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车有清洁汽油及其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延  杜道林等 《河南石油》2002,16(1):55-57,60
分析了我国车用汽油的现状以及与国外清洁汽油新标准的差距,介绍并讨论了为满足新标准车用清洁汽油可采用的汽油脱硫技术,降低汽油烯烃技术、高辛烷值调合组分生产技术,汽油清净剂与含醇汽油技术。  相似文献   

2.
清洁汽油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清洁汽油生产的进展,讨论了为满足新标准汽油生产可采用的汽油降烯烃技术、汽油脱硫技术和高辛烷值调合组分生产技术等,提出了改进工艺、优化汽油组分、提高汽油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 ,在长炼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长炼成品汽油于 3月底全面达到国家新标准 ,此举标志着我公司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从 2 0 0 3年 7月 1日全面实施《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新标准中增加了对烯烃含量的控制 ,硫含量指标要求更加严格 ,即烯烃含量不大于35 % ,硫含量不大于 0 .0 8%。为确保新标准如期实施 ,中石化股份公司要求各炼油生产企业必须于 2 0 0 3年 4月 1日起提前执行。为了顺利实现清洁汽油质量升级目标 ,长炼 2 0 0 2年上半年组织成立了汽油产品质量升级领导小组 ,制定了清洁汽油生…  相似文献   

4.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几种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及烯烃含量的技术途径,比较这些技术的使用范围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国内已工业化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含量的技术,包括加氢异构脱硫降烯烃(RIDOS)技术,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新工艺(MIP)技术等。指出,前加氢法(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具有诸多优点,但装置投资高,难以满足清洁汽油φ(烯烃)<20%的要求。催化裂化汽油后加氢法中,对于高硫、低烯烃原料,宜采用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对高硫、高烯烃原料,宜采用加氢异构脱硫降烯烃技术。催化裂化降烯烃新工艺、催化剂和助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但难以满足汽油φ(烯烃)<20%,ω(硫)<800μg/g的标准。催化裂化降烯烃技术与加氢技术的组合可能是我国生产新标准清洁汽油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洛阳工程公司共同开发的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满足欧Ⅴ排放标准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开发,近日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技术整体达到当前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欧盟已于2005年实施欧Ⅴ汽油标准(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μg/g),我国将于2017年底汽油执行第五阶段新标准(国Ⅴ汽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μg/g)。该项目针对生产符合国Ⅴ汽油开发的OCT-ME催化汽油深度加氢  相似文献   

6.
张晶华  金业青 《石油化工》2004,33(Z1):1229-1231
分析我国车用汽油的现状与国内外清洁汽油标准要求的差距.并根据我国汽油现状,以FCC汽油为重点,介绍了汽油脱硫、降烯烃、高辛烷值组分调和、汽油清洁添加剂及含醇汽油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美国、欧洲汽油质量标准变化历程以及清洁汽油质量升级采用的主要技术,分析了上述国家和地区汽油质量升级的路线和特点,总结了其汽油质量升级对我国清洁燃料发展的启示,提出了我国清洁汽油质量升级的建议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兰州石化公司执行清洁汽油新标准的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汽油生产现状,对兰州石化公司执行我国汽油新标准GB17930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和优化汽油组分调和比例进行了技术探讨,结果表明,改进后汽油质量可满足新标准的要求。提出适应更先进汽油质量标准可以采取分两步走的技术方案,最终实现炼油装置配套多样化,从根本上解决汽油调和组分不均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比较和分析了小型炼油厂与大型炼油厂汽油质量现状及其差异,认为小型炼油厂必须采取如轻烃芳构化、直馏汽油异构化等技术措施才能满足汽油新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硫原油加工量的日趋增加以及对汽油中硫、氮、烯烃、芳烃及添加剂加入量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必然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及炼油厂加工方案的调整。从原油含硫分布及脱硫工艺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清洁汽油生产面临的挑战,强调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的硫含量是清洁汽油生产的关键,对比了可满足未来超低硫规范要求的3条清洁汽油后处理脱硫技术路线,即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非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非加氢脱硫技术,剖析了FCC原料加氢处理脱硫及FCC加工过程脱硫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未来清洁汽油生产可能的组合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 Since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re increasingly strin gent than ever, the production of clean automobile fuel is a vital target in China, especially after China has become a WTO member. However, the sulfur content in gasoline pool of China is still very high. Over 95% of the sulfur in gaso line pool comes from FCC naphtha.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sulfur in FCC naphtha.  相似文献   

