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7,(4):16-19
为了探明点火能量对煤粉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研究了不同点火能量对煤粉爆炸行为的影响,对煤粉爆炸猛度(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率)及惰性介质的抑爆效力随点火能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重点探讨。结果表明: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加,爆炸压力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同一浓度下,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率呈线性上升,在高浓度下,粉尘爆炸压力受点火能量的影响更显著;惰性介质抑爆效力随点火能量增加而下降,建议采用5~10 kJ点火能量考察惰性介质对煤粉爆炸的抑制效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湍流环境下,煤尘对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基于20 L爆炸球采用0、25、50、100、200 g/m^3的煤尘分别与6.5%、9.5%、12%的甲烷在点火延迟时间60 ms和120 ms的条件下进行混合爆炸实验。结果表明:点火延迟时间的增大对单相甲烷爆炸最大爆炸压力影响较小,显著降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有煤尘参与时,3种甲烷浓度下,点火延迟时间的提高能够降低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当甲烷浓度为9.5%时,2种点火延迟时间下,对应的最佳煤尘浓度不同,点火延迟时间越小,最佳煤尘浓度越小,甲烷浓度为12%时,点火延迟时间为60 ms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对高浓度煤尘比较敏感,火延迟时间为120 ms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对低浓度煤尘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点火源的性质对瓦斯爆炸极限范围有很大影响,同样也影响最终的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运用自行研制的实验系统,就点火能量对瓦斯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点火能量强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爆炸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容易使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点爆,瓦斯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也就越高,且与点火能量呈线性关系变化。这些规律为瓦斯爆炸特性的研究以及有效地预防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粉尘爆炸测试方法,建立了一套基于20L球形爆炸装置的煤粉爆炸特性参数的测试系统。实验采用大能量静电点火对不同粒径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得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煤粉的爆炸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率等爆炸参数先增大后减小;煤粉粒径对其爆炸特性影响很大,煤粉粒度越小,爆炸烈度越强烈;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等爆炸参数逐渐增大,当点火能量增大到一定值时,这些参数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外部条件对煤粉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探讨了不同点火能量对爆炸的影响,对比CaCO_3和Al(OH)_32种惰性介质的抑爆效果,不同含水量煤粉的燃烧爆炸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加,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呈线性上升,爆炸压力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CaCO_3和Al(OH)_3能够降低煤粉的爆炸压力,相对于CaCO_3的物理抑爆而言,Al(OH)_3的物理-化学抑爆效果更佳;煤粉爆炸最大爆炸压力随粉尘含水量降低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外部条件对煤粉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探讨了不同点火能量对爆炸的影响,对比CaCO_3和Al(OH)_32种惰性介质的抑爆效果,不同含水量煤粉的燃烧爆炸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加,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呈线性上升,爆炸压力随着煤粉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CaCO_3和Al(OH)_3能够降低煤粉的爆炸压力,相对于CaCO_3的物理抑爆而言,Al(OH)_3的物理-化学抑爆效果更佳;煤粉爆炸最大爆炸压力随粉尘含水量降低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点火能量对瓦斯爆炸传播压力的影响,在封闭的全管道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进行不同点火能量条件下瓦斯爆炸传播实验,并对瓦斯爆炸压力峰值和呈现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瓦斯爆炸压力峰值在爆源点附近先降低,传播一段距离后出现拐点,压力开始上升且在出口附近达到最大值;点火能量越高,爆炸压力峰值越大;在点火能量一定时,瓦斯爆炸压力峰值与管道长径比呈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在管道长径比一定时,瓦斯爆炸压力峰值与点火能量呈二次函数关系Y=A1W2+A2W+A3;瓦斯爆炸压力峰值在爆源附近呈现时间最晚,而在出口附近呈现时间最早;点火能量越大,瓦斯爆炸压力峰值呈现时间就越短。  相似文献   

8.
