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3年1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研究》)编辑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主题为“低温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创新”的低温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专家、学者和嘉宾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3.
2021年5月22—2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主题为"工程哲学与工程创新"的第 329 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与第十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4.
陈印政 《工程研究》2024,(1):101-103
<正>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工程师是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工程建制化的重要标志。他是由辛亥革命之后成立的中华工程师学会,与以在美留学生为主体成立的中国工程学会,于1931年合并而来,抗战胜利后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成绩斐然的工程师共同体,是中国近代“工程事业与工业建设之原动力”。为深入挖掘与总结中国近现代工程发展历史,进一步推动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后文简称《工程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工程方法论研究,第223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工程方法论前沿",于2016年6月27日-28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工程管理学部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院士,中国工程院殷瑞钰、孙永福、王安、胡文瑞、王基铭、栾恩杰、何继善、何镜堂、张寿荣、傅志寰、陆佑楣等二十二位院士,首钢集团总经理张功焰,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钢铁研究总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首钢集团、宝钢集团等单位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1月12-13日,以"工程知识论和工程创新"为主题的"第30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与第九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承办,中国工程院的20余位院士以及来自高校、产业界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傅志寰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胡文瑞院士、中国自然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9月19日-20日,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第八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苏州太湖书院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工程界、企业界、哲学界和管理界等相关领域的领导与专家,整体、系统、全面地对工程方法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交流,主要研究了各类工程方法的共性特征和应该遵循的原则、规律,强化了我国工程界的工程方法论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7月25日,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创新”为主题的“2023西安工程哲学论坛”暨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的“非完美性”学术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立足工程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围绕工程理论与实践的“非完美性”问题,进行了一场哲学界与工程界的对话。论坛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玉波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9.
工程是直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程一方面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对工程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工程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工程传统、工程创新、工程同化与工程异化内涵进行辨析,在梳理工程演化与工程史的关系中,提出以阶梯式发展视角来看待工程演化,从而提出工程演化路径与机理模型,对工程实践具有哲学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傅志寰 《工程研究》2021,13(3):240-251
本文从回顾中国高铁创新发展历程出发,总结了中国高铁创新成就,着重分析了高铁创新发展中几个哲学关系问题.即:着眼大局,处理好工程单元个体与工程系统整体的关系;立足实践,既重视渐进性创新又追求突破性创新;以我为主,处理好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培育创新能力,在诸要素中突出人的作用;坚持协同创新,把握好"用产学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楠 《工程研究》2014,(3):319-322
正1论坛背景工程哲学是21世纪以来国际上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是其关注的新热点。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在中国工程院领导的支持下,联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及其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自2004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工程哲学和工程演化论研究,并陆续出版了《工程哲学》(2007年第1版,2013年第2版)和《工程演化论》(2010年)等专著,为"工程哲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标志着我国在工程哲学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世界前列。在工程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工程思维和工程方法论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14.
正第四届中国工程史暨第三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6月3日至4日在上海市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科技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和东华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本次会议旨在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史和  相似文献   

15.
农业工程科学是一门为农业农村服务的应用科学,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科技动力。作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者之一,曾德超在发展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精专实干的农业工程人才、论证农业工程学科对中国而言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促进农业工程国内外学术平台接轨等方面,对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体现出一代工程科学家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新科技投入的求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17.
18.
栾恩杰 《工程研究》2014,(4):323-331
从工程与科学技术辩证关系的角度,在四个方面讨论了工程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劳动与劳动工具对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入手,讨论了工程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三者的关系,认为三者处于“无首尾逻辑”的不断循环的融合体状态,三者互相依赖、互相推动,而工程直接联系着技术的应用和科学的基础,在这一循环中起着“扳机”和载体的作用.以中国航天经历仿制阶段、自主研制阶段、跟踪发展阶段以及开始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时期的58 年发展历程为例,论述了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对我国来说是一条成功之路.提出在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中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通过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要将基础科研按其本身的特点并吸纳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制定发展规划.讨论了工程成果对于科学发展的基础作用,提出工程成果不仅是现代基础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必要手段和基础,还牵引着诸多基础学科的生成,完善和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工程设施所提供的成果,既是设计成果、验证结果,也是运营的伴行装置;既是对象的物理表现,也是模型化认识的基础科学.对工程师的使命强调了三点认识:一是要依据系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指导工程实践,一项重大工程系统在其运行中,必然要包括“非拥护性评审”以及相应的机会成本权衡;二是系统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工程需求论证,而复杂工程系统的需求论证必须是全域性的,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否则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三是科技进步将人类社会推到高科技时代的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为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而付出的各种代价之中,工程师要与科学家携手,通过“科学一技术一工程”无首尾逻辑的综合运用,共同解决当代民生难点课题,这是工程师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