纱密度,设计了9种织物,并对织物的规格、透气性、透湿性、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导热性、抗起毛起球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芦荟改性粘胶纤维含量较多时,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和悬垂性较好;经纬纱密度较小时,织物透气性、透湿性、悬垂性和折皱回复性好;与平纹织物相比,平纹地小提花织物的透气性、折皱回复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好。认为:芦荟改性粘胶纤维含量较多的、组织为平纹地小提花、密度较小的织物综合性能较优,适宜用作夏季轻薄衬衫面料。  相似文献   

16.
玉米纤维混纺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玉米纤维混纺织物的质量要求,对所生产的玉米纤维/棕棉/长绒棉 50/40/10 14.5 tex小提花织物和玉米纤维/棉/粘胶 50/30/20 14.5 tex小提花织物在络筒工序要保证捻接质量,整经工序要确保排列、张力、卷绕均匀,浆纱工序要提高耐磨、重伏贴、兼渗透、小张力、低伸长、慢烘干,织造工序要前移后梁,减少断头,可确保织机效率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17.
总结细号棉氨纶弹力织物的生产要点。介绍了织物规格和经纬纱质量指标;整经车速适中,保证经纱排纱、张力、卷绕均匀;以变性淀粉TRF-S为主浆料,增强浆膜强力;采用"重渗透,求被覆,轻张力,小伸长"的浆纱工艺原则。加强设备状态维修和操作管理,保证浆轴质量。在ZA203-280型喷气织机上生产,优选引纬时间、喷气气压、停经架位置及开口量等。从纱线弹力不匀和织疵横档两方面分析了下机坯布质量问题。认为:严格控制各工序半制品的质量指标是保证产品顺利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总结棉粘胶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介绍了JC 19.4tex纱和R 19.7tex纱的质量指标;棉纱与粘胶纱按1∶1排列做表里经和表里纬;分析了产品的生产难点;优选整经工艺参数和两种经纱各自的浆料配方、浆纱工艺;选用ZAX9100型喷气织机,织机速度650r/min,上机后,织机效率达90%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92%以上。认为:合理优选工艺参数及工艺措施,可以保证双层织物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9.
探讨竹炭改性涤纶精梳棉混纺织物的生产技术措施。通过测试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性能,分析竹炭改性涤纶精梳棉混纺纱的特点,指出:竹炭改性涤纶精梳棉混纺纱强力低、毛羽多,浆纱工序宜采用PR-Su浆料,遵循"小张力、小伸长、重加压、湿分绞、分层预烘、后上蜡、复分绞"的工艺原则;织造工序采用"大张力、早开口、小开口、中引纬、低后梁"的工艺原则,适当增大车间相对湿度。结果在喷气织机上成功生产了该织物,织机效率达到84%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了开发及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探讨精梳棉Tencel圣麻混纺提花条格织物的生产技术要点。通过对该织物风格特征及生产难点进行分析,认为,浆纱时采用"小张力、低伸长、求被覆、贴毛羽"的工艺路线,合理设定各区张力,保证双织轴经纱张力一致;穿综时合理配置工艺,加强操作人员培训;织造时采用"中后梁、小开口"的工艺原则,保证梭口清晰,尽量减少织机张力,最终使织制该织物时的织机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80%,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