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类土质边坡是由岩体风化而成的,保留或部分继承了原岩的结构面等其它岩体特征,稳定特性明显区别于均质土边坡及岩质边坡的边坡。类土质边坡坡体具有特殊的稳定特性、破坏方式和加固要求。由于类土质边坡的变形面复杂,仅以少数圆弧面不足以确定它沿那一条软弱面失稳,往往导致边坡垮塌事故。  相似文献   

2.
加筋土边坡的破坏涉及大变形问题,传统的有限元法由于网格畸变带来的数值问题,难以模拟加筋土边坡的破坏。目前关于加筋土边坡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比较少。物质点法适合模拟大变形的问题。而如何使用物质点法模拟筋材和土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挑战。本文借鉴杂交物质点有限元法的思路,编写程序模拟了加筋土边坡破坏的离心模型试验。离心试验加速度增加过程中土工布的最大应变、加筋边坡破坏时的滑动面位置、滑体形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边坡最右侧竖向应力模拟值与理论估计值吻合,较好地模拟了加筋边坡的主要特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是使用物质点法模拟加筋土大变形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3.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支护设计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已有的变形破坏现象入手,探讨了某电厂岩质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开挖后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在开挖条件下,由于卸荷回弹导致坡体内部原生结构面张开或出现新的拉裂面或遇到节理裂隙非常发育的位置,可能发生以似层面为控制性的顺层滑移及小块体失稳。  相似文献   

4.
地下隧洞的破坏面和破坏方式与常规边坡不同,所以边坡稳定分析中经典的方法难以直接应用到地下隧洞的稳定分析中。文章引申了加速度计算的思路,结合强度折减的概念,提出了以加速度的模最小为条件来计算隧洞破坏面安全系数的方法。并且采用以极坐标表示的光滑连续曲线来构造破坏面,用连续蚁群算法搜索最小安全系数和临界破坏面,从而提出了基于加速度方法计算隧洞安全系数的新的思路。这种方法概念明确,且与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算例计算也表明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边坡稳定分析是土力学的经典课题,通过稳定分析能够得到边坡的安全系数。但最小安全系数对应的临界滑动面不一定是最先发生滑动的破坏面,失稳加速度临界滑动面则可能最先滑动。失稳加速度方法可以用统一的原理计算边坡和隧洞等所有具有临空面的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利用常规极限平衡法的假定条件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有限元等数值方法的应力计算成果;可以计算失稳加速度,也可以以失稳加速度的模最小来计算安全系数,此时也相当于一种特殊的模式识别方法。本文对失稳加速度方法的提出过程及主要原理进行系统总结,并将其推广到相对失稳加速度和相对安全系数,放松了约束条件,使得它可以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弯曲倾倒常发生在反倾层状岩质边坡中,岩体表现出类似于“叠合悬臂梁”的破坏特征,呈此类破坏模式的边坡有可能会演化成为大型滑坡。以厄瓜多尔德尔西水电站左岸边坡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地质、地貌特征,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监测数据。典型的反向陡倾岩体结构和特殊的岩性组成(薄层片麻岩)是该边坡发生弯曲倾倒的先决条件,而工程开挖、强降雨等外界因素触发并加剧了岩层的变形。基于离散元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边坡1493 m高程以下的岩体开挖会导致整个边坡发生深层的弯曲倾倒失稳。岩层变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柔性特征,倾倒体内部会发育出反向屈曲的二次折断面。边坡内塑性区的演化能够反映岩体破损区域的发展过程,最大剪应变和拉应力分布均显示倾倒破坏面呈倾角为21°的近似直线型。最后,控制边坡底部高程的开挖高度和角度能够有效降低倾倒变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加筋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振动台进行了一系列大尺寸边坡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1.3m×3.58m×0.8m(高×长×宽),坡比1:1.6.着重观察边坡的破坏性态及其破坏过程,研究了加筋对提高边坡地震稳定性的效果以及加筋长度和加筋密度等对潜在滑裂面和屈服加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再现了地震时边坡的破坏过程,有助于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边坡的抗震加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软弱结构面对坝体抗滑稳定极为不利,尤其是当坝基存在多组不同软弱结构面组合时,其深度、范围、倾角等因素均对坝体稳定具有较大影响。武都重力坝最大坝高119.14m,其坝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其中断层F31、10f2、f115及f114组合形成多组双斜结构面,坝基深层抗滑稳定问题突出。为了探讨含双斜结构面重力坝坝基滑动失稳模式及破坏机理,采用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对武都重力坝坝基中的多组双斜结构面进行重点模拟,进行超载法破坏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坝基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揭示了坝基的破坏机理,其中19#典型坝段超载安全系数Kp=3.0,坝基失稳模式为沿断层10f2和f115组成的双斜结构面的深层滑动破坏。最后,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验证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成果。研究成果为类似含双斜结构面重力坝的设计施工和加固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对岩体中发育的结构面进行详细的研究是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大量延伸较长,性质较弱的不连续结构面进行研究,运用岩体结构运动力学原理统计计算和赤平极射投影方法分析,统计计算出岩质人工边坡中单滑面和各结构面交线的平均倾角和安全坡角,进而对岩质人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某核电站人工边坡进行了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初步的实例应用,证明了利用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图,分别通过建立节理单元和引入损伤力学以连续性介质进行类似强度折减处理不连续性问题两种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将结构面网络模型用于数值计算模型,从而可以在评价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时,使有限元计算考虑结构面的影响,最终可拓展为工...  相似文献   

