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视觉造型元素包括建筑入口、墙体、门窗、屋顶、转角、阳台、柱廊等部件。其中建筑转角是建筑物最基本的元素,它位于建筑物两个相邻界面的交接处。本文从结构与转角的关系、转角造型处理手法和设计创意等几个方面探讨建筑转角视觉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  相似文献   

2.
造型是室内空间构成的基本元素,但并不是所有的造型皆能成为构成室内空间的基本元素范围,作为构成室内空间的元素造型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承担形成室内空间的“重任”,它又是怎样完成整个室内空间的建立,这些问题是室内设计领域的最基本问题,我们研究它的目的并不在于造型本身,而是在于造型之间的关系,即最后所建立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9)
本文从插图效果出发,通过Smarteye5.4眼动仪设备的应用,以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为被试,记录他们对不同插图位置的教学PPT的阅读情况,分析插图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的学习者的影响。发现插图放在右中的位置最适合阅读,且场依存者学习时更依赖于插图。本实验从科学的角度为设计者提供参考,并对我国多媒体课件比赛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视觉行为,结合问卷调查对深圳大学校园空间可意象性进行研究。通过质性分析得到被试对于校园空间物质要素的偏好;再以偏好照片为实验素材进行眼动实验,分析被试的视觉行为特征;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总结被试的主观偏好。将眼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出校园空间可意象性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街区建成环境感知深刻影响居民的空间行为和空间体验评价。本研究基于眼动行为实验范式,招募大学生受试者观看高、低活力的北京市区街景视频,并采集眼动数据和量表分数,利用图像语义分割和因果推断建模,探讨场所尺度的活力和个体尺度的人际信任两种因素对建成环境感知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场所活力与人际信任对环境恢复力、社会性视觉偏好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场所异质性;同时,对视觉行为的作用则具有场所同质性和协同性,场所与人格特质匹配时,视觉加工和搜索负担减弱,引发注意的兴趣点增多。本研究证实了人格和环境对于城市街区建成环境感知的交互作用,对未来的街区个性化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3)
中国画的造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意象造型的特点。中国画的造型既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形象,也是高于现实生活的经过加工和艺术化处理的形象,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完美统一。中国画的造型是写意的、尚意的,是以线造型的,讲求平面性和装饰性。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4,(2)
建筑形态、色彩以及材质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视觉造型,是人们肉眼看到并可进行区分的视觉建筑。由于建筑的视觉造型受视觉造型元素影响,所以在创造和设计新的视觉建筑造型时,必须从建筑视觉造型元素着手,通过改变建筑视觉造型元素来创新出新的建筑设计创意。本文从建筑材料的类型与个性入手,对建筑视觉造型元素的设计创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地铁站换乘空间普遍存在视觉系统缺乏整体性的现象,如何有效提升地铁站换乘空间的品质成为该领域基础研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以北京西直门地铁站为例,具有典型的进站日客流量高和高峰时期客流量高等特点,然而因站内标识与文化元素搭配混乱,这些站内空间设计元素严重影响了乘客的空间环境感知与出行效率,其空间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眼动实验数据,对地铁站文化元素的视觉系统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站内的文化元素进行评价,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乘客对地铁空间的视觉反应,结合视觉反应与眼动实验数据总结了地铁空间设计的相关规律,为提升换乘空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地铁站换乘空间普遍存在视觉系统缺乏整体性的现象,如何有效提升地铁站换乘空间的品质成为该领域基础研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以北京西直门地铁站为例,具有典型的进站日客流量高和高峰时期客流量高等特点,然而因站内标识与文化元素搭配混乱,这些站内空间设计元素严重影响了乘客的空间环境感知与出行效率,其空间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眼动实验数据,对地铁站文化元素的视觉系统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站内的文化元素进行评价,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乘客对地铁空间的视觉反应,结合视觉反应与眼动实验数据总结了地铁空间设计的相关规律,为提升换乘空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文章从书法传统与创新之辩、字体设计与书法之辩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书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从书法艺术所包含的元素、不同造型的书法艺术等方面阐述书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表现途径,以期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利于设计者更好地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桑涛  李学飞  任云鹏 《建筑机械》2012,(13):35-37,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起重机械制造经历了从最开始的完全从国外引进到与外资企业互利合作,最终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起重机械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产品种类和功能结构已趋于完善,但相应的造型设计发展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外观造型设计原则以及对起重机械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造型设计可以提升起重机械的整体品质,优化产品的使用感受,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完善产品的结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产品造型的发展可能会为起重机械设计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2.
