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城市在快速城市化冲击下城市生态隔离区保护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生态隔离区规划应对策略,强调以城乡统筹发展观为认识基点,变消极保留为积极保护、统筹发展,实现规划、发展"先入为主",并以厦门市后溪北部生态绿楔片区为实例,从项目策划、生态保护、发展经济及规划控制等方面探讨城市生态隔离区的规划思路与要点.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为代表的一大批封建城市在近代开始了向现代化城市的快速转变,城市的突变型发展也由此展开。研究此过程中城市生态空间的演变,既有助于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又有助于对突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建成区的生态问题根源的剖析。该文以郑州市为例,对郑州市近代的城市突变型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空间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生态本底和要素、城市规模、城市职能转变等方面探讨了突变型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空间变化的特征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合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湿地基底与因子的修复,促使湿地的自我修复、发展和维护,最终达到最小人工干预下的湿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承载地研究是对城市生态承载力和城市生态足迹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把城市生态需求与供给的博弈关系从市域扩展到区域、全国、全球等三个层次,以此来解释城市生态足迹理论不能解释的城市生态盈亏与城市兴衰的关系.城市生态承载地分内部与外部生态承载地两类,外部生态承载地以行政单元作为生态性生产地的基本单元,内部生态承载地以生态性生产地的实际形态来表达,GIS分析法和生态足迹计算法是生态承载地的基本研究方法,城市生态承载地分布格局有地域结构与地域状态两层含义,地域结构反映的是6类生态性生产地的组合及其综合特征,地域状态反映的是生态承载地的生态稳定性与生态服务质量特征.生态资源地域分布、资源规模、服务质量、市场竞争成本、通达性等直接影响城市生态承载地的分布格局.城市生态承载地分布格局的合理性评价以及城市生态可持续潜力的预测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采用空间跨越式的发展方式,来换取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有些城市由于对跨越门槛的认识不足,在城市跨越用地门槛后迷失方向.现从门槛理论与跨越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认为两者之间是动态的、相对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南昌城市空间跨越发展研究,从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跨越式发展适用范围、城市空间跨越后的共性问题等角度,分析跨越门槛与城市空间整合的关系,强调成功的城市跨越式发展,对用地门槛的跨越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的功能整合与空间结构重组才是跨越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城市的空间存量属性明显增强.多数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早期的“飞速拓展”转向“稳定优化”,在此过程中,许多城市面临对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做出抉择的巨大挑战.而城市的发展模式由来自城市外部原生地理环境、毗邻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社会关系以及城市决策者的政策发布等多种复杂性因素共同影响决定.本文...  相似文献   

7.
8.
广东河源市全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功能齐全的发展市场经济服务平台,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为把市政府所在地槎城的城市功能做全做强做大,近五年来,河源市政府共投入5.67亿元,重点对槎城的六个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 一、深化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源建市之初,由于对规划的认识较模糊,就仓促一边请人做规划一边开发搞建设,结果编制的规划太粗,  相似文献   

9.
饶戎 《城市规划》2011,35(Z1):16-20
以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为例,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探讨了在特殊的城市垃圾地生态修复层面上,在不同的生态本底现状条件下,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问题、目标确定与功能要求、受限条件、城市特征及城市肌理与空间构成等方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城市空间的发展特征研究——以郑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随社会的发展而转型,研究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以郑州为例指出城市转型主要表现在城市性质与空间结构的变化上。城市空间变革受政治、经济、社会、城市规划等多种动力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城市转型期的空间发展具有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导致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小城镇水环境现状,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对低影响开发视角下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思考,提出了从流域、街区、地块三个层面解决小城镇水环境问题的规划思路,并以河南省扶沟县高铁新区方案设计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中雨水资源涵养与利用实现了地区达到白给自足的水平衡,是当今可持续生态景观设计回归自然理念的解读。本文以北京未来科技城滨水森林公园为例,阐述节水型绿地中雨水利用,在实现了生态环境恢复同时解决了场地经济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黄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44-145
校园公共活力空间是学校公共活动开展的载体,其品质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影响着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文章针对当今校园公共活力空间在表达方面所暴露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对校园公共活力空间的主要特征因素进行简要阐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空间活力营造原则,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的主要活力空间进行表达评析,并给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怀新 《建筑与文化》2016,(10):246-24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一些被外界遗忘的传统民居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文章结合柳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以当地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当下传统民居发展的三个不同层级入手,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诠释了传统民居通过市场途径寻求出路、以市场为主导适度变换功能属性并得以延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广东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其在六个不同时期城市发展和自然景观变迁之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其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肇庆山水城市空间景观格局现状,从“山”“水”“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肇庆市的具体景观格局,分析其空间特点、视觉联系、生态影响和现状问题,从而提出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肇庆山水城市所面临的挑战,为今后肇庆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为肇庆山水城市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力  钱凡 《建筑与文化》2016,(4):126-128
本文针对城市景观风貌提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借鉴型、深化加强型、局部整改型、重新布局型和规划发展型五大提升模式,每种模式分别提供针对性的提升指导细则的论述。通过将南宁市重点公园广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总体、片区和重点单元三个层面,遵循城市整体景观风貌提升的总体布局与文化属性,结合现状调研分析将区域范围内所有地块进行分类并与五种模式匹配,对每个建设主体在城市景观风貌提升工程中的落地实施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指导,对城市的实用性要素、形象性要素和文化性要素进行系统性的提升规划,构建可持续化、生态化发展城市构架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戴民  徐苏宁 《规划师》2012,28(5):59-63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触媒,同时也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资源,对所在区域的特色塑造、文化品味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大庆市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从城市滨水区功能定位、土地利用、景观规划等方面为大庆市水体水系统一布局治理、滨水区的开发利用协调安排提供了依据,为充分发挥大庆市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优势,提高大庆城市形象,建设"天然百湖之城"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当代城市设计理念都是以动态交通为中心,高速移动的交通方式蚕食了人们步行的空间,旨在提供可停歇空间的“容器”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弥足珍贵。文章以武汉昙华林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中容器的价值,及其对人和城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大尺度街道线性空间如今在东西方城市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因其在位置和尺度上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地带动城市发展。结合典型成功案例——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普拉多大道,阐述大尺度街道线性空间的概念及特点,为我国当前城市街道线性公共空间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使城市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市民,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传统的城市交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必然选择,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但通过实践证明,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未能有效解决城市问题,梳理城市空间结构。本文通过探析我国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轨道建设与城市规划体系协调机制,并应用于贵阳市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