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三十年进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标志性建筑的追求和标志性建筑的争议。时至今日,依然产生诸多关于标志性建筑议题的原因,正是由于我们对标志性建筑缺乏一个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学理的层面上梳理了标志性建筑的定义和目的,比较了五组当代标志性建筑的效果差异,最后提出了对标志性建筑的批评模式,旨在对标志性建筑的决策和评价提供了理性框架。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期,短短几十年,各式各样的超高层,造型奇特的"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把更新,更高,更奇作为评价标志性建筑的标准;对于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布局也缺乏研究。本文着重探讨当前标志性建筑面临的问题,分析新建标志性建筑布局需要满足的条件要素,并试图以武汉青山区为例提供适合建设标志性建筑的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3.
视觉偏好评价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为核心的小陆家嘴城市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的参与者进行图像刺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人对这一标志性建筑周边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建筑的高度、密度、距离等物理属性存在不同的视觉偏好评价;标志性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物理属性对于人们的视觉偏好评价具...  相似文献   

4.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地标体系重要的组成要素,它是指城市中因为形象特殊、高度出众、功能特别、意义不凡等原因,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注意,抓住人们眼球,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并被津津乐道的一些代表性建筑物。本文以北京为例,选取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十个标志性建筑,通过对与这些标志性建筑相关的百度、微博、去哪儿网等不同网络大数据信息的收集、评分和评论解读,揭示大众眼里北京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美学倾向、价值判读和文化认同等,进而揭示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在标志性建筑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异或同。  相似文献   

5.
吕勤  黄耀志 《安徽建筑》2009,16(2):11-12
文章从阐述城市文化游憩活动中标志性建筑的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分析标志性建筑的文化游憩特性和不同类型标志性建筑的文化游憩功能。指出标志性建筑在促成城市文化游憩活动、提升活动品质方面作用显著,并从以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文化游憩地的中心点和以标志性建筑为载体开发多种文化游憩活动两个方面提出了挖掘标志性建筑的城市文化游憩功能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筑的适用、坚固、美观是建筑的三要素,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都以这三要素为建筑中心,并建造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标志性建筑。本文主要从标志性建筑的概念出发,闸述了标志性建筑的起源、发展过程;重点分析标志性建筑的形体、造型及象征意义,从而对我国标志性建筑提出三点借鉴,使之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学刚 《安徽建筑》2012,19(4):15-15,28
对于标志性建筑的定义首先进行了扩展和补充,说明了在城市景观中标志性建筑所代表的城市精神及其作用,对成功的标志性建筑的形成原因和成果进行了探讨,讨论了优秀的地标性建筑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我们现在地标性建筑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深圳标志性建筑为切入点,汇总了深圳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主要标志性建筑的类型、规模、高度等相关信息,并阐述其呈现出来的更替和迭代现象,在此基础上,总结这种现象的特征,剖析现象产生的内因,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天坛祈年殿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相似文献   

10.
标志性历史建筑是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蕴和文化性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标志性历史建筑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论文结合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对标志性历史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程序,以期对我国标志性历史建筑进行完好保存。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由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及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组成,在空间形态上具备点和面的特征并以多种方式存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地区型、城市型,但随时间推移及文化的突显,城市型的标志性建、构筑物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征;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空间形态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2.
赵伟 《城市建筑》2014,(21):272-273
人们对城市地标建筑认知主要有感知-认知-评价判断这一过程。许多地标建筑本应具有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的缺失,使人们对地标建筑产生了争议。因此,解决争议最好办法是减少人们对地标建筑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3.
By analyzing data from the 2006/07 and 2013 French census as well as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Yellow Pages, this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the French city of Arles is preparing for the arrival of Frank O. Gehry’s Luma Foundation landmark building in 2019, and how a big-scale construction site, still devoid of its future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function, impacts the urban core. To do this, we consider three hypotheses: (1) The Rise of New Audiences: a landmark building attracts the new populations to the pre-existing urban cultural core, (2) Residential Pattern: a landmark building induces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neighborhoods, (3) Mobility: a landmark building induces the arrival of the “most talented and educated” people. After testing these hypotheses with cartograph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strong support for Mobility, and mixed support for The Rise of New Audiences and Residential Pattern. Even though the causal links between the landmark building and new urban dynamics are difficult to prove,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Arles is “customizing” itself to the forthcoming cultural and aesthetic dimensions of the Luma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中国全面城市化的时期。目前,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可城市形象千遍一律,缺乏特色,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有特色的城市,是我们城市决策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责任。本文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标志性建筑的起源、发展过程,指出当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误区,并探讨了今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特色形象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柱  刘长伟  贾凡  唐洋平 《城市建筑》2013,(24):241-242
地标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强化了人们对城市的识别性。但如何建设好地标性建筑、地标建筑,如何规划控制等就成为了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地标性建筑的位置选址、高度、规模、造型与色彩控制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吕丹 《城市建筑》2005,(4):29-32
本文从适用性、经济性、标志性三方面阐述“生命之源国际广场”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城市母体与标志性建筑的对话,从总体规划,功能布局,形体造型等具体细节探讨标志性的具体构成和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曾红 《山西建筑》2012,38(29):14-17
首先对西安五十年代的情况作了简单介绍,然后通过对西安五十年代地标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以西安人民大厦、西安报话大楼等标志性建筑为例,从建筑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建筑艺术处理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介绍,并以此总结西安五十年代地标建筑的特点,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做铺垫。  相似文献   

18.
刘晓平 《华中建筑》2013,(10):66-72
该文考察分析了近年落成的两个北欧滨水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理念,从中总结了滨水标志建筑的场所设计思维:建筑结合基地,结合城市地段因素来营造场所感;建筑与水呼应和互动;新建筑不模仿历史建筑,而是强调创新,塑造城市独特的新地标;建筑尽可能对公众开放、提供滨水的观景休憩场所.文章介绍了笔者近年完成的三个滨水标志性建筑实践案例,案例涉及高层和多层建筑,类型涵盖游轮管理服务大楼、渡轮客运楼和海滨旅馆.尽管三个项目基地各不相同,但都从基地环境特质出发,通过建筑对基地的营造,对环境特性的呈现和强化,较好地实现了滨水标志性建筑的场所个性.场所个性的塑造贯彻在总体布局,空间环境营造,标志性形象构思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塑造了滨水建筑的场所感.  相似文献   

19.
以福清.融商大厦项目建设为例,考虑到在改革开放的契机中迎来的一股"标志性建筑"建设热潮,结合实际案例的具体探索,浅谈了中小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严彬 《新建筑》2003,(3):20-21
介绍了西双版纳机场联检楼设计在把握环境与功能关系的同时,确定地域文化为设计理念,将传统文脉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借鉴和元素符号的提炼,创造出功能合理、与周边环境协调、全新的窗口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