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北美大学校园中学院哥特风格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研究,归纳其主要设计特征及其体现出的设计理念,总结了学院哥特风格建筑在中国近代大学校园中的代表性作品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伟鹏  陈伯超 《华中建筑》2006,24(11):183-184
该文通过质疑这种目前仍然有着巨大影响的“欧洲中心论”,认为将用来评价中国近代建筑所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评价中国的近代建筑的标准不应该是“欧洲中心论”,而应该立足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特殊条件,建立起一种新的客观的评价标准——“中国观”,并对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观”的内涵进行解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堂作为近代以来西方建筑形式传入中国大陆的重要载体,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河北地区天主教自明末传入至解放前,教堂建筑多以西方形制为蓝本,并发展出了多样化的风格。该文尝试从建筑学的角度,对河北地区现存近代天主教堂建筑的保存现状、艺术风格及建筑特征进行归纳梳理,总结近代以来天主教堂在河北地区的发展演变,以及呈现出的地域化和中西合璧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西方宗教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河北地区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张锦鹏 《城市建筑》2014,(32):213-213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逐渐侵入,天津的地方建筑产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从遍及天津全市的里弄式民居建筑入手,剖析了近代天津里弄式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形制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吴思睿  王军 《世界建筑》2024,(3):104-109
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是西安城市近现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其承载的不仅是西安近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历史变迁,亦是中国高等教育格局从局部区域走向全国性发展的历史演进。本文通过追溯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的发展历程和空间演变,试图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揭示西安近现代大学的创办及发展,其主要推力是近代西安城市政治经济空间、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剧烈变革。在不同的“政权”话语体系下,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的空间格局、艺术风格、文化符号等建筑“形式”呈现出本土地域性、时代创新性、文脉延续性等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月明  傅娟 《建筑与文化》2022,(10):209-213
开平侨居建筑文化景观融合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欧美等外来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具有重大历史研究意义和保护价值。文章主要考察开平乡村地区建于近代时期的侨乡民居建筑,着重对开平近代乡村侨居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形制与立面形态演变及立面细部构件进行研究,探讨开平乡村侨居建筑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7.
女性建筑空间在过去的建筑学理论研究中鲜少被提及,随着社会学领域中女性主义的发展,城市与建筑中的女性空间和形式特征逐渐受到关注.在近代中国女性开始参与生产活动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的生活结构发生改变.文章以近代大学中女生特定的使用空间——女生宿舍为切入点,对比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的男女生活空间,分析日常生活多元化背景下女...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建筑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一百年时间内,在中国产生的若干类新建筑的总称。这里,之所以使用“总称”一词,而不是把它叫做“新建筑体系”,是因为这一百余年间的中国建筑实在可谓多种多样、多元并存,各种建筑流派、思潮和形制竞相争艳,以致笔者认为用“体系”一词未必很确切,而且也不能表达中国近代建筑多姿多采的缤纷面貌。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自此,中国步入了饱受列强凌辱的百年近代史。在这  相似文献   

9.
霍光 《建筑师》2007,(2):73-75
文章认为“华侨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一个相对独立、极富特色的类型。文章扼要地介绍了“华侨建筑”的类型、美学特征和思想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指出:研究“华侨建筑”对丰富中国近代建筑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外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解读民族形式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以大屋顶和传统装饰细部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复兴样式成为中国主流的建筑样式从清末民初、民国南京建设、日伪的“新京”建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建筑”.虽然各个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背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大不相同,但是若仔细剖析.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民族主义思想的主线,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利用建筑为手段表达了近代民族性与国家观念,该文考察民族主义的反抗与建设的两个面相,及受之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发生发展这一现象也说明,中国近代建筑史应当从思想史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徽州建筑在皖南地区自然人文的影响下,形成自然古质、典雅灵秀、封闭围合的建筑风格。“天井”构造,是徽派建筑中很有实际意义的一项构思。受皖南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文化的影响,徽派建筑整体封闭性很高,而天井作为建筑院落空间中唯一可以与外界自然相交接的通道,不仅具有建筑采光、通风、调温等基本功能,同时也是徽州人天人合一的理念的载体。本文从徽派建筑中天井的形成过程以及徽派天井成院的样式、功能、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其在设计中的功能性和其文化性,进而分析在现代建筑中的适用性,以呼吁人们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冬雷 《建筑与环境》2010,(4):114-116
天津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遗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由于天津在我国近代史上的特殊性,天津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部分是近代建筑,所以有“近代百年看天津”的说法。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是天津宝贵的城市财富。天津市在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建筑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保护制度以及保护实施管理方面做出很多尝试与创新。本文试图在介绍这些内容的同时对其进行分析思考,以期能对我国历史建筑尤其是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有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瑞典国家能源消耗状况及对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并介绍了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结合青岛市原有建筑特点 ,提出了节能改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江峰 《建筑创作》2008,(9):146-149
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要面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同时也要面对中国近代和现代优秀建筑,新中国建筑见证着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着手记录身边活着的历史。当代建筑因贴近现代生活,其保护工作尤显薄弱,建筑师在新中国优秀建筑的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学校,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村学校,在校舍建筑上没有充分考虑能耗的影响,采暖能耗较大,采暖效果较差,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简述了西北寒冷地区农村学校建筑在节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我国西北寒冷地区农村校舍建筑在在构筑形态和空间形态上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历史年代中建筑除却使用外,其形式是有社会文化功能的,好的建筑具有审美的功能,可以表达时代精神,可以教化大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中建筑形式开始出现了新的社会功能,而且即便是?有的社会功能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该文所讨论的就是这些社会功能对我国当代建筑以及城市面貌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这是在商品社会中建筑师需要梳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天井式建筑自古以来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井式建筑有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健康的环境,而其基本原理是由下沉窑洞住宅的基础上发展的,如四合院的天井建筑就是过去中国喜闻乐见居住效果好的住宅建筑形式。应推陈出新将此古代中国的瑰宝发扬光大到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上,特别是为城市地下住人空间的健康发展找出门路。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历史建筑在我国历史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类建筑大多安全性能退化严重。对济南市某近现代历史建筑进行了安全性鉴定,介绍了其结构形式及特点,该建筑物主要存在砖拱券开裂、钢梁锈蚀、木结构构件干裂、腐朽、部分构件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鉴定结果并充分考虑该建筑物的特殊性,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该建筑物加固效果良好,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勇 《城市建筑》2014,(4):133-133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人员的密集,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文章对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结合瑞典住宅的发展历程和相关背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住宅形式、户型设计、造型特点等方面,对瑞典近年来新建的集合住宅建筑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经验积累,瑞典近年来新建的集合住宅,大多设计简约实用,注重住宅舒适与宜居.这些特点与集合住宅高度产业化的建造方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