粉尘云爆炸下限是表征粉尘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主要参数,相对精确地测试并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对评估和预防粉尘爆炸灾害是十分重要的。基于统计分析的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以概率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的计算方法,在20 L球形爆炸罐中对不同粒径的煤粉-空气混合物进行爆炸下限测试实验,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实验次数下煤粉点火成功概率-浓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不同点火概率下的爆炸下限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且粉尘粒径越小,点火成功概率从p=10%增至p=90%的浓度区间越窄,即其燃爆特性越稳定。实验次数对爆炸下限概率分布存在影响,实验次数越多,爆炸下限概率分布的浓度区间越窄,但点火概率为50%的浓度值与实验次数无关,是研究粉尘爆炸下限的关键值。与其他计算方法的结果相比,以概率表示特定物质的爆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更能满足不同生产环境对安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含硫量对硫化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将A、B、C 3组不同含硫量的硫化矿粉尘云于20 L爆炸球中测定最小点火能。所得实验数据用点火概率(是否着火)表示最小点火能的方法,得出各组硫化矿粉尘云着火概率随点火能变化的分布曲线。通过实验得出各组硫化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为:A500组3~4 k J、B500组6~8 k J、C500组>12 k J;A300组2~3 k J、B300组4~6 k J、C300组>12 k J;A200组2~3 k J、B200组6~8 k J、C200组>12 k J。结果表明:含硫量越高最小点火能越低,亦即爆炸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6,(11):181-183
为了更好研究不同点火能量下瓦斯爆炸初期光学特征,为瓦斯爆炸的快速抑爆积累经验数据,实验从瓦斯爆炸点火能量出发,构建稳定可靠的变点火实验平台,并利用强弱2种比较极端的点火能量来引爆管道瓦斯,然后利用高速摄影仪进行拍摄,通过MATLAB软件分析高速摄影仪所捕获的照片,最终得到了不同点火能作用下瓦斯爆炸初期光学特性三维规律,指出强弱点火能作用下瓦斯爆炸初期反应都存在3个阶段,弱点火存在瓦斯爆炸低速反应阶段,快速增加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强点火存在瓦斯爆炸反应速率急速衰减阶段,快速增加阶段,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对告成煤矿21021下顺槽13#瓦斯抽放钻场钻孔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的经过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优化通风管理 预防自然发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岭矿近年来在缓倾斜厚煤层分层开采条件下,通过优化改造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均压技术和封堵措施控制局部漏风等技术手段来改善通风环境,控制采空区供氧,有效地预防了煤层自燃火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研究出的一种四通道连接器,可以从任意端起爆,爆轰通过连接器的主体连接块能稳定的传递到其它任意一端;并能配备延时装置为爆破网络提供延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子雷管及其起爆系统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铭  李勇  滕威 《煤矿爆破》2006,(3):23-26
文中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几种电子雷管及其起爆系统产品及其应用情况。认为电子雷管的成本虽高于化学药剂延期雷管,但延时精度高、延时的任意设置灵活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电子雷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盘江矿区某矿一起井下变电所着火事故经过,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探讨了事故性质,提出了预防类似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烧失减量是矿物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用热重分析仪首先测定矿物的吸湿水,然后测定矿物干基烧失增减量,综合分析铬矿、锰矿、铝矾土、铁矿、硅酸盐矿物,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14%;测定了几种国家标准物质和五水硫酸铜,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神府-东胜煤田煤层自燃原因及灭火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注浆筑建阻燃隔离帷幕的灭火方法.并通过灭火工程实例,论述了灭火实施步骤,验证了帷幕注浆灭火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随产生的CO、CH4、CO2、N2、C2H2、C2H4、C2H6等有害气体中,与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层发火时代表性气体CO、CO2、C2H2、C2H4等的变化规律,火灾代表性气体发展变到某一数值时,表明火灾处于隐患与发火临界点,需采取封闭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放顶煤开采自燃发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庆凯 《煤炭技术》2005,24(8):91-93
通过对兴安煤矿放顶煤开采自燃发火点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自燃发火的早期预报和综合防治措施,对类似条件矿井的防灭火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