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某城市政务新区为例,在概述该新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现状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生态单元视角以及植物生态单元景观设计、硬景生态单元景观设计、文化生态单元景观设计等方面对该政务新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新区建设是缓解老城区人居环境及容纳力、承载力,为城市谋求发展的新路径、新区域、新机遇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建设进程缓慢、本土人文气息的缺乏、周围配套性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新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存在较大的难度。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骨架所在,为此,论文从道路绿化出发,从基于生态单元角度对该政务新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易倚冰 《城市建筑》2013,(12):17-17
本文根据人居环境的概念,指出乡村人居环境涵盖了生态村建设内容的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两方面,侧重从生态人居的角度,选取了交通、建筑、绿化景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对生态村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电影的画面角度切入,展现以舟山群岛为例的小型海岛人居环境的起伏历程。基于海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一步从电影的场景中寻找几个人居环境学科的研究子项,并从分析问题直到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侯鑫  顾大治 《住宅产业》2022,(9):29-32+44
本文根据人居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对滨湖新区建设、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借助空间句法分析新区城市道路的可达性特点,对合肥市滨湖新区的人居环境情况做出整体评价,为下一步提升新区道路交通的通畅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撑,为实现“以人为本”的便捷出行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是城市新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社会场所。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问题不仅体现着城市新区的城市面貌,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美学特征出发,指出城市新区公共空间在形态、环境、意象等方面和谐统一的营建原则与策略,从而提升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满足人们对城市美、生活美、社会美、文化美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6.
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分析,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城市用地、城市交通、资源和能源、城市生态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地下空间利用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准格尔旗煤作为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城市建设中突出了以煤炭资源延伸的产业布局特征,但随着人居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发展宜居城市的目标和诉求愈加强烈。准格尔大路新区的发展一方面要承接城市空间的功能性拓展,同时必须承载脆弱生态环境区的生态安全功能和环境品质提升功能。本文通过对准格尔旗城市发展所面临生态修复、功能拓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需求和问题分析,研究准格尔旗大路新区空间拓展和文化生态旅游空间建构,通过分析准格尔旗当地的生态本底、文化积淀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以发展诉求为导向,提出基于生态空间、文化特色及旅游产业空间优化整合的空间规划和建设发展思路,从城市空间建构的视角透视基于城市产业发展的空间转型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缘地策略既是一种技术策略,又是一种文化策略。针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复杂性,指出山地人居环境设计应从狭义的缘地策略走向广义的缘地策略,并对相应的生态整体规划、生物气候设计、适宜性生态技术设计等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强调通过形态、生态、文态的深度整合,实现山地人居环境的整体适应性,体现缘地性的生态内涵、美学价值、地域文化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小城市新区土地利用和空间组织、交通系统、人居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规划建设引导策略,以使新区向着新旧协同、资源集约、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人居环境建构的策略与方法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以典型北欧生态型城镇——哈默比湖城、维基实验新区和首届欧洲住宅展览会为借鉴,立足于生态型城镇的"开放空间"系统探讨其可持续性,在把握开放空间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从水体、土壤、物种与园艺,以及小品设施等环境要素入手,揭示融入其中的多元生态策略和绿色技术,从环境要素、规划依据、生态策略和特色模式4个角度为中国两型社会建设和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舟山群岛作为典型的海岛地区,长久以来部分人居环境的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产生了海岛很多空心村甚至空心岛。在新时期的国家战略规划下,海洋经济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对海岛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舟山新区通过怎样的发展路径,有效的疏导海岛空心化问题,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气候与建筑一直相互作用并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海岛人居环境是人居营建体系里面的一个分支。本文以舟山群岛为例,挖掘海岛的营建体系必须考虑和适应的外界因素及应对的手法,对"过去-现在-将来"海岛的人居营建体系研究和进步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加华 《城市建筑》2014,(32):49-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坚持生态原则,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讨论,希望生态化建设能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解析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系统,分析其文化生态特征,并以重庆金刚碑历史街区为例,从文化生态网络系统的构建、文化生态廊道的重构、文化丛特征的凝练强化以及文化生态氛围的动态创造和保护等方面探寻其文化生态发展的适应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Z1)
Connotations of genius loci of urban public spaces were explored,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of Daihu landscape design in New Shouzhan District, Changle City, Fujian Province was introduced. Design concepts, layouts and patterns were summarized by combining with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area. Functional zoning of Daihu landscape design was analyzed, human-centered site planning stressed to realize functions of new urban public spaces, regression of cultural and humanistic properties of these spaces, so as to provide diverse option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s.  相似文献   

16.
浅谈古城平遥的建筑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形成有特殊的文化背景———晋商文化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杰出作品 ,平遥古城无论从城市规划、城墙建筑、城市街区布局等诸多方面都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因素 ,而作为中国北方汉民居的代表 ,平遥民居则以四合院的形式向现在的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居住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居住区规划原理,分析村镇住宅小区规划的内涵,以光泽县止马福春小区规划建设为例,从规划布局、建筑造型、功能空间、人居环境等方面对村镇住宅小区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舟山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城市,自古城市特色鲜明,具有海岛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双重特点。本文根据舟山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对城市特色的三个构成属性:历史文脉、天际线和空间形象的分析,认为在舟山市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中,必须保留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保持海岛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塑造"城景交融"的海洋文化空间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活动加速着海岛渔村景观的演变,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涌现海岛,人们为了满足舒适的旅游需求,大肆开发海岛,海岛景观正在发生巨变,海岛渔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变。海岛环境既敏感又脆弱,因此海岛上的任何人类活动都应该慎重。景观设计是对海岛景观产生严重影响的活动之一。景观设计在创造满足人类活动的场所空间的同时,必须把海岛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对这个生命体产生的影响与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两堤三岛是西湖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湖山观赏游览格局,其传统植物景观历经百年来的建设,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生于当下。以民国时期至今的历史照片为线索,将定点重复摄影引入植物景观的检测和量化,研究西湖两堤三岛植物面貌的演变情况,并探究其演变特征和原因。研究表明,两堤三岛植物景观建设同时受到社会政策、自然演替和文化内驱力的影响,在延续历史特色的基础上逐渐由广度走向深度,不仅绿量得到显著充实,植物配置种类和群落结构也趋于丰富和完善。应保持西湖两堤三岛植物景观的真实与完整,维持传统特色并加强局部节点的景观营造,同时关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密度变化对人视角下湖山风貌观赏效果的影响,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