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多金  赵磊 《建井技术》2021,42(3):13-17
新集二矿西翼11-2煤顶板砂岩裂隙发育不均一,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强;且西翼11-2煤各工作面回采期间,均有不同程度出水,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减小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通常需全工作面施工钻孔,对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探放。根据121109工作面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探测经验,总结出新集二矿西翼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赋存规律。采用瞬变电磁法,对11-2煤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探测;结合瞬变电磁探测的低阻区分布位置及工作面构造发育情况,布置11-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钻探探测工程,既可达到水害防治目的,又可节约钻探工程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夹河煤矿2煤顶板砂岩突水点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突水点与褶曲,突水点与断层,突水点与深度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2煤顶板砂岩突水的治理方法,为2煤采掘工作面顶板砂岩水的预测预报及水害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二叠系山西组3煤顶板砂岩、侏罗系蒙阴组底部砾岩含水层是济宁三号煤矿开采上组煤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不均一。提前探查并正确处理上覆含水层富水区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应用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探查采煤工作面顶板砂岩或侏罗系底部砾岩含水性异常的位置、形态及其含水相对强弱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防治水效果。  相似文献   

4.
临汝矿区位于河南西部,地跨汝州、汝阳、禹州三市县。矿区现有大小生产矿井103个,总生产能力250万t/年。除三个市营矿外。其他为乡、村办煤矿。 各矿主采二迭系山西组二_1煤。少数矿采二_2煤或上石盒子组三_(10)煤。二_1煤厚度变化大,煤质松软,煤层直接顶板为灰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细砂岩与粉砂岩瓦层。根据顶底板分类,二_1煤顶底板类级组合为I-1-A或I-1-B少数为I-2-A,即  相似文献   

5.
根据钻孔和煤矿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岩煤组合特征,结合煤质特征及物性特征,对涟邵煤田测水煤系主要可采煤层进行对比。涟邵煤田3、5号可采煤层位于测水组下段,两煤层之间发育一层层位稳定、厚约11m的1号石英砂岩,该层砂岩为3煤层底板、5煤层顶板,全区发育;5煤底板发育B层菱铁矿结核。1号石英砂岩和B层菱铁矿结核均为含煤段主要标志层,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6.
济宁三号井田矿井突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水源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三井田,尤其是一采区在开采3煤过程中受到上覆3煤顶板砂岩、侏罗纪红层和第四系下组等含水层的突水威胁。本文基于水化学方法,利用水质测试资料,结合聚类分析法描述了一采区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分析了突水水源。目前,进入一采区工作面的的水源主要为红层水和3煤顶板砂岩水,3煤顶板砂岩水所占比例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工作面涌水量资料验证了水化学法判定突水水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以灵东煤矿Ⅱ_(2-1)煤层、Ⅱ_(2-2)煤层和Ⅱ_3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研究在开采Ⅱ_(2-1)煤层完毕,Ⅱ_(2-1)煤层顶板全部破坏稳定后,Ⅱ_3煤层开挖对Ⅱ_(2-2)煤层底板的影响及Ⅱ_(2-1)煤层受扰动后对Ⅱ_(2-2)煤层顶板的二次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Ⅱ_3煤层开采对Ⅱ_(2-2)煤层无直接破坏影响,但Ⅱ_(2-1)煤层与Ⅱ_3煤层工作面两侧,煤柱产生的应力集中区对Ⅱ_(2-2)煤层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采用比值判别法和"三带"判别法对Ⅱ_(2-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判定,结果显示:Ⅱ_3煤层开采后,Ⅱ_3煤层与Ⅱ_(2-2)煤层的层间距能满足Ⅱ_(2-2)煤层上行开采的要求,其对保障Ⅱ_(2-2)煤层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该矿今后采面的上行开采工作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孟巴矿南翼采区Ⅵ煤一分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砂岩涌水部位、涌水特征及涌水量差异,结合井下水文观测资料,对井田地下水赋存特征,补、径、排条件,Ⅵ煤顶板砂岩厚度变化及富水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Ⅵ煤顶板砂岩涌水规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孟巴矿南翼采区Ⅵ煤一分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砂岩涌水部位、涌水特征及涌水量差异,结合井下水文观测资料,对井田地下水赋存特征,补、径、排条件,Ⅵ煤顶板砂岩厚度变化及富水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Ⅵ煤顶板砂岩涌水规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谢桥矿区主采煤层顶板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顶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入手,结合大量钻孔和矿井生产资料,对该矿区13-1煤、11-2煤和8煤顶板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顶板岩性、直接顶厚度、顶板分层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RQD)和岩芯采取率6个评价指标对其稳定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评判结果将为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支护选型以及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陈家山煤矿4-2煤层顶板涌水给安全生产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延安组小街砂岩分布、空隙、裂隙发育特征及其含水特征,研究了小街砂岩与4-2煤层的空间分布关系,预测了小街砂岩的积水区域、含水量以及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埋藏深度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可能的突水区段。  相似文献   

