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目前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积极探求新型教育模式,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更加全面,但我国中小学校建设深受既有空间环境和固有空间模式的制约。该研究以时间为轴,通过分析国内外现代教育发展历程及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环境发展脉络,探讨两者之间的秉承关系及诱发机制。由此寻找影响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环境发展的动因,及其在我国内化演变的整体框架,揭示教育建筑中将教育理论和建筑实践结合的机制,并丰富建筑史的研究层次,完善有关我国中小学校建筑发展的整体研究,并对当代教育建筑实践提供方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书院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书院建筑理念对我国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环境建设仍然有着现实意义。通过对书院的文化教育和建筑环境特色的阐述,分析了书院在场址选择、建筑风水、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等方面对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环境建设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建筑形态学的研究,讨论了形态学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形态学的角度结合具体实例来审视建筑及其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意义,介绍了简约变形,表层深化,打散重构等建筑形式组合方法,以期指导建筑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从基本要素、概念结构到形态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设计转换过程,说明形态结构对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作用。对建筑形态学与结构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功能结构、材料结构、环境结构、形式结构和有机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形态结构为框架,对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很多中国人都认为“风水”是迷信的.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历史的共鸣,不仅对中国的建筑也对世界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建筑风水文化的经验认真研究总结,别除迷信,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教育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室内环境、节能与能源等方面的控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将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到教育建筑中,对促进教育建筑的良好有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书院自唐朝以来不断发展与演进,逐渐形成书院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书院建筑理念对我国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环境建设仍然有着现实意义。通过对书院的文化教育和建筑环境特色的阐述,分析了书院在场址选择、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等方面对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环境建设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建筑及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当下政策法规以及评价体系的引导下,中国的绿色建筑转型对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绿色建筑理论的注入给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育在价值导向、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长沙地区中小学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在结合长沙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特点,通过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了解长沙市中小学校教学楼的自然通风运用情况,分析教学楼自然通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新建改建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虽然学校的电气设计并不复杂。但变配电系统、照明及配电装置、弱电、防雷及接地等均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其设计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特别多,虽然学校的电气设计并不复杂,但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下面仅就设计中的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从供配电系统、照明插座、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四个方面论述中小学教学楼电气设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对小学学校建筑进行了几个方面的研究探讨,包含设计趋势、空间组合形态、安全设计、造型和材料以及对日光的利用等。提出了一些小学学校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和细节。 相似文献
18.
19.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学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小学建筑设计要适应城市发展带来的新要求,本文提出学校建筑综合体设置、注重校前区设计、校园资源社会共享的应对策略。通过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学校、平谷区小香玉艺水学校及天津生态城11A地块24班小学的实践,提出积极应对城市发展的策略,供中小学建筑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震后重建的某镇中心学校的电气设计,探讨了震区中小学校电气设计中配电系统、照明、防雷与接地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介绍在设计中采用的一些防震措施(充分考虑震区特点,对安全性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