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饶戎 《城市规划》2011,35(Z1):16-20
以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为例,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探讨了在特殊的城市垃圾地生态修复层面上,在不同的生态本底现状条件下,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问题、目标确定与功能要求、受限条件、城市特征及城市肌理与空间构成等方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减少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过度人工干预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延续城市现状资源本底的生命力,从而体现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是大势所趋。结合重庆市梁平双桂城区湿地城市设计项目实践,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构建城市湿地连绵体的理念。辅以小微湿地自然保育、景观更新的系统化湿地修复策略,与城市空间设计策略相结合,提出了湿地修复与城市空间设计协同的路径,包括城市用地空间与湿地生态基底耦合、城市慢行系统与湿地生态网络耦合、公共空间节点与湿地生态斑块耦合;并进行了湿地城市实施效益的初步评估。以期通过促进城市与湿地的协同共生,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园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使城市中的自然由各要素独 立运行转变成为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联动,传统生态修复中以单 项要素和单一问题为对象的保护修复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公园城 市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基于既往生态修复 方法和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思路,探讨耦合公园城市理念的 城市自然系统整体修复方法,提出由对象层级确定、生态问题 识别、策略路径构建、项目实施引导组成的修复框架,并以成 都市东进区域为例,从资源状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三方面 对公园城市自然系统进行整体修复,以期为公园城市建设及山 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经验启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中心区迅速扩张,建成区越过自然边界,侵占天然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导致其破碎和功能衰退;同时城市增长对河流湿地也提出新的城市功能要求。本文以宜昌运河公园为例,通过探讨目前比较前沿的河流湿地修复理论方法,提出基于多等级湿地里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途径,满足生态修复和城市功能更新的要求,达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更新提倡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双修"建设理念,在进行传统城市老旧空间改造的同时,越发注重与湖库水资源系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相结合。生态先行成为了项目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文章以成都沧浪湖为例,探讨了城市静态水体生态开放空间设计的相关理念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该文从生态修复功能和水体承载的人文意蕴两个角度,对城市水体景观设计提出了设计要点与实施建议,提出城市水体景观设计应以实现生态修复功能为基础,发展现代人的审美旨趣,丰富现代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的较高标准,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需要.以益阳市会龙山生态公园为研究范例,以生态修复为基本思路,通过景观格局恢复、优化功能格局、焊接文化生态、协调植物群落、强化社会调控等方法和措施,探讨以生态修复复为基础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图为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三亚"城市双修"的项目实践,探讨城市滨水绿色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忽视绿色发展、忽视生态价值、忽视民生需求等问题,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的城市滨水绿色空间建设的策略与方法,强调构建尊重自然规律、彰显地域特色、与城市有机互动的复合型滨水绿色空间体系。本文通过对三亚两河及丰兴隆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分析,为城市滨水绿色空间的生态治理、功能提升、景观营造提供经验,以期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河流是城市当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其沿岸具有较丰富的城市空间与功能要素。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开展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河流是一个流动的整体,从流域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河流地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老汴河"双修"为例,从全流域视角进行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策略的研究,以期对其他河流"双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城市发展重心由增量转向存量,修复城市形态的问题凸显,城市微更新主张以渐进式、小规模的方法代替大规模的改造来实现城市更新。文章以修复城市形态和保存城市意向为出发点,采用植皮术的方法,对太平湾码头的城市肌理进行修复和改良,结果表明:一是在不进行大拆大建的情况下,通过植皮术的方式,可以修补破碎的城市形态;二是可以有效地保留原有场所信息,构建符合当地历史文化的城市空间;三是通过新肌理的功能迭代与更新,可以重塑区域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低冲击开发技术是国外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推行该技术是城市规划的重大变革,它是"绿色生态城市"的有效实现手段之一,而建造过程的环境保护也是目前绿色建造技术探索与发展过程中所关心的重点问题。论文结合新江湾城F2地块项目"低冲击开发"建造的实例,简要阐述低冲击开发这一城市规划理念如何在绿色建造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王云才  盛硕 《风景园林》2020,27(8):62-68
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带来生态空间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城市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必然途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占比大、地形复杂,协调人地关系面临更多挑战。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基于生态梯度分析构建生态空间保护与人地关系协调的逻辑与实践框架。以南水北调中线上重要的山地城市——十堰市为例,分析生态问题并诊断生态空间破碎化为根源,整体性保护主要生态要素和核心生态功能,识别其中人类活动干扰空间和潜在威胁空间,划定多梯度保护与修复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导则,协调城市发展中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长斌 《住宅科技》2008,28(8):12-15
大连市是一次性能源缺少的城市,面临资源的匮乏与人口压力,要创建生态宜居型城市,必须走节约型发展的道路。文章提出在推进节约型建筑建设中,要树立新的观念,开展成品住宅建设,通过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示范作用,推进再生能源与新型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论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景兰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93-94109
建设生态城市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特点和目标 ,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和建筑的不断发展演进,城市片区的属性不断发生变化。从资源环境节约的角度来看,城市发展模式由增量转向存量开发,必然会面临众多工业厂房闲置的问题,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天津天钢中板厂工业废弃地改造项目为例,把工业废弃地作为集体记忆载体,尝试通过生态策略和景观策略复兴工业铁路遗址上即将消失的乡土记忆景观。  相似文献   

16.
对屋顶绿化的概念、分类和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屋顶绿化无疑是一项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适宜技术,适宜大力推广和发展。对湖南省屋顶绿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随着近几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等试点的建设,湖南省屋顶绿化项目逐渐增多,技术应用形式逐渐多样化,屋顶绿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剖析了湖南省屋顶绿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对湖南省屋顶绿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发展定位与总体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新阶段贵阳定位的重大战略意义。再通过全球时空背景下的城市定位分析框架理论和应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确定新阶段贵阳的总体战略与发展定位:将贵阳市建设成为国际生态文明城市,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具有品牌效应的高远山林生态城市;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具体为3个城市1个基地:世界级城市群的枢纽城市、国际高端生态休闲度假城市、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际绿色生态产业基地。贵阳市的空间发展战略为:三区五城五带。最后给出新阶段实现贵阳定位的具体步骤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孙奎利  李兵营 《山西建筑》2008,34(16):22-23
介绍了鼎迅生态科技城项目的概况,探讨了该项目规划设计的关注点,提出了绿岛社区—健康生活的设计概念,对鼎迅生态科技城概念规划设计构思进行了详细介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种生态型城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标准,总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