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矿安全》2021,52(9):1-9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矿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10口煤层气井的排采气进行了气体组分、甲烷碳同位素、乙烷碳同位素及二氧化碳碳同位素测试,并结合研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特征对煤层气的成因进行了判别。研究发现:阜康矿区煤层气组分包括CH_4(81.79%)、CO_2(14.36%)、N_2(2.28%)和C_(2+)(0.99%),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_1分布范围为-58‰~-49‰,平均值为-53‰,乙烷碳同位素值δ~(13)C_2分布范围为-32.2‰~-23.1‰,平均值为-28.1‰,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值δ~(13)C(CO_2)分布范围为+8.5‰~+14.2‰,平均值为+12.9‰;研究区煤层气为热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的混合成因气,其中的热成因气为热降解成因,次生生物气主要是醋酸发酵形成的产物;急倾斜煤层和火烧区为微生物进入煤层提供了通道;温度适宜、偏酸性且矿化度较低的地下水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地下水渗流方向与煤层气运移方向相反,具有水力封堵控气作用;火烧区滞水层与煤层顶底板一同对煤层气藏进行有效圈闭,保证了混合成因气的储存。  相似文献   

2.
新疆阜康矿区大倾角煤层赋存特点决定了煤储层煤层气有明显的深度分带性,参数随埋深形成明显分区;使阜康矿区煤储层条件成为全国煤层气主产区(平缓倾角如沁水、保德外不同的类型),在勘探开发中对此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新疆煤层气开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煤层气勘探开发应坚持采用煤田勘探方法的思路,提出对大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方法与平缓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方法应有不同,平缓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一般网格法布孔,大倾角煤层煤层气勘探则采用剖面线法布孔,应当根据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烧变岩、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灵活布设孔位,保证煤层气开发的经济性,实现新疆煤层气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疆阜康矿区、新疆乌鲁木齐矿区煤层气开发为基础,归纳总结研究区开发成本构成,切实分析研究区开发成本,提出节约成本的环节和方法建议,为后续控制煤层气开发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阜康矿区白杨河西煤层气井网布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文龙  王亚超  曹建军 《陕西煤炭》2012,31(1):31-33,27
为调查并评价新疆阜康矿区白杨河西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和可采性,在白杨河西一带布设了煤层气小井网。通过对该区地形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的分析,结合国内其它地区小井网布设的经验,确定采用"W"型布设井网,并确定了井间距,以期对今后本区煤层气勘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煤》2016,(2):17-18
简述了阜康矿区地层及岩性特征,对在矿区煤层气勘探过程中所应用的微泡泥浆的配方及性能进行了介绍,说明了该泥浆的应用效果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今后在本区域应用微泡泥浆进行钻井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阜康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中等,且随埋深明显形成分区,文章从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烧变岩、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阜康矿区煤层气赋集规律,提出如下观点;阜康矿区煤储层条件与沁水、保德等国家煤层气基地储层条件有明显的差异,最大不同在于地层产状,沁水、保德盆地煤系产状平缓,而阜康矿区煤储层属于大倾角煤层,煤层大倾角使煤层气在深度上形成明显分区;阜康矿区普遍古火区发育,使煤层气风化带埋深加大;阜康矿区煤层气开发有利区为:古火区发育区适合开发深度600~1000m,煤层渗透率大于1mD。  相似文献   

7.
以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法、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层气储层特征。结合构造解析、盆地分析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区内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3号煤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储层裂隙系统发育,煤岩热演化程度较高,生烃潜力巨大;压汞孔隙度在1.40%~5.87%之间,渗透率(0.06~0.58)×10~(-3)um~2,储层较致密,储集空间以孔隙和裂隙为主。逐一分析了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活动、水动力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对煤层气聚集成藏的控制,综合分析认为顶、底板泥岩(致密砂岩)发育区、岩浆侵入活动活跃区、水动力弱~滞留区以及构造活动较弱区为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8.
依兰矿区煤层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依兰煤田煤层气富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了矿区内构造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气赋存规律,并建立了依兰矿区煤层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煤系顶部和底部发育稳定分布的隔水层,并在矿区中部形成相对滞留区,同时中部发育封闭性逆断层及次级背斜,矿区中部形成煤层气富集带,构成了依兰矿区典型的水力封堵-断层型气藏模式,逆断层所在的矿区中部将会是煤层气富集高产区.  相似文献   

