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千秋矿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监测及控制的技术过程是先分析冲击危险程度,再确定冲击危险指数,后提出早期预报;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进行及时预报;采用煤层注水、卸压爆破进行处理,并采用电磁辐射和钻屑法检验防治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该文着重论述强冲击厚煤层丢底煤巷道的底煤卸压工艺,爆破卸压和钻孔卸压的效果比较、利弊分析,以及卸压工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千秋煤矿21141工作面是典型的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该工作面存在严重的冲击危险性,并且煤层极易自燃。介绍特厚煤层条件下采用的双向长钻孔注水法、煤壁浅孔注水法、两巷钻场注水法、顶板高位钻场注水法和防火工程静压注水法,并根据现场实测,煤层注水对冲击地压防治、降尘、防灭火、瓦斯抽放等灾害起到了综合防治作用,实现了"一措多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两端头顶煤资源及初采初放期间煤炭资源采出率、降低初采初放期间初次来压对工作面的冲击以及减小临近工作工作面采掘期间的矿压显现,采用断裂损伤理论,分析了切顶卸压后顶板岩梁的断裂垮落步距和综放工作面初次来压强度的变化,得出综放工作面的支撑压力区域发生前移,增强了煤层的冒放性和初采初放期间的煤炭资源回收率。以山西同煤集团同忻煤矿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综放工作面在初采前及两巷端头应用切顶卸压预裂技术,对比分析了有无实施切顶卸压预裂综放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初次来压步距和初次放煤步距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切顶卸压预裂技术后,综放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较未预裂时缩短了11.1 m,初次放煤步距较未预裂时提前了16 m;并且利用钻孔窥视技术,得出了采空区三角区悬滞的顶煤沿着预裂爆破导通的裂隙发生断裂垮落,有效解决两巷采空区悬顶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门克庆煤矿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煤层开采存在冲击灾害的问题,通过地质和开采影响因素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指数评价,并进行冲击危险性分区,由此制定了不同区域的冲击地压解危技术措施.通过微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支架压力等方法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活动强度较低,能量释放平稳,解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唐口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主控因素,以唐口煤矿63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冲击地压发生集中静载与集中动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唐口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主控因素为大采深及构造运动造成的煤体内积聚的高应力和受回采影响产生的顶板运动。针对煤体内的集中动静载荷影响因素,提出采用煤层注水和钻孔卸压的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保障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矿井的正常、有序开采,针对急倾斜特厚煤层赋存及矿井开拓、开采情况,采取了包括顺层长钻孔抽采、卸压拦截抽采、顶板走向高位钻孔抽采和采空区埋管抽采的综合瓦斯治理技术。研究表明:工作面预抽率达到42.7%,回采期间工作面瓦斯抽采率达到80%以上,卸压瓦斯拦截抽采呈现明显的减小-增大-减小的规律,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实现了瓦斯零超限,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顶板压力进行长期有效的观测与分析,在工作面支架上安装11台YZJ-60型圆盘测压仪进行观测,初步得出了综采工作面回采几个重要的压力显现规律曲线,为工作面的回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特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小庄煤矿40201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开采工作面顶板破坏特征。通过现场监测分析了工作面沿倾向和走向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同时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支架工作阻力。结果表明:40201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在33.6~46m之间波动,周期来压步距平均21.0m,采动影响系数平均1.42|基于经验公式确定的工作面顶板荷载为0.94MPa,小于支架工作支护强度1.28MPa|40201工作面选用的ZF13000/21/40支架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石港煤矿综放面采动引起的岩层移动规律,以石港煤矿15101综放工作面为例,采用矿用数字压力计分机、矿用压力数据采集器监测支架工作状况,推断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动和压力显现特征,结果表明:15101综放工作面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平均为31.8 m时,呈上部大下部小的趋势,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8.0 m,动载系数平均为1.73,具有明显的规律,为顶板来压期间瓦斯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针对深部特厚煤层巷道地应力高、煤体承载能力弱、顶板下沉量大、两帮收敛严重等特点,以新巨龙煤矿2304N特厚煤层巷道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破坏关键位置,分析巷道变形原因,得出量化指标;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支护参数对其巷道控制影响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案。采用预应力锚杆、金属网和钢带在围岩内形成加固区,改变围岩受力状态;使用长锚索和锚索梁锚固巷道顶板,控制顶板下沉;在顶角和两帮打设锚索,提高围岩抗剪切能力,控制两帮变形。通过上述"锚带网索联合支护"方案的现场实施,经现场监测和钻孔窥视验证了支护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