11.
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工程本身的安全和效益,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武安发电厂的人工岩质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列举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三种失稳判据,并计算了相应的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人工岩质边坡基本稳定,与极限平衡方法比较,所得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强度折减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可行的。此外,本文对该人工边坡的施工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经验算,设计后的边坡依然处于稳定状态,但却大大减少了边坡的开挖量,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某取水工程净化站黄土、基岩混合边坡和填方边坡勘察技术原则与方法、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变形破坏特征与稳定性评价等。在此基础上,采取的削方减荷工程、锚固工程、挡墙工程、护坡工程、截排水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某核电站人工边坡进行了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初步的实例应用,证明了利用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图,分别通过建立节理单元和引入损伤力学以连续性介质进行类似强度折减处理不连续性问题两种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将结构面网络模型用于数值计算模型,从而可以在评价节理化岩体边坡稳定性时,使有限元计算考虑结构面的影响,最终可拓展为工程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4.
结合对潮湖一大峰110kV送电线路60号铁塔基础岩石边坡加固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稳定分析和现场观测结果分析,对送电线路工程中岩石开挖边坡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结构面的随机特征是水工边坡岩体稳定性研究的关键,目前一般采用单变量或双变量的概率模型研究,难以实现多参数的联合分析。基于生成对抗神经网络(GAN)和集成学习策略,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结构面多维参数联合模拟的E-WGAN算法。相比于传统方法,该算法能够准确建立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实现岩体结构面形态的精确描述和模拟。实验对一组包含三个参数(迹长、倾向、开度)的结构面进行分析,证实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E-WGAN算法可同时对多维参数联合建模,从而还原结构面的真实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离散裂隙网络表明,利用该算法模拟的数据生成的迹线图对出露面的还原度更高。此外,该算法可被推广至更高维度地质参数分析,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确定某水电站拱肩槽高边坡的开挖坡比,正确评价其稳定性。文章通过现场地质原型调研对拱肩槽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人工高边坡在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开挖后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工程部位的变形破裂特征,得出了人工边坡在叠加构造应力场作用后,较在自重应力场作用下坡体的应力有所增加,位移增加较大,但总体相差不大;工程边坡开挖后,虽然坡体应力重分布,在坡面和层间错动带附近有拉应力分布,坡脚会出现剪应力集中现象,但坡体的整体位移量不大,无大范围破坏区出现,仅在开挖面及岩体断层带附近发生局部松弛和破坏,工程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惠州龙门某110kV变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分段对边坡当前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土坡和岩坡采用不同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合理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护设计方案,土坡采用系统锚杆加固并喷混护面,岩坡采用挂网喷混护面.本文提出分段进行评价和支护设计,为实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原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惠州龙门某110kV变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分段对边坡当前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土坡和岩坡采用不同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合理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护设计方案,土坡采用系统锚杆加固并喷混护面,岩坡采用挂网喷混护面。本文提出分段进行评价和支护设计,为实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原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