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首先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基础理论,在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人在空间中活动行为的深层原因,并以世界和平公园滨海景观改造为例,探讨"以人为本"的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滨海景观环境改造设计中所具有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棚户区中老年人群的行为心理学研究,以及目前棚户区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现状分析,本着棚户区改造的"惠民"原则,详细分析了老年人对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居住环境的行为心理需求,分别在建筑布局、公共设施、路网结构、绿化环境和交往空间等几方面,总结出了在规划建设中应为老年人做出的特殊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彭博  贾东 《山西建筑》2010,36(32):3-4
通过对北方工业大学毓秀园改造进行调研,分析了其对校园规划诸要素的影响,运用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加以分析,从而明确毓秀园改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豪 《建筑技艺》2022,(S1):179-182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立交桥下区域,已成为城市的“失落空间”及城市双修阶段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区域。本文首先梳理了立交桥下部“失落空间”改造现状,然后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对红旗河沟立交桥下空间改造为案例对做了详细调研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对此类空间的改造策略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商业街区的衰落是当前城市出现的普遍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纷纷开展对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开发.传统街区改造的途径基本分为全部拆建、局部拆建、环境改造3种,然而各街区的改造效果却良莠不齐.以青岛市台东三路步行街环境改造为例,分析了步行街改造的背景和措施.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评价了改造效果.最后通过分析步行街行人的心理需求,提出针对街道空间形态、景观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三方面的优化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浐河流经西安市区17千米,进入了城市新滨水景观建造的进程,如渠化、蓄水和人工绿化的进程,面临着河道生态环境与人工景观营造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对该区段滨河环境的现状调查研究,展开了三个滨河公园绿地概念设计,即:河岸阶地黄土崖体保护线型公园、河岸洼地空间水质净化湿地公园和鱼塘滩地顺堤湿地公园,通过本土河岸生境空间的塑造,来营造体现自然内在秩序的城市季节性河岸,从而寻找美化城市生活环境的动态花园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感知的自然教育环境设计策略与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感知作为自然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从景观感知角度,综合环境教育学、环境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基于景观感知的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提出了针对性原则及策略,并着重探讨影响景观感知的设计要素。首次从景观感知角度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进行探讨,对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铁建筑发展脉络和地铁建筑空间特点的研究以及调查和总结当今地铁建筑空间环境中有待改善的问题,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不断研究乘客心理与行为特征、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多个地铁站点建筑空间进行对比,从而提出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对地铁建筑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相应设计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5,(9)
<正>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组成部分,河岸绿地是城市园林一部分,具有城市河岸景观与生态环境作用。绍兴城市历史悠久,水网密布,十多年来,在古城保护、防洪、旅游发展的同时,对古城内河、环城河、二环河及鉴湖水域等城市河道进行改造和修复,取得了河岸景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旧建筑已严重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滞后于民生发展需要,其宜居功能亟待改善。文章依据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中对环境改造有运用价值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针对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并以南京市浦口区城南新村改造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居住区改造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居住区改造设计提供一些关于环境与行为心理之间相互联系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广东医学院主教学楼群设计,借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环境-心理的视角探讨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及意象知觉的组织在高校教学楼合理性设计中应用的方法,赋予高校教学楼设计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景观环境塑造中的视觉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斌  荀平 《重庆建筑》2009,8(9):13-15
本文以景观环境与人的辩证关系为基点,从视觉美的角度出发,引申出景观环境构成各要素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把人类感官因素与人的尺度关系结合在一起,景观环境可以分为空闾、场所、领域三种基本类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人对景观环境内容中“尺度”的视觉感受,就如何把握好景观构成各要素的尺度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最后力求表现景观环境空间上的层次性、有序性与变化性,为人们营造一个视觉宜人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屠杀纪念馆作为纪念性建筑的一种类型.其精神意义远远凌驾于物质功能之上。在屠杀纪念馆的设计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悲痛、愤恨情感的传达,而不是展品和展厅布置。本文以建筑知觉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屠杀纪念馆设计中的把握重点.力求能够以人和人的知觉为主体.全息考虑人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并结合环境、景观、心理等学科营造出统一的空间氛围,设计出成功的、有感染力的屠杀纪念馆。  相似文献   

14.
视觉感知是空间体验的基本方式,对视觉感知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空间尺度与序列形态的营造,建立以人的空间感受为基础的设计思维方式。从人的视觉性角度去研究滨水空间的尺度,探索符合人行为心理的水景跨度,景观节点间距,以及符合人视觉规律的景观造景设计,进而更理性地把握滨水空间设计的内在规律,以促进滨水空间景观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和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3个重要平台,生态特征是风景园林空间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多样性是将生态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成为风景园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在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风景园林师已经为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业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立足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及其嵌套特点,结合风景园林空间具有的景观构成、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感知的动态体系,从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花园、微小绿地与群落4个空间尺度,建立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的“C-3P”(构成——格局、过程与感知)体系和框架,旨在构建全面和系统的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认知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反思当今景观“生态化”设计普遍 缺乏人文目标体系,在归纳总结景观生态设 计基本途径与重要倾向的基础上,提出四种 景观生态设计模式,包括地方传统型、保护 节约型、生态循环型和示景模拟型,并确定不 同生态设计模式的主要景观空间表征因子与 综合特征。之后遴选上海黄浦江滨江绿地中 具有代表性特征的16个景观空间样点,应用 问卷法进行滨江景观生态感知的公众偏好调 研,分析影响公众生态感知强度的绿地景观 空间特征,探讨不同生态设计模式的公众感 知倾向,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空间的景观生 态化设计提供一定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世纪更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思潮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我们应从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低碳的景观生态规划,进行文化价值批判与重构性创造,开启全知觉审美的多维度景观设计时代,确保城市景观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景观规划设计新路。  相似文献   

18.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在现代园林中日益表现出来。通过对杭州西湖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的实测和量化分析,从视角与空间感受、高度与立面层次、盖度与围合感、形状系数与空间层次四方面探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和数量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