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王夏歌:吴老师,您好!能否介绍一下您是怎么与书法结缘的?吴殿魁:我的书法启蒙得益于我的爷爷。童年时期,我生活在晋南黄河畔的一个名为寺庄的村里,爷爷是村里少数几个能读书写字的人。爷爷为人热情周到,做事认真细致,深受村里人的敬重。三四岁时,我就跟着爷爷认识了不少字,并学写毛笔字。爷爷给我讲了好多关于书法的故事,教育我学好书法,长大后为社会做更多的事,这些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建筑”现象 id+c:对于初春的南京有什么印象? Arata:上次来南京是夏天,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现在的南京。因为项目而言,那时场地(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览现场)周围树木的树叶很多,因此整体环境看的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书有雅俗,品味所在。雅俗属审美范畴,故因审美不同,判断截然。崔建聪先生多年习赵字,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而围绕赵字的争论话题,几百年来,从未歇息,其中之一便是赵字的雅与俗。介子平:崔先生您好!您自幼习书,自柳楷入道,力追二王,随后赵松雪,至今不改初心。然世人因赵的变节而恶其字,您对此如何认识?崔建聪:这是个老问题了。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书画、金石、音乐均有极高造诣,尤以书画突出,被称为元人冠冕。绘画方面,山水人物、  相似文献   

4.
小张:蔡先生您是北京宗园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研究地面防滑问题的行家。请您谈谈地面防滑问题的国际概念是什么?蔡:地面材料的防滑问题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个基本要求,不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政府的主管部门甚至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是把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考虑,然后才考虑其他的问题,过去国内的选材概念着重在感官的感觉上,正好与国际概念背道而驰。国际上把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考量,而国内是摆在最后一个位阶来处理,你看差别有多大!本来所有的建设工程应以人为本,建设工程是做来给人用的,既然以人为本的考量,那…  相似文献   

5.
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于1999年6月23~26日在北京举行。为配合这次世界建筑师首次来我国举行的盛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于6月15日在上海对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建筑师邢同和先生作了专访。邢先生刚从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返回,因时间紧促,我刊亦派记者与中央电视台同时进行了这次专访。所以,本期请知名建筑师谈设计思想的《感悟设计》栏目,将以访谈录的形式,摘要刊登两家媒体对邢同和先生进行采访的内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组的采访记者为经蓓小姐,本刊为杨文嘉先生。  相似文献   

6.
~~冷静思考 谨慎改造——任致远先生访谈录@王引$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  相似文献   

7.
8.
书法艺术是一门很见功力的艺术。写 得可看容易,写出自己的风格不容 易,写出一种耐人回味的新境界来更不容易。严太平先生经过几十年艰辛探索,写出了自己的风格,也写出了耐人回味的新境界。2001年9月25日,严太平先生在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展,他的书法理论研究新著《书法技艺》也即将由出版社出版问世。 究其成功的原因,首先得力于一个“悟”字。几十年的韦法生涯;严太平先生不仅仅是“艺海无涯苦做舟,虽然他在韦法研习与创作的路途上倍尝艰辛,历尽磨难。他更注重在学习与创作中用自己的眼光发…  相似文献   

9.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12):134-135
杭州海天环境艺术设计公司(以下简称海天)15年来坚持致力于幼教场所的设计,在业内颇具影响,本刊记者(以下称id+c)对该公司设计总监姚康荣先生(以下简称姚)做了如下专访。  相似文献   

10.
Juergen Mayer H.,1965年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92-1994年,在普林斯顿建筑学院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他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等任教,并于1996年在柏林创建J.MAYER H.建筑师事务所,2003年,他获得MIES VAN DER ROHE新锐设计师提名.  相似文献   

11.
9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建设报,城乡建设杂志建设科技杂志,中国建设信息杂志,中华建设杂志等5家建设领域新闻媒体组成的联合报道组对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马元祝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短短的几天采访马元祝同志的事迹深深激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记者。本刊18期、19期做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王廷信 《建筑与文化》2016,(11):244-244
正我第一次看到庞现军的时候,发现他并像常见的艺术家那样独立特行,更不像有些艺术家那样玲珑圆滑。如果没人介绍,那么我也想象不到他就是在全国性展览中屡次获奖的宜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我曾去宜兴讲学,顺访现军的工作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和座谈,我从他朴素的言谈和着装中感受到隐藏在这位年轻艺术家内心的执著追求。书法也好,国画也好,都是中国最为传统的艺术形态。中国书画史上,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艺术家,即使是在当代中国,技艺精  相似文献   

