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萍  陈华 《建筑设计管理》2011,28(12):46-47
以拉卜楞寺的客观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分析了拉卜楞寺寺院整体空间形态形成的各主导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宗教观念、建筑技术材料。以期为拉卜楞寺传统空间形态的延续与发展作出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圆明园是中国写意山水园营造的巅峰之作,其山形水系是园林遗产保护的重要部分。圆明园三园虽景点众多,空间复杂,但都有着清晰的整体脉络,三园各具有独特的整体空间格局特点。圆明园的掇山理水和空间营造,包含各种丰富多变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山水空间,与园中园的造景特点和功能需求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和空间感受。对圆明三园的空间格局和蕴含其中的典型的空间类型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陈坦  朱清扬  常江 《华中建筑》2020,38(11):71-75
以山水视角探寻城市空间的演变与发展,是塑造城市特色、摆脱城市趋同性的重要途径。徐州丰富的山水资源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营建,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徐州水系、山体与城市发展的演变,从古城选址、水系变迁、山体格局等方面入手,总结徐州山、水、城空间格局从相离到共生的发展趋势,并对当前城市生态格局进行梳理,为缓解当前城市发展矛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将拉卜楞寺建筑布局及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阐述拉卜楞寺的建筑总体布局,分析拉卜楞寺建筑布局的特点,归纳拉卜楞寺建筑空间的类型及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针对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山水人文营建传统几近断裂的问题,结合乡村规划建设中传承地域文脉、重塑风貌特色、提振社群凝聚力等现实需求,运用“多源文本与空间比对互证”的方法,通过挖掘和解析15座关中经典古村落空间格局的历史形态,提炼“空间组织的层次性”、“内外环境的关联性”、“人文结构的引领性”等空间组构秩序,并从融合环境形势、凸显人文结构、强化景观体验等方面,揭示与阐释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山水人文营建经验,旨在弘扬本土优秀营建传统、提升城乡保护与传承营建实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传统城市积淀的山水人文空间格局开始走向消解,城市特色丧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面对当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文章从富平这一典型案例入手,探讨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保护和传承策略,提出开阔视野、建立信息库、类型化保护等策略,组构出规划保护结构。通过研究古城山水形势与人文空间塑造,从构建未来城市格局秩序的角度,确立城市发展新轴线,思考规划布局和关键空间建设,串联城市外围要素,构建郊野环线,统筹布局城市标志空间,构建融汇古今的富平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和美丽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当前传统村落凝冻式、碎片化、文脉断裂的保护现状,亟待探索基于“整体性”的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路径。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作为中华优秀的村落营建经验“一举而百善”,是物质空间关联形成的整体景观、生活方式与情感凝结的文化网络,蕴含了自然山水环境下的人地共生理念。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保护利用应按照在地原真保护、民本活态利用、区域统筹协调的原则,围绕阐明核心价值与要素、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协同多维传承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撑措施的内容,据此,本文提出集中连片区划定集群保护、历史格局修复、新旧协同格局传承、土地利用管控、动力培育与活力提升的路径。这对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弘扬文化现代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南麓人居环境空间集中于哈密盆地内的绿洲,自原始聚居空间形态出现于天山山南独立沟系后,直至清末时期形成了“三城毗连 1)”的空间格局。本文以哈密三城在历史空间格局中的布局形态出发,在古籍与文献解读、信息归纳、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理论与空间图解分析方法来梳理、归总营构要素与整体空间秩序,提炼营建结构与特征,发掘并诠释城邑形态表征下所蕴含的山水空间营建智慧,为区域传统风景营建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
兰州碑林博物馆营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依托山势,俯眺黄河,体现特有的山地建筑特色和地域特征;文章通过对建筑空间环境和景观环境的论述,探索在山地建筑的创作中如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组织在一起形成优美景观的设计方法,为山地景观设计中创作出尊重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景观原型意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荣格分析心理学原型理论,从文化心理认知层面分析原型意象成因与空间观念。从景观形态角度解析原型意象的基本空间类型,以及通过景观物象空间构形呈现、衍化与相互融合的空间特征,揭示传统山水建筑景观的成景理念与多样性空间形态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11.
绍兴东浦古镇是历史悠久的水乡集镇,是著名的酒乡、桥乡、名士之乡。本文基于现场的调研,从选址、总体布局、水系和街巷网络、水乡建筑、特色景观节点以及景观序列方面,全面总结了古镇景观特色。该成果有助于对于今天对东浦古镇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盐官古镇既是明清以来的重要观潮胜地,又是历代海宁县域的行政中心、地区贸易中心和军事重镇,承载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潮文化。本文基于现场的调研,分析了钱塘江潮对于盐官镇的塑造以及观潮文化,并从选址、总体布局、水系、街巷、观潮景观带以及重要节点方面,总结了古镇景观特色。该成果有助于对于今天对盐官古镇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白鹿洞书院建筑环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白鹿洞书院的文化教育和建筑环境特色的阐述,对书院建筑与风景相互结合相互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对书院这一特殊场所的意境处理、氛围营造等手法加以研究,就其对现今园林规划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学习及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徽州地区,祠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至今仍保留很多遗存。在徽州游历不可避免地会遇见祠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祠堂。本文所陈述的是祠堂中的最重要类型——宗族祠堂。文中概述了祠堂的起源以及宗族祠堂与徽州宗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几种类型的宗族祠堂之间的异同,使人们对徽州宗族祠堂有一个总体而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清帝以兴黄教以安诸番的政治目的十二次西巡五台,并在此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驻跸体系。其中,菩萨顶行宫因所附庙宇权力最盛、历史最久、驻跸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而最具代表性。本文根据清宫档案等历史文献,探究菩萨顶行宫的建置沿革及功能转变,解析菩萨顶行宫的山水格局、文化景观与宫室营造。  相似文献   

16.
清帝以兴黄教以安诸番的政治目的 十二次西巡五台,并在此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驻跸体系.其中,菩萨顶行宫因所附庙宇权力最盛、历史最久、驻跸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而最具代表性.本文根据清宫档案等历史文献,探究菩萨顶行宫的建置沿革及功能转变,解析菩萨顶行宫的山水格局、文化景观与宫室营造.  相似文献   

17.
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称,其传统的佛教建筑具有以泉州木建筑为代表的闽南建筑特色。本文从佛教教义理论与行为规则、中原官式建筑、本地民居建筑、海外建筑文化四方面入手浅谈其对泉州传统佛教建筑型制特征的影响,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进行了寺庙景观,禅宗景观以及道观景观是如何通过造景以及植物的配置来达到它们独特的环境现象的研究。从寺庙建筑布局,景观主要造景元素以及景观铺装材质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寺庙园林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古典禅宗寺庙园林空间布局和元素对现代景观园林环境设计的意境塑造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彬 《城市建筑》2014,(11):55-55
韩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西岸著名的城邑之一,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本文以韩城古城文庙为研究对象,从建筑设计专业的角度,分析了韩城古城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对古城传统风貌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乡村聚落边界的构成、生长与变化及其形态特性进行了探析,指出了边界形态是乡村聚落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表现为复杂、模糊与不确定性,进而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边界形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