12.
对新庄矿三2煤多个采掘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突水及其防治进行分析总结,特别是对三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的赋存、突水机理、突水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从设计着手,采取物探、钻探等防排水措施,在顶板砂岩水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西组砂岩富水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楼井田山西组砂岩地层NNW及NNE走向裂隙普遍发育,是该地层9煤顶板砂岩出水的直接原因;-500m水平整体处于一个单斜构造中,地层局部起伏形成次一级褶曲,褶曲发育处砂岩富水性明显增强。山西组7煤及9煤回采期间工作面出水各有其特点。7煤顶板砂岩与其它含水层无水力联系,9煤顶板砂岩直接接受第四系底砾层含水层的动水量补给。掌握了山西组砂岩富水规律后,积极把砂岩的富水规律应用于实践,为-750m水平准确预计了涌水量、并为7煤工作面水害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前分析并疏放7113工作面顶板砂岩水,可降低工作面在回采期间的顶板出水量和出水强度。7113工作面探放顶板砂岩水钻孔累计施工24个单孔,放水总量18172m3;探放水钻孔进一步查明了该区7煤顶板出水水源,在分析钻孔出水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两个阶段工程量和放水量对比,分析了探放水钻孔的放水效果。  相似文献   

15.
范各庄矿5煤顶板破坏及突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范各庄5煤顶板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用岩石破裂过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系统(RFPA2D-Flow)模拟采动条件下顶板损伤、破断的演化形成全过程.通过对损伤区和应力场分布及顶板水流量变化曲线进行分析,揭示了开采扰动及水压驱动下完整泥岩顶板由隔水岩层到突水通道的演化机理.同时,讨论了隔水泥岩层厚度与顶板突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顶板存在大范围的拉应力区域,含水砂岩和顶板泥岩交界应力集中是造成顶板突水的关键;顶板隔水泥岩层的强度不足以起到关键层的保护作用,对采场保护不够,应对顶板泥岩层进行加固或留设防水煤柱.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化学测试、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顾北煤矿4个主采煤层顶板的76组砂岩水样进行系统研究,查明了各煤层顶板水的水化学作用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顾北煤矿煤层埋藏条件和水化学环境控制下,13-1煤层为Cl-Na型,以溶滤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11-2煤层为HCO3·Cl-Na型,以溶滤作用为主;6-2煤层为SO4·HCO3-Na型,以脱硫酸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1煤层为HCO3·Cl·SO4-Na型,以溶滤溶解作用为主。研究成果可为查清含水层富水性和地下水径流特征提供指导,进而为制订矿山防治水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井下钻探、岩层结构探查等手段查明研究区的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查明9-2煤顶板主要含水层(四灰和五灰含水层)和底板十灰、十一灰和奥灰含水层,由浅部至深部的岩溶发育规律、富水性变化规律、补径排条件等,根据以往施工中对边界断层(DF24、DF27、DF1)揭露情况,分析边界断层的导水性;结合探查工程开展9-2煤顶底板隔水层的抗破坏能力评价、采动破坏规律研究以及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等;评价9-2煤顶底板的突水危险性,划分危险区,提出相应的水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煤层顶板砂岩水严重危害煤矿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中需对其进行防治。本文以杨庄矿WⅢ采区5110工作面5煤开采为例,通过对该工作面地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5煤顶板砂岩水突水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水措施,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9.
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西二采区A组煤为巨厚砂岩直覆顶板,1611A工作面为西三_1煤采区首采面,巨厚砂岩顶板平均厚度23.6m,工作面初采期间可能出现巨厚砂岩顶板大面积冒落可能造成瓦斯急速涌出和风暴影响,采用超前深孔预裂爆破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弱冲击矿压的发生概率,同时通过微震监测手段有效预测预报初次来压、老顶断裂、断层活化等各种微震事件,能够有效预防冲击地压灾害。  相似文献   

20.
李洪刚  崔国强 《煤》2008,17(3):17-19
肥城曹庄煤矿煤10-2底板为4.2 m厚的粘土岩,遇水极易膨胀软化成泥;顶板为粉砂岩、煤10-1(不可采)及粉砂岩复合顶,距离上覆煤9采空区平均只有2.1 m。复杂的煤层顶底板条件使得采场支护系统刚度低、稳定性差,开采环境十分恶劣。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顶底板控制措施,在10601回采面开采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