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信仰活动的空间 小乘佛教寺院,是佛教信徒的活动场所,是教义的产物,它的选址、诞生、规模、发展,无不和小乘佛教的教义、信仰息息相关,同时受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影响。它是信仰幻化的空间。 小乘佛教最原本的主张,就是只强调人空(无我),不说法空,持自身解脱的自立独善立场,强调出世间,以出家作为超越苦难之途。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产生出以后的从内容上,方法上、最终目标上等各方面和大乘佛教、藏经佛教的差别。反映在寺院上,就自然有许多不同,下面以老挝寺院为例。 老挝的寺院,和大乘佛教的寺院及藏传佛教的寺庙不同,它不但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传播佛教文化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其实,静空法师认为,现代佛教的发展,和佛教的原始教义已有很大  相似文献   

2.
贝波再 《新建筑》2001,(6):79-81
通过对小乘佛教及老挝寺院的考察,探讨老挝寺院在总体布局及氛围营造方面是怎样体现小乘佛教之自身命运的维系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书院与寺院作为传播儒、释文化的建筑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用于弘法和传道的讲学空间,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精神教育和文化教育。该文以汉传佛教寺院与传统书院的“讲学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空间营造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寺院的讲学空间位于建筑群的中后部,强调内外空间界面清晰,建筑形制较高,形成凝重且神秘的宗教氛围。书院的讲学空间在建筑群中心位置,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尺度适宜,整体空间庄严却不失亲切。两者空间特征的形成是受不同教育形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与自身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马皓月 《城市建筑》2022,(2):143-145
本文以空间句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空间整合度的分析,结合佛教寺院独有的清规管理模式,对浙江省内典型的禅宗寺院建筑空间布局进行解读,为理解寺院建筑中的功能空间与其内在设计逻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谢浩 《建筑》2001,(11):57-58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寺院则是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建筑。我国的佛寺大都修筑精美,不仅是佛教徒聚会、烧香拜佛的宗教场所,它记载着封建文化发展和佛教盛衰的历史,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寺庙建筑非常辉煌的年代,佛寺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之间,其中有些已成为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观赏价值。 我国佛寺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能看到的大都是明清建筑,布局普遍采用纵轴式,整齐对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布…  相似文献   

7.
声景观一直以来在汉传佛教寺院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佛寺声景进行定性研究,分析声景观的实用功能与美学功能,从时间、场所和内容三个方面总结了声景的特征,然后选择四个典型的汉传寺院作为案例,从声音、人的评价和声场三个角度定量分析佛寺声景观,以期对佛寺声景的设计和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牛婷婷  谢丹 《华中建筑》2021,(1):123-127
佛教寺院建筑作为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展现了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九华山现存的重点佛教寺院建筑为研究对象,从群体布局、方位朝向、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形制五个方面整理分类,并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总结九华山佛教寺院建筑的普遍性特征及地域性特征,旨在把握该区佛教寺院建筑特征的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佛教寺院作为物质载体,展现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安徽滁州琅琊山佛教寺院琅琊寺为研究对象,琅琊寺是安徽地区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寺院选址、空间布局、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构图、装饰艺术六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在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琅琊山佛教建筑特征,并探究琅琊寺的建筑之美响应在群山、流水、殿落与亭廊之间,展示了空间组合所赋予的和谐与韵味,研究琅琊寺的建筑特征对于认识地区文化内涵和研究安徽地区历史进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州历代佛教寺院分布及其形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韶颖 《华中建筑》2011,29(2):154-157
佛教寺院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场所,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密切相关,研究其分布状况及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广州是岭南地区佛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其寺院的分布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佛教场所具有代表意义.在描述各个历史时期广州佛教寺院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特征,并探寻影响佛教寺院分布的相关因素,以尝试深入...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南传佛寺相对于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有其典型特点,同时屋顶形式又是其最为显著的要素特征,通过总结西双版纳南传佛寺屋顶的总体特征,根据上下檐的叠落形式将其分为"上一下一型","上一下三型","上三下三型","上五下三型","上五下五型"。又将屋顶最特别的叠落做法分为竖向叠落与横向叠落两种,并分析了屋顶上下檐曲线的不同特点,最后与西双版纳相邻地区的佛寺屋顶进行比较,在源流的层面对西双版纳屋顶形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张剑文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1):7-12转17
西双版纳南传佛寺相对于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有其典型特点,同时屋顶形式又是其最为显著的要素特征,通过总结西双版纳南传佛寺屋顶的总体特征,根据上下檐的叠落形式将其分为“上一下一型”,“上一下三型”,“上三下三型”,“上五下三型”,“上五下五型”。又将屋顶最特别的叠落做法分为竖向叠落与横向叠落两种,并分析了屋顶上下檐曲线的不同特点,最后与西双版纳相邻地区的佛寺屋顶进行比较,在源流的层面对西双版纳屋顶形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以及佛教建筑中的"借壳"现象的分析,以及比较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异同,探讨文化内外博弈在建筑"舶来品"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南传佛寺相对于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有其典型特点,同时其梁架又有独特的特征,通过对梁架特点的总结,在测绘的基础上对西双版纳重要佛寺的梁架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分析由梁架构成的内部空间比例,并结合其周边古兰那与普洱地区的相关遗存,对比突出西双版纳佛寺梁架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李瑞 《门窗》2013,(12):237
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发展的主体,一直伴随着人类几千年来的成长和进步。时至今日,建筑的发展已经迭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新城市主义和建筑生态学的倡导下,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也正经历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本文仅从现代建筑入手,就其空间设计的发展作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6.
从佛教建筑外部环境与外部空间、建筑的种类与造型的宗教特征、内部空间、造像与装修风格这几个方面揭示了汉传佛教宗教空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媛媛  朱永强 《城市建筑》2022,(10):148-151
随着建筑技艺和空间需求的变化,佛教建筑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开始探索建筑的现代化表达。本文对传统佛教建筑与现代佛教建筑的功能、空间和设计手法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宫殿式的现代风格的佛教建筑——睢宁水月禅寺,探究现代佛教建筑与宗教空间意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南传佛寺相对于汉传佛寺与藏传佛寺有其典型特点,同时其梁架又有独特的特征,通过对梁架特点的总结,在测绘的基础上对西双版纳重要佛寺的梁架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分析由梁架构成的内部空间比例,并结合其周边古兰那与普洱地区的相关遗存,对比突出西双版纳佛寺梁架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建筑也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中吸取养分,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建筑类型。其中山西的佛教建筑众多且历史悠久,从对其研究中不仅能够反映出佛教建筑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而且能反映出我国佛教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华  李静 《华中建筑》2010,28(4):182-184
中国中古时代的佛教建筑是在佛教文化体系上孕育发展的一种建筑空间。该文通过分析空间的特点、形成与发展,阐述了佛教建筑空间宗教意境的塑造方法,探讨了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建筑空间是佛教意识、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深受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