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石头上的艺术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石雕是中华建筑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建筑语言,用于古代宫殿、寺庙、石窟、民居建筑装饰等。石雕上的图形反映出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表达出不同的艺术设计思想,本文通过对石雕上植物图形的解读、分析,从形态变化历史的角度归纳出中国石雕图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我国的传统建筑物在建筑造型与建造手法上都表现出了十分精湛的技艺。除此之外,传统建筑物的装饰细节也十分精美,大量的传统雕刻图形装饰着传统建筑。研究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雕刻图形,能够充分了解传统建筑中的木雕艺术、砖雕艺术、石雕艺术的艺术文化特点与雕刻图形艺术。从传统文化视角出发,寻求传统雕刻图形艺术的现代应用之道,在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丰富现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田然  张婷 《中州建设》2006,(1):66-66
由无数无名工匠世代相传所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取得了独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伟大成就。这些建筑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树整体中的一枝,和其他备枝一样也散发着东方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伟岸俊秀。  相似文献   

4.
李纯 《新建筑》2012,(5):128-131
湖南省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的群山之中。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千余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原世族来此定居,他们所带来的不同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历经千年融汇成当地特有的民间建筑风格。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集中体现在村落的祠堂建筑上。当地祠堂建筑形成了特有的较为稳定统一的平面布局形式和建筑结构模式,在局部造型和雕刻彩绘上体现了一系列地方特点和变化。汝城祠堂建筑群较完整地保留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原真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非常珍贵的建筑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天安门、黄鹤楼、园明园、比萨斜塔来说明建筑是一个文化领域,又是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们不但是古迹,而又是历史见证物,是建筑与艺术,建筑与历史的统一体。从这些建筑上能了解很多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特有的居住建筑形式,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建筑样式上融合了中式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的建筑风格,是与青岛殖民历史和本土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形式。里院建筑记录着青岛平民阶层在特定时代的生活状态,成为青岛平民文化的博物馆。该文通过分析里院建筑的建筑形式、空间特点、街区特色及现状保护情况,同时对里院的文化、历史及艺术价值进行阐述,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于这类建筑群的关注,以促进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文脉保护。  相似文献   

7.
建筑文化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是一种文化载体。纵观建筑历史长河,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都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深地沉积下来。这些文化现象包括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等。它们都是人类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沉淀,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反映着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国建筑伦理文化对空间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化重系     
正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延续历史,但同时超越传统,连接当代。它一方面体现了我们时下的生活,另一方面亦受传统思维左右。然则当代文化秉承两者,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取态,包括空间组织、物料使用、美丑判断、价值取舍。而此等元素的结合,正是建筑能言之有物,成为原创作品的关键。建筑之有别于其他艺术,在于它离不开当地性及当时性。中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历史文化悠久,在经受漫长的演变发展后,仍保存着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鄂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则是其民族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从建造它的外部造型或内部空间来看,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信仰与风土韵味。文章从鄂西土家族建筑的造型艺术视角出发,通过对吊角楼建筑空间特点的分析,总结土家族吊脚楼特有的艺术价值,找寻传统建筑空间在当代的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璐 《建筑与文化》2020,(7):146-147
北海公园的静心斋原是一座清代建造的皇家园林,后经修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处别致的公园景观。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建筑和景观园林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构筑物和植被景观。对历史建筑和园林景观的保护及再利用不仅能够保留所处城镇街道的城市空间格局,保留城市文脉和社会共同记忆,更能够保存住中国特有的建筑和园林景观文化。文章通过北海公园静心斋的保护与利用,探究历史建筑和园林景观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及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旻 《城市建筑》2014,(17):275-276
当代艺术与建筑貌似是两个互不相往来的意识形态,但其实互为贯通,只是一“墙”之隔。通过对朱锫设计的蔡国强四合院进行分析,对比两位所创作艺术的表达方式,寻找出了建筑与艺术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媒介来诠释现代东方意境的。  相似文献   

12.
砖雕是指用工具在青砖上雕刻出人文、山水风景等图案,它的艺术形式多用于装饰墓室、寺庙、民居建筑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具有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等特点。而作为砖雕主要流派的徽州砖雕,是徽派风格的传统雕刻工艺,其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罩、窗罩等处,从而使建筑更加具有立体感,凸显庄重。在阐述徽州砖雕历史的同时,并探讨其艺术特征以及发展现状,从而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期望能传承和发扬徽州砖雕艺术,研究和开发适合当代社会的新砖雕艺术。  相似文献   

13.
高俊华 《山西建筑》2011,37(20):227-228
对石家大院及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综述,并就石家大院的雕刻手法作了详细介绍,通过运用砖雕、木雕、石雕的装饰方式,使石家大院的建筑具有了艺术的外观形象,更让石家大院的建筑艺术具有了思想内涵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对古建筑墙身的处理,往往表现了建筑物的精致程度。而砖结构的建筑,也因它本身的结构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建筑技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用砖作砌筑材料,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砖的制作与砌筑技术逐渐发展,到清代建造的墙壁,在砖料的加工和墙身作法上,已经相当规矩细致的。本文具体介绍清式营造工程一般砖料和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胡媛媛 《山西建筑》2014,(27):225-226
以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哈尔滨231栋近代建筑装饰的调研,以传统美学和技术哲学为主视角,对近代建筑装饰所使用的木材、砖、石材、抹灰以及铁艺的施工处理及艺术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中揭示了质料因素在塑造建筑装饰之美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宪玮 《城市建筑》2014,(11):119-119
通过对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学习和使用,从合理选择建筑物平、立面形状,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有效设置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等方面论述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要点,并提出相关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娜 《山西建筑》2014,(9):239-240
通过对我国砖雕艺术起源和发展的介绍,探讨了天津砖雕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发展空间,详细阐述了天津砖雕装饰的特点、艺术风格及寓意,为今后对砖雕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以木构架作承重体系,墙身并不承重。不过,墙体在许多木构建筑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起围护作用,且对建筑外形有一定影响。对古建筑墙身的处理,往往表现了建筑物的精致程度。而砖结构的建筑,也因它本身的结构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建筑技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用砖作砌筑材料,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砖的制作与砌筑技术逐渐发展,到清代建造的墙壁,在砖料的加工和墙身作法上,已经相当规矩细致的。本文具体介绍清式营造工程一般砖料和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李俐  张恒 《华中建筑》2005,23(4):137-139
泉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独特的红砖文化。红砖墙装饰艺术,工艺精湛,寓意丰富,装饰手法丰富,极具艺术价值。其艺术特征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的特征,与绘画,图案等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泉州传统民居的姜感与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20.
王海芹 《城市建筑》2014,(8):277-278
由于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砖不再适合于作为承重结构,不应该再被伪造成传统意义上的承重墙,而是应该诚实地表明自己面层的属性。研究砖作为面层材料的建造方式以及作为幕墙的透明性,无疑是实现其现代化所必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