分割线在女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眼动实验对分割线在女装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分割线部位较受关注,且不同类型的分割线的受关注程度不同。并从分割线的形态、数量、颜色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分割线提高女装被关注程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女装的设计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4)
造型是花鸟画写生中的重要因素,对画面的最终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花鸟画写生中的造型并非照相般写实,而是经过绘画者主观处理之后的绘画造型。花鸟画写生中的造型主要有沿袭程式、正负空间结合、造型融合、造型简化、基本几何图形化这几种方法。在绘画实践过程中,绘画者时常综合运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达到预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0)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已经成为工业设计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教学的新方式,主要包括用建筑化的思考方式思考产品造型关系、用自然元素启迪形态设计、对传统装饰纹样与产品形态进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建筑视觉造型元素包括建筑入口、墙体、门窗、屋顶、转角、阳台、柱廊等部件。其中建筑入口是建筑物最基本的元素,它是建筑内外空间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也是人对建筑近观时的视觉中心。本文从建筑功能、建筑造型、建筑环境、设计立意几个方面探讨建筑入口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8)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人们的需求逐渐转向精神方面。人们在设计或选择工业产品时,不但关注产品的先进功能与便捷的使用方式,产品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情感元素和美观性也是消费者所关注的,因而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之间的影响就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为更好地促进工业的发展,文章首先对传统素描与工业造型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探究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与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通过结绳记事、象形文字、图腾等符号系统进行交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与日俱增,符号世界也日渐完善。产品,作为符号的载体,通过其造型元素,包括大小、形态、色彩、质地、表面肌理等来传达产品的实际功能和特性。造型符号作为一种表象符号,不仅具有认知功能,而且具有审美功能。产品的造型符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造型语言建立在一种群体的认知基础上,这种共同认知是在产品及设计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9)
为了研究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利用雷达管制模拟机模拟真实的管制场景,并用Tobii X2-60眼动仪记录实验中被试的眼动数据。在对管制员视觉行为及其表征参数分析之后,选取注视持续时间、水平及垂直方向视角、扫视幅度和扫视速度等眼动指标来表征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通过设置模拟管制场景中飞机的数目,即5、7、10架,从而比较在不同飞机数目情况下的管制员的视觉搜索特征。结果表明:在对眼动指标进行分段统计时,被试的眼动数据在不同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布差异;再对上述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被试的视觉搜索特征随飞机的数目变化没有发生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建筑造型元素包括墙体、窗户、屋顶、入口、转角、柱廊、阳台等部件。窗户是建筑造型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元素,各种单体窗或组合窗的造型设计为建筑的整体造型添加了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表情。本文从建筑的功能、技术、建筑造型和建筑创意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窗户造型设计的一些基本手法。  相似文献   

20.
涂人方 《居业》2022,(11):166-168
研究高层建筑中人员在地震时的最佳应急疏散路径和寻路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0—1规划模型得出最短疏散路径,根据得出的路径放置疏散标志;然后,利用Revit和Lumion软件为眼动实验创建漫游环境,开展眼动实验分析人员寻路习惯;接着,利用Pathfinder对人员遵循寻路习惯和纠正人员寻路习惯之后的疏散结果进行比较。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利用0—1规划模型得出最短疏散路径的可行性,同时针对人员寻路习惯提出建议:在有多种疏散选择的交叉口可以通过增加疏导人员,或者改变安全指示标志的摆放位置,将有利于疏散的安全出口标志牌放在显眼的位置等方法加快人员疏散,缩短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