12.
超低硫清洁汽油的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尤其是尾气中的SOX和NOX对环境的危害更大,为改善大气质量,就必须降低车用汽油的硫含量,生产和使用超低硫汽油。文章介绍了汽油中硫化物的来源,组成及对大气的污染,分析了国内外汽油质量规格标准的进展,着重讨论了FCC汽油脱硫技术及其经济性,为国内研究和开发先进,经济,合理的汽油脱硫技术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清洁汽油与汽油清净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误解,突出介绍了高标准清洁汽油是指符合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的低硫、低烯烃汽油,其“高标准清洁”概念侧重于汽油的组成;汽油清净剂具有清除发动机燃油系统沉积物并抑制新的沉积物生成的功能,它侧重于汽油的使用性能。强调符合高标准清洁汽油标准的产品也应当加入有效的汽油清净剂。  相似文献   

14.
对具有增产丙稀功能催化剂LCC-2,进行了高温裂解制备低碳烯烃试验。以催化汽油为原料,在中型提升管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反应性能研究和反应温度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汽油收率降低,干气产率增加,液化气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在600℃左右达到最大值;裂解产品中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降低,芳烃含量及辛烷值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清洁燃料的开发与生产--2000年NPRA年会的中心议题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综述2000年(第98届)NPRA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备受关注的清洁汽油和清洁柴油的生产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生产清洁汽油的脱破技术、降烯经技术、防芳烃技术、MTBE禁用问题和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加氢精制技术等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韩璐  郑煜  周云帆  郭莘  杨鹤 《石油化工》2021,(3):289-293
综述了近年来汽油胶质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汽油在储存过程中形成的胶质的分子结构及胶质产生的机理。在储存过程中,汽油中的分子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在复杂的多步骤链式反应中形成大分子可溶和不可溶氧化物,随后成核、团聚形成胶质。汽油胶质的含量受汽油组分、含氧化合物、重馏分、金属离子的影响。汽油中的共轭烯烃和环状烯烃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在相同储存条件下会导致汽油胶质含量增加。汽油受到重馏分污染或金属离子污染时均会使胶质含量增加,但增加的程度有所不同。乙醇对乙醇汽油胶质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清洁汽油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钰  高金森  徐春明 《石化技术》2002,9(4):238-24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汽油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硫,低烯烃,低芳烃和高辛烷值清洁汽油的生产成为现代化汽油生产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外清洁汽油的发展动态,全面介绍了降低硫,烯烃,芳烃和提高辛烷值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分析了我国汽油质量的现状,并对今后的清洁汽油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炼油技术和炼油厂(2)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 述4 面向 2 1世纪的创新炼油技术4.1 绿色炼油技术面向 2 1世纪的绿色炼油技术有以下几种。( 1 )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目前已进行中试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有 4种 ,但均不是理想的替代技术 ,主要是均未彻底解决环保问题 ,而且技术尚未成熟。硫酸化氧化锆 (SO42 - /ZrO2 )超强酸催化剂 ,有可能成为固体酸烷基化技术工业应用的一个新亮点[1 8] 。 ( 2 )拟烷基化技术。为解决MTBE替代组分问题 ,出现了利用经过改造的MTBE装置和异丁烯原料通过二聚 加氢生产异辛烷的拟烷基化技术。目前已经工业应用或即将工业应用的有UOP公司…  相似文献   

19.
催化裂化汽油组成对其储存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催化裂化(FCC)汽油组成、诱导期、吸光度等性质指标的跟踪测试,考察了影响FCC汽油安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FCC汽油中除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含量的烯烃、总硫及硫醇是影响FCC汽油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外,共轭二烯烃的存在严重影响FCC汽油的储存安定性,含氮化合物是油品变色的关键物质,而大部分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延长氧化变质诱导期,但对FCC汽油生胶、变色具有酸性催化剂作用。酚含量越多的FCC汽油,其诱导期越长,但油品变色也越快。FCC汽油的酚含量较高(>200μg/g)时,其诱导期随着二烯值的增大而缩短,储存吸光度随着二烯值、碱性氮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酚含量较低(<120μg/g=时,汽油颜色稳定,二烯值、碱性氮含量的变化对储存吸光度影响不大,二烯值小至0.7μg/g也可导致诱导期缩短。通过优化催化原料和操作条件、优化调合和添加抗氧防胶剂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FCC汽油的储存安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