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快速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产业空间紊乱、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生态村从空间布局、住区规划、适宜性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取天津地区生态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发展背景和历史历程、归纳分析生态村的整体空间格局并绘制典型生态村空间布局图示,并总结其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以指导我国天津地区生态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厘清了我国生态村从形成、普及到科学统筹的生态村、生态文明村到美丽乡村的概念的演进过程,梳理了生态村演进过程中各阶段建设模式,即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生态村建设模式,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模式,以及以城乡统筹为目的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总结我国生态村建设进程中建设模式内涵的丰富化、建设依据的系统化、驱动模式多样化、产业模式复合化、技术模式全面化的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3.
岳晓鹏 《新建筑》2011,(2):92-95
生态村是西方社会由基层公众自发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可持续发展社区,也是社区生态转型的实验性场所。通过对丹麦蒙克斯戈德生态村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分析了其物质环境设计、内在规划形制及其开发建造模式,肯定了其在社会技术实验发展方向上的探索。生态村为我国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典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调研天津生态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天津农业生态村规划中应用永续农业的有利条件及问题,最后寻求了平衡有利条件与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调研天津生态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天津农业生态村规划中应用永续农业的有利条件及问题,最后寻求了平衡有利条件与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生态村的概念入手,对我国生态村的发展过程和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北京地区2个国家级生态村作为研究对象,从其规划布局、住宅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生态村建设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易倚冰 《城市建筑》2013,(12):17-17
本文根据人居环境的概念,指出乡村人居环境涵盖了生态村建设内容的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两方面,侧重从生态人居的角度,选取了交通、建筑、绿化景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对生态村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居环境是资源消耗的重要区域,在人类建设扩张及资源大肆消耗的今天,人们纷纷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思路探索能源结构转型的有效途径。国外生态村通过能源利用与消耗方式的改变节约地球资源,是对人居环境能源可持续化建设的积极探索。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绿化节能5个层面阐述生态村低影响景观生态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实践。研究以多种再生能源组合应用的方式,使其发挥各自优势而形成以多元与高效为特点的可再生能源景观,以期为我国生态社区能源景观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村作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生态村的概念入手,结合国家政策对我国生态村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同时,选取京郊3个典型生态村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不同类型生态村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适宜性技术应用,对我国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外生态村的规划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 《城乡建设》2005,(2):66-68
1962年,在美国乡下长大的化学家、生物学家曹卡逊(Rachel Carson)女士在她发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中描述了杀虫剂DDT对生物界的巨大破坏,这部著作对生态运动的推动有着里程碑的引导作用.这之后一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开始醒悟到现代科技、工业和城市正在侵蚀着生物界整体的生存根基,在这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成立环境保护部门.  相似文献   

11.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GI)不同于传统的保护战略,它是将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规划以及精明增长等一系列理念融入于生态保护方法之中。本文基于GI作为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研究,选取美国马里兰州的GI的规划与评价以及香港的GI的设计和实施作为典型案例,在GI的研究尺度、对象、问题、目的、指导原则、结构和形式等方面对比分析,尝试提出国内其他地区、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发展主题下的GI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生态社区建设困境和海绵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使得生态社区结合LID理念势在必行。在综合考虑LID设施布局和雨水径流组织的基础上,以保证生态社区雨水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目标,结合LID理念的生态社区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用地布局遵循自然条件,合理组织雨水径流;道路系统加强雨水的传输功能,并通过合理的道路结构减少不透水地表面积;绿地采用分散的布局模式,分层级进行LID设计。合理的空间形态既能够实现有效的雨水管理,又能够实现整个社区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评估体系的发展对可持续社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社区进行规划建设的标尺.英国可持续社区评估体系BREEAM Communities在欧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以该体系和《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二者在体系结构、指标内容及评估方法上的异同,抽取出BREEAM Communities评估体系的适用性内容,对我国可持续社区评估体系的评估流程、评估引导原则、评估内容增设、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适宜性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可拓学是一种辅助策略生成的逻辑方法,正被逐渐引用到生态城市规划领域中。生态园林是基于时代背景下衍生出的能够改善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园林建设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辅助生态园林设计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但在系统地、联系地分析问题方面还比较欠缺。可拓学拥有突破矛盾问题、关联分析问题的特点,十分适合引用到生态园林设计中。基于生态园林设计的需要,文章初步总结出拆分与重构、共轭分析、相关网分析三种可拓生态园林设计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程序流程,为可拓生态园林设计方法构建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资源循环型住宅理念为指导,以日本大阪燃气有限公司开发的Next21实验住宅为例,介绍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的设计手法和技术应用。以及从日本住宅长期援助计划的技术体系策略中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性出发,针对我国应用资源循环型住宅技术设计的居住体验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通过居住者的使用体验、需求反馈的调研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我国现有住宅使用情况。从而为资源循环型住宅在我国的本土化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中西方城市广场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上的差异,进而进行其城市广场的历史变迁对比。基于这些对比,文章探讨了中西方对“城市记忆”的理解差异,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应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态度和做法上的差异,以期探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整体而系统的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以解决建筑、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相关问题。传统聚落的发展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村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共同构筑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生态建筑是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倡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途径之一。生态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是体现建筑生态性能的重要部位,它既界定了建筑的内外空间,又承担着建筑内外空间物质能量交换的功能,同时影响着人与外界自然环境交流的畅通性。论文从建筑外围护结构中体现的生态策略入手,选取北京地区两个典型的生态建筑案例,探讨北京地区典型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和北京地区生态建筑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徐超 《建筑与文化》2016,(2):158-16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集中区不断涌现,各个地方都在修建博物馆类建筑,文化集中区成为了一个城市市民活动的优选场所、旅游的关键性元素,同时在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集中区的建设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外著名的文化集中区的分析引申到武汉的文化集中区,从文化场馆自身和文化集中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分析国内的文化集中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空间形态和陈列的一体化设计的核心因素和关键问题进行解读,以此为基础归纳当代博物馆空间形态和陈列一体化设计的三种常见策略:展品主导的空间形态、场景主导的空间形态、序列主导的空间形态,最后以实践项目——浙江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做实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