9.
新疆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中下侏罗统,天山南北两侧的山前地带为主要富集区,主要区域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北缘、三塘湖煤田等,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矿区煤层气已经实现了煤层气产业化开发。本文对阜康矿区地层、构造、煤层、煤质、烧变岩、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新疆阜康矿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存在高倾角、烧变岩发育的等特殊性,使煤层气风化带埋深加大,煤储层非均质性加强,加大了煤层气经济开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阜康煤矿区构造、煤层、煤岩煤储层特征及影响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地质因素的分析,阐明了煤层气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目前最有利的开发区块是大黄山一白杨河区段。煤矿区煤层主要为长焰煤、气煤,煤层多而厚,其含气量较好,含气饱和度高,渗透性相对较高,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前景。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煤采气一体化开采模式较适合当前煤矿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刘家区煤层气开发实践,对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就单井控制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构造发育情况、岩浆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煤储层改造后的综合渗透率、临界解吸压力和盖层条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该区煤层气开发的布井原则和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6,(5):81-84
通过对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采用地表构造裂隙填图和井下煤储层精细对比解剖技术,结合煤储层观测取样和试验分析及钻、测井资料,研究了煤储层空间展布、岩石物理、含气量、吸附性、储层压力、大裂隙系统、气藏封闭性等特征,结果表明:44~#、43~#、42~#、41~#和39#煤储层适合煤层气开采;并提出了针对本区煤层气藏特征的井型选择、钻完井和排采等开采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查明煤层气垂直井产能的地质主控因素是较准确产能预测、资源评价的基础。根据恩村井田勘探、试井、压裂、排采阶段的资料,对煤层气开发区块内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含气性、水平最小与最大主应力、煤层气井平均日产水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模拟软件模拟比较了在其它地质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某一参数引起的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产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水平最小主应力、原始渗透率的大小对产能影响最大;产水量相对较大地区,原始储层渗透率、排液对产能影响最大,而其他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不大。目前恩村区块煤层气垂直井排采的结果充分说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潘庄西区3#煤层为研究对象,结合煤层气井排采资料及实验室测试资料,利用COMET3专用软件,建立了多井地质模型,设计了井间干扰模拟方案,探讨了多井开采过程中井间干扰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井间干扰大大加速了储层压力的降低,使得煤层甲烷大量解吸,有效解吸区面积增大,产气速度加快,煤层气总产气量也随之增大。井间距、渗透率、孔隙度是井间干扰的主控因素。井距越小,井间干扰越早发生,干扰越强烈;渗透率越大,储层渗流条件越好,排水降压速率越快,井间干扰越强;孔隙度在井组排采前期对井间干扰有较强影响,排采后期干扰程度降低。吸附常数对井间干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库拜煤田铁西区内煤岩组分、煤岩煤质、孔渗和含气性特征的分析,以及对铁西区内自然地理、火烧区、构造等因素的讨论,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内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和其他因素.主要阐明了研究区内主力煤层的孔渗、含气性特征以及煤层气逸散、封堵和成藏的主要特征.本次研究成果有望为南疆煤层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7,(7):113-115
基于对阜康西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分析,引入煤层气排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理念;在重点分析了地质条件、煤储层自身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相邻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排采的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煤层气排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体系,为煤层气排采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煤层气区块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地面钻探和煤矿巷道瓦斯抽采证实其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根据该区块的勘探开发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煤层气富集主要受构造条件、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剖析了其控制机理,优选了有利目标区。本次研究为降低该区煤层气开发风险和成本提供了保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6,(2):118-120
通过对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急倾斜煤层岩石物理特征、储层裂隙系统特征、煤层水特征的研究,发现本区煤层水垂向分带特征明显,气水分异程度比较高。对比研究了本区和沁南盆地煤层水赋存特征和可采性,认为本区可采性优于沁南盆地。在煤层气井排采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煤层气藏开发的井型、钻井、压裂和排采等工程技术给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铜川矿区16个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该矿区的实际地质和采矿条件,构建了10个采煤沉陷的控制因素,然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控制因素对采煤沉陷的"贡献"进行排序,再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这些控制因素作回归分析,得出的综合结论为:铜川矿区采煤沉陷主要控制因素依次是扰动系数、覆岩综合硬度、表土层厚度、工作面倾向长度、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