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褚冬竹 《新建筑》2005,(2):39-41
在“西安市明城墙北段连接工程”的概念设计竞赛中,采用“负城墙”作为构思的切入点,以此解决西安市明城墙在火车站前的缺口。  相似文献   

2.
周成海  丁勇 《山西建筑》2006,32(24):43-44
在回顾了南京明城墙历史形制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南京明城墙的遗存现状,并针对南京明城墙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保护和修缮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以达到对南京城墙的有效保护与改造。  相似文献   

3.
张辰 《南方建筑》2006,(9):66-70
为了更好地展示南京明城墙的风貌,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善其在城市中的状况.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在当前南京市的城市环境下明城墙的现状究竟是如何体现的?人们现在对明城墙的认知情况又是怎样?本文在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南京明城墙在人们认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尝试以南京环城水系和城墙端头作为切入点,对明城墙的修复与整治提出一些切实的、可操作的有益策略.  相似文献   

4.
南京明城墙景观再生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明城墙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流传到今天被赋予了作为城市景观的新价值。本文在调研南京明城墙景观再生的格局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与南京城市山水格局、古都风貌的关系以及明城墙遗址公园、明城墙周围景观环境整治方面的现存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京时空特征与明城墙意象特质的分析提炼,及对城市标志产生机制的思考,提出将明城墙风光带塑造成为南京历史与未来城市标志的规划定位和相关设计原则,以期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最大规模的实现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正平 《城市规划》2001,25(4):65-69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 ,“得山川之利 ,控江湖之势”。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并完善法规体系。努力挖掘城墙的内涵 ,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利用明城墙及其周围的风景资源 ,使之成为环城绿带 ,改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7.
文化古迹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更有其众多独特的历史文化标志。谈到南京文化古迹,不可不谈的肯定是建造于14世纪中叶的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经过600多年的文化沉淀,迄今为止依然屹立于虎踞龙蟠之地,成为南京古都的一大特色,更是所有南京人民的骄傲。明城墙是南京的记忆,更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4日凌晨,从法国巴黎传来喜讯,经过参加世界遗产大会的代表举手表决,南京明孝陵与北京十三陵以全票双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从1987年中国故宫等6处遗产被首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中国已有21处文化遗产、4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四大古都中,只有南京尚无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京市在1998年曾经计划申报南京明城墙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明城墙的保存现状及周边环境的整治情况与世界遗产的审核标准相差较大。2000年8月,世界遗产理事会东亚区协调员亨利·克利尔博士来宁考察。这位国际专家对浓缩了中国陵墓建筑精华的明孝陵惊叹不已,他赞叹地说“明孝陵的历史文化价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不申报太可惜了!”他建议南京暂时放弃明城墙,将明孝陵作为第一个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当月,南京市决定:启动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明孝陵迈出了“申遗”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王成康  张译元 《园林》2022,(6):105-110
为弥补当今遗产保护领域从游客主观视角出发自下而上探寻遗产景观与人类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以景观环境多样的南京明城墙为例,通过收集大众点评网游记数据,借助NLP算法,运用语义分析文本等方法得出游客的情感与行为偏好,从而探究游客行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明城墙的评论数相对于南京市内其他景点仍有较大差距,其景观与人类的互动性和保护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2)游客评价中积极评价约占80%,消极评价约占20%,游客对南京明城墙以及周边整体景观环境的体验满意度、认可度较高。(3)分析积极与消极评价内容结合场地调研,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南京明城墙遗产景观的保护经验及优化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验证了“社交网络文本数据”在遗产景观保护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为未来遗产保护和城市绿地规划等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1,(1):306-309
南京锋尚国际公寓坐落于南京下关区小桃园风貌区,“狮子山一清凉门”风光带中段.南接秦淮河.东临明代古城墙、挹江门。由于毗邻明城墙遗址公园,地块周围树木林立.河水环绕.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古迹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句法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工具,以空间句法在大学校园空间研究中应用可行性论证为研究基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对大学校园的户外交往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与实际状况进行实效比对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和梳理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在空间系统层面的内在机理。研究的价值在于针对存在问题的消极影响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檩条进行理论分析,得出该连续檩条的整体稳定系数,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姜军 《建筑与文化》2016,(12):161-162
如何打造功能齐全、适合市民休闲游憩的景观带成为业界众多学者所研究的新兴课题。本文以烟台市滨海路附属绿地景观改造工作为例,初步探索和研究了其改造理念、原则以及方案等,期望为其他城市景观建设工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高奏的凯歌,似乎成为实体商业的"挽歌",作为城市核心空间的商业空间在内外冲击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本文基于城市更新的背景,以活力为切入点,以西安骡马市商业街为例,通过人群密度、可达性、空间品质等多角度揭示活力缺失现象及原因,并从开发导向、业态、文化、空间、和机制等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多元活力回归路径,进而引导商业空间转型和发展,以期恢复往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对矿山公园的场所特质进行提取,系统地分析了矿山公园中社会、自然和人文三类要素下的场所精神和集体记忆的营造手法,为今后矿山公园的建设及城市棕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整体而系统的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解决建筑、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传统聚落的发展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村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共同构筑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Z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普遍出现了"移民化"倾向,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流动人口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的认识和研究也变得极为重要。研究以2012年于上海开展的大规模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属性,并分别探讨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落户意愿和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以为上海制定反映地方性、空间性的流动人口融入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峡滨水文物是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长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要采取环境友好型的文物保护策略。本文以瞿塘峡摩崖石刻为例,深入探究在保护区划中,如何应对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保护要求和文物保护要求。希望通过这次个案的经验总结,为三峡滨水文物今后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诚 《建筑与文化》2016,(8):212-213
自1924年9月5日,雷峰塔因塔砖被盗而倒塌以来,是否应该重建雷峰塔、如何重建新塔或者修复旧塔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甚至2002年雷峰塔新塔竣工后争论仍在继续。文章围绕雷峰塔的保护或新建的争论,就中国和西欧传统建筑观对于建筑记忆在实体虚体中传承的方式展开讨论。通过引证-对比的阐述逻辑结构,以期为后续研究做相关铺垫。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互通立交平面线形设计过程中,直接式变速车道设计时,变速车道长度控制比较难,目前尚没有通用的解算方法。尤其是变速车道起点对应的主线线形为圆曲线或缓和曲线时,往往反复试算调整,也难以得到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本文立足通用的立交线形设计方法,提出一个以变速车道长度为收敛条件的线形参数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