13.
钱凤德  吴国欣 《规划师》2012,28(5):76-80
2000年2月25日中国首个城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投入运营。此后,中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纷纷开始建设用于展示城市规划成果和城市整体形象的专业展馆。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的情况如何?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这些均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展览馆布展设计通则"课题的研究,提出中国城市规划展览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提倡反中心、反权威、反传统的哲学理念,深入影响了建筑学与文学创作。屈米和卡明斯分别是建筑和文学领域的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本文从解构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和卡明斯的蚱蜢诗,肯定了这两类作品的美学价值。最终从类比中概括解构主义带来的作品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确定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一直是困扰企业经营者的难题。集权过多,企业响应市场的速度就会下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分权过多,企业的战略就无法有效实施,合力无法形成,企业将因失去控制而承受巨大风险。本文以工程施工企业为例,对企业总部与项目部(或分公司)之间管理权限配置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顾平  朱波 《建筑与文化》2016,(3):248-249
朱波(以下简称“朱”)顾老师,您好,深知您在国画创作方面很有造诣,今天就您的创作做一个访谈。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创作国画的?您在国画创作道路上最深的体会是什么?顾平(以下简称“顾”):我接触中国画比较早。我的父母都是师范学校毕业,母亲虽然是教数学的,但绘画也是她的特长;父亲教语文,书法却有“童子功”。作为家庭教育的潜在影响,我很早与中国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我的全部生活伴随时代节奏转移到了“国考”之中!接着是上学、工作。但对艺术的兴趣并没有因转学理科而泯灭。工作之余我参加了县文化馆的业余美术班,不仅跟着大家一起画素描、速写与色彩,还单独拜师学习中国画。两年后,在学员们的怂恿下,我竟然考上了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从此便正式步入中国画专业的学习。虽然后来读硕士、博士都是偏于绘画史理论研究,但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一直是自己的日课,从来没有放弃过。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Z1)
当前城乡规划等学科针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时空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时空异质性的自然属性方面,但这类研究基本不能反映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社会功能的客观规律。建立人居环境时空过程的自然—社会复合分析框架,发现城乡建设社会功能的客观规律,是本文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分区化及例行化的方式将自身纳入社会再生产过程,构建出社会属性。这一过程完成了社会实践在时间上的历史存在,也建构了其在空间上的地理存在。人居环境在承担聚居行为物质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其作为社会物化制度的构建。在这一机制的影响下,地域的人居环境建设在物质形态上将呈现更明显的时空分异样式,同时增加社会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曹传新 《规划师》2013,29(8):81-85,91
中心城市区域化是我国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普遍趋势,当前中心城市区域化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城镇的一体化。中心城市区域化是应对外部压力、地域连续性和地域联系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组合城市、簇群城市和都市区三种形态类型,能够更好地响应全球竞争、带动区域发展和促进空间均衡。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分别通过规模扩张、产业集群和区域协调等路径实现中心城市区域化。延龙图一体化是比较典型的中心城市区域化类型,在应对东北亚合作、促进吉林省域发展及平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格局的价值导向下,根据其发展基础和阶段,宜采取组合型的空间形态和区域协调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绪冬  潘春燕  黄际恒 《规划师》2013,29(7):101-104
在影响城市服务业空间布局的诸多因素中,交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业自身的不断演化,现有的服务业经典布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指导未来服务业的发展。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下,服务业布局日益呈现出节点化、扁平化和网络化的新趋势,因此研究提出基于交通视角对服务业布局进行分类,并以南京为例,探讨新的服务业布局模式,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规划、政府引导和培育服务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和水墨画的文化底蕴对苏州民居和园林建筑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新建建筑时如何继承文化精华、有所创新是设计师面对的极大挑战。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从一系列设计细节上对文化的继承做出了有益回答。本文从院落布局、游线组织以及置石理水等方面作了分析,从中提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