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传统民居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关于民居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已经保存下来的民居怎么继续保护好?二是已经破坏的民居该如何整治?三是传统民居的精华如何在新的民居中得以传承?第一,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我们应该保护什么?一是保护传统民居的风貌。二是保护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包括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祭祀等等。三是保护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对所有遗产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保护就是其价值的保护。至  相似文献   

2.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具文化价值的一大区域特色。江南民居对中国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经调查发现,现代江南传统民居保护不到位,失去了江南传统民居独特的韵味。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江南传统民居这一文化瑰宝呢?笔者以杭州东梓关村以及乌镇古镇发展为例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阮仪三教授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中国古城和古镇的保护工作,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阮仪三教授是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倡议者,在  相似文献   

4.
宏村是具有代表性的皖南传统古村落,其理想的风水环境和民居的整体规划布局都遵循了中国历史传统的居住地选址的原则,其民居所呈现出的建筑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宏村传统民居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人文价值和建筑价值不可估量。现代建筑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宏村传统民居进行价值判断,它的优势与问题又各自在哪里,即我们对宏村民居的当代价值判断将深刻影响着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由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中国建筑师学会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发起,龙庆忠、陆元鼎、郭湖生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ICCTH)”将于8月12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有:1、中国传统民居的考察、保护、继承、改造和发展;2、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环境;3、中国传统民居与国外  相似文献   

6.
徽派传统民居是指徽州文化圈内,在传统生产、生活背景下采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技术,由乡民工匠自行建造并供百姓家庭居住的传统建筑形态。传统民居承载了中华民族文明史,展现了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建筑技艺的灵魂;寄托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和情感,对人类文明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当下,传统民居在保护前提下如何利用?这是一个十分迫切、十分重要、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柯 《中州建设》2005,(2):55-55
近日.在同济大学历史名城保护中心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城市遗产保护论坛上.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呼吁:城市发展,要走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邻里·传统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邻里?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了传统的乡村民居,这是中国建筑师在解决邻里问题上常借鉴、模仿的。 我们研究了代表中国不同地方的3个民居的典型,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每一个民居就像一套住宅的一个房间,是私密的,邻里的交往是在人们经常来往的街道空间中进行的。 What is neighborhood in the realsense?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understanding of this question,wehave studied the traditional villagefolk house, which is something that isoften referred to and imitated b…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与旅游开发——通海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筑》2006,(4):26-35
朱良文(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座谈会主持人):这次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昆明本土建筑设计研究所共同组织《滇中南民居研讨会》,几天来考察了元阳、建水、石屏、通海等地的民居及其传统村落、街区、名镇、名城。在考察即将结束的今天,我们在通海举行这个座谈会,主题是“传统民居与旅游开发”。这是一个长期被关注的话题。对这个问题多有争论。  相似文献   

10.
自陈志华、阮仪三、陆元鼎等建筑界元老呼吁保护传统村落以来,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其开始逐渐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但传统村落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当下传统村落保护热潮的背景下,通过探索社会各界对保护传统村落的相关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并结合几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案例,分析其保护策略问题和实践经验教训,以便更立体地认识和思考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黎海红  何力 《住宅产业》2024,(3):19-21+36
保护传统民居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乡村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湖北省荆州市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空间句法中的“凸空间模型”引入荆州市传统民居研究,并加入“视域模型”进行分析,展示荆州市传统民居在更新改造前后的空间布局特征。以期通过本研究为湖北省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六十余年来,中国历史城镇保护与规划的先行者、城市建设史和城乡遗产保护学科奠基人之一的阮仪三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实践与教学工作,并因这方面的卓越贡献两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奖项。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激发中青年学者传承老一辈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更好地促进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创新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2023年10月2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了“阮仪三教授城市保护学术思想研讨会暨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国际论坛”。本刊编辑部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整理集结为“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及“阮仪三教授城市保护学术思想”学术笔谈,总结凝练为以下四个主要议题:(1)文脉传承与基因延续段进指出传承城市空间文脉,通过空间基因延续空间要素的稳定组织关系和深层机制,需要努力探索形式背后的生成逻辑和科学内核;周俭从“城乡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学术思想出发,提出要关注居民的需求,深入理解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征和内涵,把历史资源的发掘与日常社会经济行动有效结合;李晓江强调...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南方建筑》1998,(1):29-32
从选址、节电、节能等方面分析了传统民居中隐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从传统民居中汲取养分,创造富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当代中国建筑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民居是建筑创作的源泉;城市特色的创造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和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量大面广的非文物传统民居,因不再适应村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维修成本高昂等原因,大量废弃消失是大趋势。应该因地制宜、精准采用不同措施处置传统民居;并且要认识到:高度重视传承发扬中国民居传统,建设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新民居,才是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新建筑》2017,(1)
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研讨会以"保护和传承"为主题,从"民居研究方法""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聚落生存与发展策略"四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新标准,以及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与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州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为例分析了传统建筑构件的历史记忆和再现功能,提出在传统民居大量消失的背景下,收集、保存传统民居建筑构件是保护传统民居的补救措施,具有保存城市记忆的功能,各地应重视传统建筑构件的收集、保护、研究、展示。  相似文献   

17.
《建筑》2015,(23)
<正>近年来异地迁建传统建筑、盗卖传统建筑构件等现象日趋严重,不少传统建筑遭到破坏,必须抓紧开展本地区传统建筑调查、建档和挂牌保护工作,包括调查传统建筑产权、建成年代、形制结构、保存现状等房屋和构件信息,并拍摄照片存档。古建筑"搬迁",这几年已经几度成为社会焦点。早几年,有徽州古建迁往瑞典,还有香港影星成龙将徽州古建捐赠给新加坡等。古建筑是可以随意收藏据为己有的吗?对此,同济大学教授、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曾痛心指  相似文献   

18.
永宁卫城曾是“中国三大卫城”之一,城内传统民居数量众多,工艺精美,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当前的保存状况却令人担忧。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梳理,概括了永宁古镇内传统民居的现状,对其历史、艺术及情感价值进行了分析,从建筑的建造工艺、使用者的管理维护以及政府的统一规划保护3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民居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而以其中保护价值较高的番仔楼为例,分析目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释其典型代表汉林楼的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如何凸显传统民居的保护价值和永宁古镇的有效开发利用两个角度,展望当地传统民居保护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民族地方特征与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传统民居建筑已然破败不堪,甚至倒塌,如何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筑,促进传统民居建筑遗产的良性有序传承,成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课题。加固修缮是现阶段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与材料,对屋面、地基、路面等建筑结构加固修缮,使得传统民居建筑保持原来的建筑形制、结构、材料以及  相似文献   

20.
杨章期 《福建建筑》2014,(12):28-31
本文以新坡古村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平面布局、营建方式、细部装饰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形态进行全面解读,展现了新坡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最后通过总结与闽东民居建筑形态特征的异同,强调了新坡民居形态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