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营造法式》中的翼角部分叙述简略 ,在众多建筑著作中 ,也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论述。至今古建界尚不清楚它的准确构造。在《营造法式》一书中 ,对翼角构造的叙述 ,分散在梁、檐、阳马诸条之内 ;而对翼角的主要构件“阳马”的描述 ,廖廖 2 6 0余字如同天书 ,一般人读后均难得其要领。梁思成先生在《营造法式注释》中翼角的构件及做法 ,注释本都存疑或从略了。如“阳马”条注解写道 :“在《大木作制度》中 ,造角梁之制说得最不清楚 ,为制图带来许多困难 ,……我们列举了若干唐宋时期的实例作为佐证和补充 ,(大木作图 95、 96、97、 98、 99…  相似文献   

2.
《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阳马”规定:“凡造四阿殿阁,若四椽、六椽五间及八椽七间或十椽九间以上,其角梁相续,直至脊樽,各以逐架斜长加之。如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并两头增出脊樽各三尺。随所加脊樽尽处,别施角梁一重。俗谓之吴殿,亦五脊顶”。以上制度规定四阿殿顶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需两头增长脊樽各三尺,共六尺,否则脊樽太短(图1)。陈明达先生研究认为“四阿殿立面设计,是要求脊樽长度应大于间广总数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阳马”规定:“凡造四阿殿阁,若四椽、六椽五间及八椽七间或十椽九间以上,其角梁相续,直至脊槫,各以逐架斜长加之。如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并两头增出脊槫各三尺嫠蛹箻ぞ〈?别施角梁一重。俗谓之吴殿,亦五脊顶”。以上制度规定四阿殿顶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需两头增长脊槫各三尺,共六尺,否则  相似文献   

4.
木工口诀:八方亭对径一丈,合每面阔四尺一寸一分七厘五毫,如若算按四二七五因即面阔,如今城内算按四一四尺寸亦可。角梁加斜核准一空九八因,系上檐柱中至下檐柱中。老角梁长按檐椽长加斜共长若干,再加后尾按桁径一个半,再加前出翘按本身宽半分共  相似文献   

5.
2、塔身构造方法(1)塔出挑木件构造方法楼阁式塔的腰檐主要由斗拱、角梁、椽子等构成。角梁、椽子是腰檐中最长的悬臂构件,也是主要的承重构件。角梁、椽子插入塔壁必须有一定的长度、足够的直径才能抵抗悬臂的挠曲变形和倾覆。宋代楼阁式塔的椽子做法,尤其是翼角翘飞椽就不象木构建筑将椽尾砍薄,接近交于一点,而是影响悬臂的受力截面。  相似文献   

6.
学界关于《营造法式》转角做法的考察多停留在实例比对的定性研究阶段,对文本信息反映的空间构造与数理关系则较少推导。本文围绕《营造法式》“功限”部分记载的大量角内构件长度数据,通过作图分析其具体所指 (是实体长还是投影长,是边缘长还是中线长),进而反证李诫的数据录述逻辑。通过角内空间容纳角昂、角梁、衬角栿等构件的能力,证明大角梁斜置是《营造法式》默认的结角方法,并对殿阁与厅堂构造的山花处理、角梁收尾等内容展开对比考察,从而在分析文本所录构件长度数据的基础上,尝试深化对北宋官式建筑结角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关于“槽” ,《营造法式》中没有专条谈及 ,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只是散见于各卷中 ,卷四《》内华条下有“其骑槽檐皆随所出之跳加之” ,卷五《梁》内记有压槽方 ,又有“凡衬方头……若骑槽……” ,卷节《裹板》“殿槽内裹板……”等 ,卷十七大木作功限有《殿阁身槽内补间铺作用、斗等数》等 ,卷三十一载有殿阁地盘分槽图样四个 ,即殿阁地盘九间身内分心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金箱斗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单槽 ;殿阁地盘殿身七间 ,副阶周匝各两架椽 ,身内双槽。还有草架侧样…  相似文献   

8.
沈济黄  王歆 《华中建筑》2004,22(B07):A0009-A0010
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李诫所著《营造法式》记述了宋代通用的建筑构造做法,以及政府对于建筑营造活动的管理制度,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中的建筑文化的参照性标识。而在《法式》的解读和研究中,它本身、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性格特征体现,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1919 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发现宋《营造法式》并刊印丁本《法式》,之后委托陶湘先生以《法式》诸版本勘核校对并出版陶本《营造法式》,接着朱先生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并延请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加盟,从此开启了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系统建构,与对宋《营造法式》这部古代建筑大书的深入探索。自梁思成于 1925 年由乃父处获得陶本《营造法式》 到其加入学社,开展紧锣密鼓的古代建筑考察与研究,直至发现唐代佛光寺大殿,接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梁先生始终坚持以理解与研究宋《营造法式》为中心, 以建构中国建筑史与诠释中国古代营造制度为目标的艰难学术之旅。自 1919 年朱启钤先生发现《营造法式》至梁先生的学术大作《〈营造法式〉注释》全本以《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的形式于 2001 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其间经历的大半个世纪,正是几代中国学人在探究中国古代建筑奥秘这一学术道路上筚路蓝缕的真实历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建筑屋面的翼角起翘,使中国建筑的外轮廓更加优美,一些外国学者和专家,把这些中国建筑屋面的凹曲线,看成是世界无比的奇异现象。所谓角翘,是在屋檐转角处采用角梁的制作方法,向上反宇起翘。关于角翘的起源和发  相似文献   

