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逐点录像和定点录像的方式对厦门明发商业广场的每个公共休憩空间进行位置编号,记录空间现状环境,统计空间使用情况,观察休憩人群构成及活动规律,最后从宏观空间组织、中观空间设计、微观环境设计及座椅设置四个层面入手探讨购物中心公共休憩空间设计,总结一些设计方法与技巧,希望能为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范东林 《建材与装饰》2022,(11):150-152
地铁是现在城市里必要的交通工具,每天人流量不计其数,地铁站台防排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有效排除车站站台层烟气,就要使用较好的机械排风和补风的措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地铁站台的火灾问题.本文简要概述了地铁车站站台层火灾的特点,对其排烟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地铁空间特点的分析,结合对国内外主要城市地铁空间设计的研究,重点分析探讨地铁空间设计的一种理念:抛开为遮挡而装饰的设计目的,结合地铁空间属性及功能特点,透过界面的表皮采用与空间构筑、设备布置密切结合的设计手法,适度的开敞是提高地铁空间使用效率和舒适度的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地铁站艺术空间的环境设计及其艺术特征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地铁站内的空间艺术不仅可以作为城市公共艺术来提升民众文化修养,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地铁的空间艺术环境不仅能体现一座城市的风情和民俗,也可以成为一座城市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名片。该文通过对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评价,运用建筑空间设计、艺术学、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天津地铁6号线新开通站点的艺术空间环境进行了全面考察,希望对其他地铁站点的艺术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逸达 《居业》2021,(11):117-120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第一批城市居住小区休憩空间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使用层面都逐渐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空间狭小形状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环境脏乱、空间功能不全是这类小区休憩空间普遍存在的缺陷.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结合本土思想演变而成的宗教流派、思想流派.禅宗于唐宋时期传入日本,得到弘扬并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日本禅.日本禅追求侘寂的思想,使其在空间设计上表现出了独特的韵味.如何使狭小空间充满韵味、如何布置空间各景使其和谐悦目,是日本禅空间设计一直探索的题目.笔者认为这些方法恰好可以用来改善我国旧小区休憩空间的现状.因此本文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对现存旧小区休憩空间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结合日本禅意空间设计的案例,对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地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铁环境能影响人们的使用感受,如何优化地铁内部空间设计,提升地铁服务质量,是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空间设计是地铁建设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空间设计能够优化地铁内部布局,调整纵向与横向结构,提升地铁空间应用效率.结合国内地铁车站空间设计案例,分析了地铁车站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理念,对地铁车站空间设计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9,(14)
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地域性、文化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下文针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元素的设计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使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理工大学地铁站候乘空间为例,依据气候缓冲梯度对严寒地区地铁候乘空间设计温度区间进行研究,提出修正建议温度值与温度区间,为提升寒地地铁候乘空间热舒适性提供参考依据.以沈阳理工大学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冬季沈阳地铁候乘空间的热舒适情况,并将地铁站候乘空间分为出入口、站厅和站台3个空间进行研究,根据实测数据和设计规范调整温度上限和下限,求出建议温度值,分别得出3个修正后的中值温度和温度区间.在使用HDR指标证明沈阳冬季地铁候乘空间的热舒适时,利用3个空间的修正建议温度值和温度区间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筑设计要充分与空间设计相互融合。本文以某地铁站台为例介绍交通建筑的空间设计、人流组织,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铁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地铁公共空间逐渐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以合肥市大东门地铁站点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筛选地铁公共空间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对站点进行满意度与重要性评价。综合IPA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便捷合理性、舒适人性化、地域文化性、区域复合性等优化原则,针对大东门站的流线组织、功能布局、物理环境、服务设施、场景营造、周边衔接等层面提出具体优化改进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高校广场边缘空间的人性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校广场边缘空间的特点、人性化及相关概念的论述,分析了其设计要素和特征,然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指出高校广场边缘空间的人性化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感官、行为、生理及审美等要求,以创造出更好的学习、交流沟通和休闲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尝试通过对当代办公空间设计新概念的研究和探讨,找出其中对以往设计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启迪。文章以满足人精神需求的观点为出发点,从环境保护、张扬人的个性、功能复合化等方面分析当代办公空间中的设计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
风景园林专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培养风景园林创新设计人才是风景园林高等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概述了创新人才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具有探索性、综合性和主体性3个基本特点,设计过程可分为选址、提出规划理念、规划理念空间化3个阶段。指出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并从阶段任务、培养目标、培养手段与方法3个层面,分别对选址阶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规划理念阶段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规划设计理念空间化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进行探讨,以期拓展培养风景园林创新设计人才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系统具有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由于受城市空间限制和最大程度发挥地铁运营效能的考虑,地铁车站的位置可能不位于线路的直线区间,地铁站台的形状也不是常见的直线型,而是圆曲线型或缓和曲线型.屏蔽门系统受地铁车站站台形状约束,其规划设计必须考虑轨道-门-站台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并需要为此进行充分的安装测量工作.文章对此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可供有关规划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娟 《山西建筑》2010,36(16):20-21
通过对"休憩""开放空间"概念的理解,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了"休读空间"含义,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入手,从校园规划、竖向设计、植物景观、灯光照明四个方面粗浅的阐述了高校休读空间规划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憩设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爽  石慧 《山西建筑》2009,35(27):25-26
指出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休憩设施虽然规模不大,却对环境的使用方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人的角度出发,从人如何使用空间和设施、空间和设施如何引导人的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外部空间中休憩设施的设计依据与原则,以使外部空间环境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们日常生活日益增多的需求与城市开放空间缺乏活力的矛盾,提出具有人的尺度的生活场景之设计手法来营造和恢复城市空间的活力,满足人们交往与休闲的需求。希望能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解晴  马中军 《山西建筑》2012,38(25):11-12,59
结合建筑的本质,以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设计的起源,分别阐述了行为空间及知觉空间的功能设计要点及应用实例,指出建筑设计的源泉来自于多样化的人性需求,因此设计建筑时应研究人的行为模式、生活轨迹、心理感受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环境行为理论为切入点,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宿舍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从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行为心理特点出发,对高校学生宿舍的空间设计提出设想。希望将空间设计摆放在大学生心理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考虑,使高校宿舍空间设计更加人性化,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地铁站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方  陈红 《华中建筑》2014,(10):60-63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的大量修建,提升地铁站内部空间环境,改善无障碍设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地铁站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类型,与其他城市空间相比,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是城市交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该文从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概况入手,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在车站空间内的特殊要求为前提,提出了在地铁站空间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地铁站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发展现状,结合特殊人群在地铁站空间环境中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对无障碍设计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他们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探讨具有参考性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