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海洋保温保压取样钻具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环境,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水域地层原位钻探取样器具设计及工艺研究"研制了海洋保温保压取样钻具。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依次在浅水及深水对研制的钻具进行了功能性海试,改进后在1392 m深海进行了保温保压取样钻具功能性试验获得成功,为我国今后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取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评价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保温保压取样是识别、获取水合物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国内外的保温保压取样工具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从样品直径、长度、保压成功率、岩心收获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国内保温保压取样钻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需要从地层中获取保压岩心进行地层的物化性测试、储量评估以及开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然而,钻探过程中,伴随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天然气水合物很容易发生分解,这给水合物钻探取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天然气水合物保压取心钻具的保压可靠性问题,开展了一种新型齿轮-齿条关闭球阀式水合物保压取心钻具的研制,采用绳索打捞的提拉力驱动球阀工作。详细介绍了该保压取心钻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了球阀的工作密封比压及打捞内管所需的提拉力;介绍了该保压取心钻具的室内试验和海试情况。研究表明:该水合物保压取心钻具的取心工艺简单,球阀翻转和密封性能良好,取心成功率高,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地质装备》2006,7(1):6-6
不久前,由勘探技术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深水深孔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在天津市武清中信广场地热开发井中进行了保压钻进生产试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深水深孔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研制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重大专项“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国家科技部委托“863”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已对保真钻具野外生产试验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钻具原理可行,整体结构合理。试验基本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保压取样技术的发展,保压岩心分析及转移技术成为未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技术的重要技术手段。天然气水合物保压岩心分析及转移系统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取样与实验室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提供了从保压取样器中取出岩心、采集岩心的背景数据,以及将岩心切割并在保压条件下转移至运输单元和专门分析单元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保压岩心分析及转移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各单元的组成,系统被设计为一个可处理、分析、二次保压存储保压岩心的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6.
通过钻探取心获取原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岩心,并进行保压转移与测试,获取岩心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参数,是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工作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岩心保压转移系统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汇总,从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试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系统梳理了天然气水合物保压转移与测试系统的研发现状,从兼容性、关键参数等多个方面对比了国内外典型岩心保压转移与测试系统,并针对国内天然气水合物保压转移系统的研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维持保压钻具内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为研究目的,针对现有大口径保压钻具存在钻孔直径大、岩心样品直径小、钻具结构复杂、钻具质量重从而不适用于海底钻机使用工况要求的实际问题,对保压钻具的结构重新进行设计并进行了室内保压试验。结果表明:该小口径薄壁保压钻具的尺寸合理、结构紧凑,能够满足海底钻机使用工况要求;室内保压试验表明当压力维持在10 MPa以下的压力值时,6 h以内压力下降15%左右;而当压力维持在10~30 MPa之间的压力值时,6 h以内压力下降10%。该保压钻具在上述压力区间内使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的试验研究及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取样钻具的结构、原理、特点、钻进工艺及试验结果.根据海洋钻井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实施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经济实用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钻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生存环境及特性特殊,所以了解其物化特性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钻探取样。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的关键是要有满足要求的钻探设备、钻探工具、钻探工艺及特殊的冲洗液。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取样钻具的结构、原理、特点、钻进工艺及试验结果。根据海洋钻井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实施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经济实用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已经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不稳定性,采用的钻探取芯装置必须具备保真功能。目前,国内的取样装置均是在调查船上进行作业的,仅限于30m之内的沉积物中取样,石油钻探用保压取芯工具均无法达到该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国外资料调研,采用绳索保温保压取芯方案可减少样品在取回过程中的时间,使岩样尽量接近原始状态。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实施研究的初步设想,目的是通过获取天然气水合物保真样品,加快对水合物的分析与勘探步伐,使该清洁能源早日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水合物的钻进过程控制和取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条件及对钻进过程的影响,讨论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钻进泥浆控制策略和取样(心)技术,同时介绍了大洋钻探(0DP)使用的保压取样器PCS.  相似文献   

12.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低温钻井液理论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特定的低温与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中,低温钻井液是获得天然气水合物真实样品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低温钻井液应具有低的冰点、良好的抵制能力与良好的流动性。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的特点,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PAM、PHPA、PAC-141、Na-CMC与KHm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对钻井液的防塌能力和流动性的影响,得出了几种处理剂的耐低温能力大小的顺序为:PAC-141相似文献   

13.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低温和高压环境条件,以分解抑制法钻进水合物地层,常通过降低钻井液的温度来抑制水合物的分解,所以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对甲酸盐海水钻井液和聚合醇海水钻井液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钻井液处理剂和水合物抑制剂均对钻井液的低温流变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在研究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探钻井液时,应合理选择钻井液体系和处理剂,确保钻井液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水合物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能以固体形式存在,但由于其特殊的热物理力学性质,难以像开采其它固体矿产资源的"矿山"型式来开发。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钻探技术是解决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经济可行和避免可能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关键。鉴于通过钻探手段将天然气水合物在地下转化为可控的资源而后开采的现实,提出了采用化学浆液注入和降压相结合的开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水合物泥浆制冷系统的野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过程中,泥浆制冷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吉林大学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泥浆制冷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在西藏羌塘盆地、祁连山木里盆地和东北漠河盆地大兴安岭地区的野外应用试验,表明该套系统应用范围广,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可用于高海拔、高纬度的冻土带等特殊地区的水合物钻探。  相似文献   

16.
国外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现状及我国水合物勘探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概述了国外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历史、工作过程及目前取得的进展。详细地介绍了我国陆地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器具、工艺方法、应用现状及钻探取样施工取得的成果,提出了我国未来陆地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工作任务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方法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研究提出的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方法是利用外部冷源在孔底降低水合物岩心温度,采用主动式降温的方法降低水合物的临界分解压力,达到被动式降压来抑制水合物分解,获得水合物岩心的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温压特性得出了孔底冷冻取样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借助室内冷冻模拟试验确定了干冰为冷冻剂,酒精作为助冷催化剂和载冷剂的冷冻方式;最后,依据冷冻模拟试验得出的干冰法冷冻方式研制了FCS型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器样机,并进行了土层钻进冷冻取样试验,取得冷冻黄土岩心.本研究提出天然气水合物孔底冷冻取样思想,为天然气水合物取样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钻井泥浆冷却技术发展现状与新型泥浆冷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中高温地热钻井、深部油气钻井、冻土带钻井及天然气水合物钻井中,钻井泥浆冷却技术是钻井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适当的井内循环泥浆温度是钻井作业安全快速进行的保证,根据泥浆冷却冷源获得方式的不同,将钻井泥浆冷却技术分为高温泥浆冷却技术和低温泥浆冷却技术。分别论述了在中高温地热钻井和深部油气钻井中采用的高温泥浆冷却技术,以及在冻土带和天然气水合物钻井中采用的低温泥浆冷却技术,并针对我国在低温泥浆冷却技术领域的现状,介绍了一种新型钻井泥浆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