11.
赖德霖 《建筑师》2023,(6):108-114
作为一篇史学史读书笔记,本文试从《营造法式》研究诸多议题之中选择四个争议较大且持续较久者,通过比较阅读揭示学者的自我反思和修正,不同学者之间观点的争鸣和砥砺,以及他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这四个议题是:1.“以材为祖”如何应用?2.《营造法式》是否规定了建筑的一切尺度都受材份制约?3.“材分八等”的依据何在?4.《营造法式》的编纂是否受到了南方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旻 《新建筑》2003,(3):80-80
《营造法式》在关于大木作制度的内容中,只规定了部分构件规格的份数,而关系到房屋的长、宽、高三项基本尺度的间广、椽架平长和柱高等,没有明确的份数规定。因此。通过实例来探索文献中没有加以明确的宋代古建筑的长、宽、高三项基本尺度的设  相似文献   

13.
《营造法式》并未就上、下昂的安放角度作出直接陈述,但实例中却存在一定规律,由此而产生了文本中是否潜含着相关信息这一疑问。本文提取《营造法式》“功限”部分记载的昂类构件尺寸进行作图推导,探析其斜率折算方法,同时从三个方面(铺作内关联构件的恰合度、椽架平长的限制及昂尾挑斡构造的约束)加以验证,得出四点结论:一是《营造法式》上、下昂设计存在确定的斜率取值;二是外檐铺作的形象设计是产生确定值的 直接诱因;三是取值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以简单勾股比结合材模数基准量进行调整得来;四是《营造法式》预设的上、下昂斜率生成机制与同期案例不尽相同,反映了独特的构造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陈彤 《建筑史学刊》2020,1(1):79-100
本文通过精细复原故宫本《营造法式》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所载平棊小木作和彩画图样,结合制度和功限的相关记述,对《营造法式》平棊图样的绘制特点及平棊的形制、彩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李诫所著《营造法式》记述了宋代通用的建筑构造做法,以及政府对于建筑营造活动的管理制度,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社会中的建筑文化的参照性标识。而在《法式》的解读和研究中,它本身、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性格特征体现,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石印丁本《营造法式》书末附录为基础, 并搜集附录所遗史料,加以梳理排列。对《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家世及生平,石印丁本《营造法式》的保存、传抄情况,陶湘《识语》中所提其综合诸版所出版《营造法式》 之版本依托情况,及傅熹年《营造法式合校本》所依托版本情况,分别列以表格。并结合陶湘《识语》等,对当下学界有关《营造法式》作者名称究为李诫、李诚之辩,增加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7.
《营造法式》文献编纂成就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其亨  刘江峰 《建筑师》2007,(5):78-82,90
把作为交流媒介的语言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使之规范化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任务,对建筑技术语言的记录和整理是《营造法式》在语言文献学上的贡献。其中,李诫通过系统梳理经史群书中的名词概念和记录整理现实生活中"方俗语滞"的实践经验,进而建立起《营造法式》的建筑名词术语体系。经过九百年沧桑巨变,这部分建筑术语能够保存下来并被识读,即说明其编纂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继承中发展是中国古代的文献学传统,这也是《营造法式》编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 13—19 世纪镰仓建长寺木匠世家河内家族流传下来的建筑技术书籍《镰仓造营名目》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其中记述的禅宗样斗栱的构成与设计方法,继而将其与中国建筑技术书《营造法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最终确认了中日均有以栱木尺寸为基准单位进行设计的做法, 而使用等距控制线以及使用椽子尺寸为基本尺寸单位等做法为日本改进之后的日本化技法。  相似文献   

19.
《〈营造法式〉校勘记》是陶湘先生在 1925 年仿宋重刊本《李明仲〈营造法式〉》发行后,为匡正阙疑,遵照朱启钤先生嘱托,专程前往沈阳以《四库全书》文溯阁本校勘后写成,1934 年 12 月刊于伪满《国立奉天图书馆季刊》第一期。然而,这篇关于《营造法式》版本校勘的重要文献,竟长期未能被学界知晓并给予应有的关注。为裨益学术研究,本文综罗相关资料,梳理该《〈营造法式〉校勘记》的来龙去脉,探寻其中彰显的朱启钤先生团结学社同仁,秉持“学术乃天下公器”信念,殚精竭虑,精诚治学的一代大家风范;以及虔心网罗年轻才俊,高风亮节地扶掖提携,奋力推进中国建筑史学光大于世界之林的道义担当。  相似文献   

20.
成丽 《华中建筑》2012,(12):24-26
由北宋官员李诫编修并于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是一部侧重估工算料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被学界尊为解读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文法课本”,也曾因“字句古奥”被视为其“天书”。该书开篇所载《进新修(营造法式〉序》一文,辞句精丽,典故麇集,但其价值意义至今亦未能被充分挖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句考释该《序》的用典出处,力图廓清其背后所映射的文化语境,进一步展现《序》文对于《营造法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裨益于对该书的解读乃至中国古代营造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